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美国校园惊魂如何上演?

日期:2012-12-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编辑|董辉

     美国是世界上私枪数量最多的国家,可就在2012年12月14日这一天,它再次倒在了自己的枪管之下。这一次,还是校园。

     2012年12月14日上午约9时半,美国康涅狄格州西部纽敦县的桑迪胡克小学发生一起校园枪击案,造成至少大约28人死亡,包括20名只有6-7岁的一年级儿童,其中18人当场死亡,另2人在送医院救治中身亡。这28人中除孩子外,还包括该校的校长、一名老师和学校的心理医生等6名成年人。许多孩子家长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还心有余悸,恰如一部校园版的“地铁惊魂”真实上演。

     桑迪胡克小学从幼儿园到四年级一共有700名学生。案发前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一如往常般在学校里学习、玩耍。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安详,可就在这时,一个20岁的年轻人持枪闯了进来,没有任何征兆,便挥枪向手无寸铁的孩子们肆意射去。短短几十分钟内,几十个孩子失去了宝贵生命,留下的是无尽的遗憾和痛苦,以及整个美国社会的反思。“今天死去的大多是儿童,都是5到10岁漂亮的孩子,他们原本有着长远的人生:生日、毕业、结婚、生儿育女。”总统奥巴马事后也不禁流下泪水。


“走进地狱”


     芭芭拉·西布利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孩子眼中,她自以为一直是个好妈妈,可令她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一天她需要走进“地狱”去证明这个简单的信条。

     早晨8点多的时候,她突然意识到孩子把一些东西落在了家里,于是开车到桑迪胡克学校准备把这些东西送给孩子。上午九点多的时候她到了学校,似乎感觉到一些不寻常的事情在这里发生了。“这是一所义务制学校,通常校门外会有许多学生,但今天显得异常平静。”西布利后来对记者这样提起。

     在前面的一个大门口,她从前面学生家长的缝隙中挤了过去,人群中不断发出嗡嗡声。当看到门旁边的窗户都被打碎的时候,她感觉到确实有什么不对劲的事情发生了。“这里到处是玻璃。”“这时候,我们听到了枪声。”她说。西布利一听到枪声,立刻跑到对面停车场的垃圾箱站后面,在大屠杀发生的同时她藏在那儿。在学校内,枪手径直从大门强行闯了进去,却并未引起停靠在校门外的警方巡逻车的怀疑。

     进入学校后,他随即进入离他最近的两间教室——一年级学生的教室。他手持两把手枪,疯狂开枪。目击者称,枪手在整个过程中没说一句话。当时桑迪·胡克小学的校长正在开会,讨论的是关于二年级的学习问题,另一位目击者戴安娜说,“我们听到了枪声,我钻到桌子底下,但校长、副校长和学校的心理医生站起来,跑了出去。他们要去看看发生了什么,没有一丝犹豫。”。据目击者称,副校长被枪手打中脚部,爬回办公室,校长和心理医生事后被发现死亡。心理医生谢莱赫今年56岁,还有一年就能退休了。

     瑞贝卡·考克斯向记者讲述了她妈妈萨拉·考克斯所看到的情况,考克斯是学校一名护士。“她一听到剧烈的爆裂声后就立刻躲进了护士办公室的桌子下面。她能看到枪手的脚,他走进她的办公室……她看到他的腿……他的脚底,她尽力地屏住呼吸,万幸的是枪手不知道她在那儿,然后转身走了出去。”西布利后来才知道,学生可以通过内部的对讲机系统听到所发生的一切……”。“所有的孩子都听到了所发生的一切。”她说,“他们听到了枪??声,他们听到了呼救声,整个学校都听到了”。



上帝为什么要“照顾”我的孩子?


     当警笛响起的时候,西布利知道他们即将得到帮助。消防车从车站街区停了下来。消防官员向到西布利和其他一起躲起来的妈妈发出信号,女人向消防车跑过去,“我们尽量放低行进姿势,以免遭到袭击,警察正在为我们作掩护”。

     大约10分钟或15分钟之后,当地警察开始按次序将学生转移到消防站。西布利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她朝着火的房子跑去,等待指示并开始清点人数。这时候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倒不是因为亲眼目睹这场大屠杀,而是感到一些学生没在清点人数之中。“很明显。”西布利说,“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并没有顺利走出教学楼。”她说,“这些家长彻底崩溃了并且变得歇斯底里起来,这真的很可怕。”。消防站外面的大街上,街上挂满花环和圣诞树,一名女子晕倒,一下歪进另一个女人的怀抱,她接着大吼一声:“噢,我的上帝,他们为什么要‘照顾’我的孩子?”

