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沈镇宙:妙手查癌

日期:2012-12-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周一早8点,77岁的沈镇宙又一次走向手术台,“我现在眼不花,手不抖,还可以手术,现在年轻人都带起来了,很多手术不需要我做了。”

  沈镇宙是中国著名肿瘤外科学专家,尤其专长于乳腺癌和软组织肿瘤的诊治。长期的临床经验,使他的手有了不同一般的灵性,能够准确判断乳腺疾病的良性或恶性,发现患者身上乳腺肿瘤最隐秘的藏身之地,手术操作技术也十分高超。

  据肿瘤医院同事说,“这双手检查乳腺疾病,有时比B超还准确。”

 

仪器不能取代手摸

 

  与沈镇宙握手的瞬间,能感到这双手的温暖和细腻。出于对这双手的好奇,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您是如何通过双手来判断肿瘤的良性和恶性?”沈镇宙笑着说,“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检查一定要仔细,日久天长手下自然有了感觉,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有无向周围浸润、皮肤的质地,手下不能放松任何细微的体会。”

  沈镇宙回忆说:“我们在学校的时候,诊断方法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我在念书的时候心电图还不普及,但我的老师就用听诊器能听出心脏哪个部位有问题。现在,CT、B超、钼靶X射线、核磁共振等等现代化诊断仪器越来越多,年轻医生往往依赖仪器,手下的基本功却荒废了。仪器再高级也是会有问题的,只有把第一手诊断资料与仪器诊断相结合,才能正确判断病情。”

  “那有没有失手的时候呢?”沈镇宙笑着说,任何检查都不是100%准确。他在纸上画了一个数学坐标,解释说,“B超、钼靶X射线的诊断准确率是80%,两者相加能提高到90%。而加上临床检查,准确率能提高到95%。以前乳腺癌都要靠手摸,手能摸出来的肿块,最小能精确到半厘米,检查出早期癌、微小癌,如及时治疗治愈率可达95%。现在可以通过钼钯片查出很多手摸不出来的肿瘤,手摸不到的肿块,一般是原位癌,也就是在导管内,还没有向外侵犯的肿瘤,及时治疗治愈率达95%~98%。”

  正是这双“神手”,给了无数肿瘤患者安全感和战胜疾病的信心。有一次,沈镇宙的门诊来了一名80多岁的高龄女患者,她的乳房内长了个巨大的肿瘤,曾到过多家大医院求治。专家会诊都说像这样的特大肿瘤,手术的难度很大,加之她年事已高,手术成功的几率很小。

  沈镇宙经过仔细诊断,断定这是一例非常罕见的乳腺间质肉瘤,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同。虽然进行手术有很大的难度,却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途径。经过周密的准备,沈镇宙为这位高龄患者进行了手术,从乳房中取出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肉瘤——有一个足球那么大!

 

首次治疗是关键

 

  “一旦被确诊为乳腺癌,首次规范化的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沈镇宙说,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由于初次诊疗时,首次手术方式不恰当,或者治疗方案不合理,甚至诊断失误,这都将为日后的“复发”、“转移”埋下祸根。

  据沈镇宙介绍,乳腺癌的治疗应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最常用手段是手术和放射治疗。对能够手术的病人先应用手术,切除和消灭原发部位的肿瘤细胞,术后必要时联合放射治疗,以防止局部复发。全身治疗主要是依靠药物,如化疗药物和内分泌药物,可用于手术前和手术后,防止转移。对于晚期的不能手术的病人,也主要以全身治疗为主。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乳腺癌治疗中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方式有:保乳手术、局部广泛切除术、部分乳房切除术、全乳房切除术、加腋淋巴结清除术、乳腺癌根治术。对腋淋巴结以往常规作清除,目前可采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挑选出那些有淋巴结转移者予以清除,避免了无转移患者的不必要清除。

  乳腺癌治疗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对于临床早期(即一、二、部分三期早)的患者,主要施以手术治疗。对术后检测还有复发高危因素的病人,应作术后辅助全身治疗;部分Ⅱ期和Ⅲ期的病人,可根据病情,先行全身性治疗,缩小病灶,然后再手术。而Ⅳ期有远处转移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可用药物治疗。

