面对,才能放下
李安用兽性叫人如何放下过去,告诉你不是每一次放下都需要好好道别,冯小刚用人性叫人必须面对历史,提醒你去捞起那个封存在一个民族深处的模糊记忆。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一九四二》两部风格截然不同的影片,因为故事内容同样拷问饥饿的底线、人性的溃败和信仰的崩塌,在中国网络舆论上被很多网民拿来做比较。
两部大片其实无从比较,李安用他擅长刻画人性的细腻手法和人文情怀,拍出引人共鸣的跨国界作品,冯小刚用看似碎片化的历史情节,唤起一个民族的饥荒和国难记忆,说明人的尊严确实只能从肚皮开始。
和不少中国80后、90后一样,没进电影院之前,只知道中国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有过饥荒,不知河南省在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有过一场饿死300多万人的天灾人祸。1942年的中国,人们可能更多提起的,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和毛泽东在会上的讲话。涉及饥荒和官员贪腐的《一九四二》能通过中国当局的审查,或许正因为它是1949之前的1942,那时的当权者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
人吃树皮、狗吃死尸、卖身卖女换米、官员贪腐、外敌入侵……小人物因挨饿而无意识地集体逃亡的悲惨命运串起历史大事件,勾勒出个体生命在国家积弱积贫的年代是如此的卑微,蒋介石被阻止参加四国会议的片段,也反映出中国当时正处在世界新格局的惶恐不安之中。
一个人能换多少米?四升。睡一晚值多少饼干?两块。一头驴的代价是?一条人命。儿媳妇才刚死去,婆婆竟想把她衣服剥开,趁她身体还热,让出世没几天的孙子吮奶头。
与电影内容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与20多个中国观众是在一个VIP影厅里看完这场戏。因为想看的场次票都卖光了,下一场要等两小时后,我决定花多一倍的钱,直接看VIP厅的那场。
影厅很小,约30个座位,饼干和饮料可随意自取,边看戏边吃喝。座位很宽敞,像是一张张按摩椅,环顾四周,大家一坐下就把脚垫升高拉直,整个人直躺着。刘姥姥进VIP厅,我搞了半天不知怎么把脚垫拉直,只好问隔壁的女孩,她二话不说帮我按了椅子扶把旁的一个按钮。
戏院气氛和电影画面极不协调。片子正讲述人们因饥饿和战乱而陷入人间地狱的悲惨故事,戏院里的观众却是饼干摆得满满的,人舒舒服服地躺着,享受着贵宾式招待。VIP戏票一张150人民币(约30新元),满座;戏院大厅摆卖的高档哈根达斯冰淇淋,不少人光顾;爆米花和饮料,几乎人人手捧一份。
现在的中国和70年前相比,确实已有很大的进步,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富了起来,现在是生活好不好的问题,当时生存才是唯一命题。中国同事说,她母亲告诉她,外公在上世纪60年代挨饿,邻居有天邀他到家里吃肉,他吃了,感觉特别咸,那是死人肉。我听了实在接不上话,生活在安逸中的人,实在无法站在什么样的文明高度去评价人性在饥荒中的恶与善。
温故知新,以史为鉴,一个民族唯有了解自身的历史和苦难才知道过去从哪里来,未来往何处去。
电影中有段对白:“1942年的河南省主席李培基:死亡人数,政府统计1062人。蒋介石:实际呢?李培基:300万人。” 政府统计数据和实际数据相差也太大了。影片还描述,《大公报》因为发表社论披露了河南饥荒引起蒋介石的不满,结果被勒令停刊三天。
这些电影里头关于官员隐瞒灾情、贪腐无为、投机倒把、领导控制舆论,最终唯一结局是丢掉江山的教训,不管放置哪个年代或国度都应引以为戒。
电影的预告片结尾打出这样的字幕:“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一个必须面对的真相”,颇引人深思。
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历史伤痕,不是贴上胶布就能愈合,不管是哪个国家,不管是时代的错,或哪个政党或领导在哪个时候犯了什么错,都需要面对。面对,才能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