     家长们疯狂地奔入学校附近的消防站,确认自己的孩子是否还在。“你不知道枪击案的细节,不知道自己孩子的情况。什么都做不了,不能帮助他们,也不能保护他们。这种无力感和恐惧感太可怕了。”一个学生家长说。消防站里全是人,老师们在安抚哭泣的孩子,许多家长在逐屋寻找自己的孩子。一名特警队员说:“非常混乱,车停得到处都是,所有的父母都在疯狂地寻找自己的孩子”。

     那些在名单上找不到自己孩子名字的父母,被带到另一间屋子里。在那里,康涅狄格州州长丹·马罗伊与他们见面,带来一些坏消息。瓦斯克是一个孩子的父亲,他幸运地找到了自己孩子的名字,可他的一个朋友斯蒂文却没有找到。“我没有找到儿子。没人知道他去哪儿了。去哪儿了?去哪儿了?”这位父亲不停地重复问。当瓦斯克找到自己的女儿,再次见到斯蒂文的时候,一位警官正陪着他们夫妇。“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孩子。”瓦斯克说。入夜,当孩子们和家长走后,消防站就成了这些永远失去孩子的父母的临时“据点”。

     在被枪杀的20个孩子中,18人在学校当场死亡,两人在医院去世,他们都是6到7岁的一年级学生,多数出生于2005年和2006年。这个数据使这场事件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致命枪击案,仅次于2007年维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当时一名23岁的韩国籍男子赵承熙在一幢宿舍楼里开枪,打死2人,打伤多人。大约2小时后,距宿舍楼约800米远的一幢教学楼内又响起枪声,凶手在打死30人、打伤10多人后自杀。


案情引发多方猜测


     枪击案后,当地官员说,枪手用吞枪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据报道,警察在这次枪击事件中没有射出一枪一弹。后来经多家媒体的报道才最终清楚,袭击者名为亚当•兰扎,今年20岁,年龄只比康涅狄格州规定的合法拥有枪支的年龄小一岁。他使用的武器中包括两只9毫米口径的手枪,据有关的报道称枪在他的尸体旁边被发现,而购买枪支注册的名字竟是他母亲的名字——南希。而在兰扎袭击学校之前,她已经在家中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据称,南希是一个枪迷,经常和两个儿子练习打靶,可悲的是她尽然倒在了自己的枪下。

     至于行凶者的动机,很可能一如我们正常的思维逻辑。有人猜测他患有严重的精神病并且丧失工作能力。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他的兄弟——24岁的瑞恩一度被误认为是行凶者,但潮水般的谣言在一个小时内得到了澄清。瑞安与三个室友住在新泽西??州霍博肯市的一幢公寓的二楼。在周四案发当天下去他被带去审问,但周五晚上就消除了任何参与屠杀的可能。到晚上的时候,穿过大街,一大推记者仍然将手中的摄像机对准了那幢五层红砖建筑。同时,纽顿市的另一部分警察被派往学校之外的另一个犯罪现场,纽顿市的杨格纳得大街即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据报道,亚当•兰扎一直与母亲生活在那儿,他母亲的尸体就在那儿被发现。

     就在大屠杀的前一天,全国步枪协会的Twitter声称,这个组织已经有170万粉丝群。悲剧发生6小时后,总统奥巴马在一次演讲中,用颤抖的双手抹去了眼角的几滴泪水。他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已经历经过多次这样的痛苦,我们要走到一起,采取有意义的行动,防止这样的悲剧。”后来一群枪支管控的支持者在白宫外举行了温和的游行示威活动。

     这所学校位于康涅狄格州纽顿镇,是康州西南部的小镇,人口约2.76万人,人均收入11.1506万美元。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稍显富裕的小地方,目前却成为美国国内恐怖区域的最新代表。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了一个全副武装的大规模屠杀者在校园里肆意残杀学生和老师,这样的情况有悖常理。

     “如果纽顿能发生这样的事情,那么美国哪里都可能发生,这太可怕了。”当地一位民众说。据地方媒体报道,纽顿市只在2010年发生过暴力犯罪事件,并且一直被认为是最具吸引力、最适合家庭生活的魅力城市之一。受到这股校园暴力事件的冲击,有多达20多个家庭失去他们的孩子。这将对深感痛心的奥巴马提出新的挑战:在这样一个所谓的自由国度,枪支管控问题将何去何从?


枪支管控的拐点?


     “在过去几年,我们承受了太多这样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反应不只是作为总统会有的,也是每个作为家长都会有的反应,在今天尤其如此。”奥巴马说,“今天我们的心都碎了……”可关于枪支管控,他又该何去何从呢?“我们已经历太多桩这样的事情……不论政治如何,我们必须共同努力,采取有意义的行动阻止这类悲剧再次发生。”

     《纽约时报》的戴维·莱昂纳特报道说,“美国的12个最致命枪击事件中有6个发生在2007年以后”。尽管看了这些准群无误的数据和让人揪心的照片,白宫新闻秘书杰伊•卡尼依然不愿意抓住机会来进行枪支管制。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天,总统以及你和你们一样都是孩子的父亲,最为父母对于这次事故中受伤的家庭表示无比的同情,我们将尽我们一切的努力给予你们帮助”。然而卡尼在另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有,我敢肯定,有一天我们将会对华盛顿的政策进行辩论,但我认为今天并不适合讨论这一在华盛顿老生常谈的辩题。”

     美国媒体反思说,关于屡次发生的枪支暴力事件,在多数美国人看来,他们更倾向于将其看成是个体的、独立的事件,而并未将其看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就给华盛顿的领导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为美国宪法第二条修正案规定:“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美国宪法保障民众的自由,可宪法是否能真正维护民众的生命呢?也许这就是美国式自由的代价。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