  按照沈镇宙的经验,对乳腺癌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并进行规范化治疗,原位癌5年生存率达98%,一期病人治愈率达94%,二期治愈率超过80%。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并不是指把所有的治疗方法叠加就叫“综合治疗”。“合理的”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各项检测的结果综合考虑“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比如手术治疗后对没有淋巴转移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放疗;早期的2厘米以下的、激素受体呈阳性的肿瘤患者,也不需要化疗,而用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一定要针对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人用;而HER2强阳性的病人术后可联合靶向治疗等。

 

治癌观念的变化

 

  在肿瘤医院工作50多年,沈镇宙亲历了肿瘤治疗的技术进步的理念转变,“这就像炒菜一样,菜炒得好,调料不见得就放得多,关键是掌握火候与时机。乳腺癌治疗好坏的标准,是让病人在最小的伤害中,获得最有效的治疗。”

  上世纪50年代时,医学界对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和放射治疗,任何肿瘤能手术的先手术,手术后如果局部需要放疗者就补充放疗。但这些都是局部治疗,不能预防肿瘤转移,当时很多肿瘤治疗后发生远处转移,或有些肿瘤不适合手术治疗,医生也无能为力,病人只能用些偏方、单方来碰碰运气。

  化疗药物最早用的是氮芥,这是战争时用的毒气成分,半衰期很短,很少应用。1950年代末时开始有些化疗药物如噻替哌、环磷酰胺亚烷醌等,作为手术或放疗后或有复发转移病人的应用,但是临床的效果很难评定。在肿瘤医院老主任、沈镇宙的老师李月云的领导下,肿瘤外科的医生们设想将抗癌药物局部应用,增强局部的浓度,这样能否对肿瘤的作用更好些。“我们找解剖书了解哪根血管是通过肿瘤部位及供应肿瘤营养的主要血管,通过手术的方法将很细的塑料管送入该血管,然后先在血管内注射美兰,观察颜色的分布是否在肿瘤区域,以此决定插管位置是否合适,这也是目前介入治疗的前身。”

  沈镇宙清楚记得有一次临下班时,他接到某医院的电话,该院一名护士长右乳红肿,以为是乳腺脓肿,作了切开引流手术才发现里面不是脓,而是肿瘤。他立即赶赴手术台会诊,当即决定先作动脉插管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手术,连夜作了插管,连续20天的动脉灌注化疗后,肿瘤明显退缩,红肿消退,再为她作了根治性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时隔30多年了,患者依然健在。

  以前,为了防止复发转移,乳腺癌的治疗都是要把乳房切除,甚至认为手术做得越大越好,除了乳房,要把胸肌、淋巴结甚至是胸部第二、第三、第四肋软骨都拿掉,这种扩大根治手术虽然能提高一些三期患者治愈率,但也给女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

  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业界逐渐认识到再扩大手术范围并没有提高治疗的效果,此后沈镇宙和科室同事逐步推行了保乳手术,现在已约2000例保乳手术,也就是四分之一的病人接受保乳术,治愈率与根治手术一样。

  沈镇宙说:“保乳术不单是一个简单手术,而是个系统工程,需要放射科、内科、病理科、影像学诊断的配合,肿瘤大小在3厘米以下、乳房体积适合、单发肿瘤才能实施保乳术。术后,还需要很好的随访制度,一旦复发可及时治疗。”

  手术往往还伴随着各种心理问题和家庭问题。沈镇宙认识到患者的需求,2003年组织成立了上海市第一个乳腺癌患者俱乐部“妍康沙龙”,组织患者交流康复经验,提振战胜病魔的信心。

  妍康沙龙目前已有1000多名会员,定期活动,有些患者还成为志愿者,向其他患者介绍治疗康复经验。为了帮助经济困难的患者,沈镇宙还提议建立了助困基金,一年余来已帮助了近六十名贫困患者。

 

引进人才和技术

 

  在长期的实践中,沈镇宙发现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许多癌症患者最后还是被肿瘤夺去了生命,这使他深深体会到肿瘤的治疗单靠一种手段或一个模式还是不够的。

  1961年,沈镇宙考取上海医学院肿瘤外科在职研究生,师从我国肿瘤外科学奠基人之一的李月云。

  沈镇宙在接任外科主任职位之初,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I、II期术后十年生存率分别为88%、78%,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乳腺癌的临床基础研究,包括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保留乳房的治疗、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指标的模型等成果,先后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2次,其中包括两次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一次卫生部科技成果奖。

  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风行出国热,为了避免医学人才流失海外,时任外科主任的沈镇宙写信给曾是他研究生而当时正在国外从事乳腺癌研究工作的邵志敏,请他回国工作,同时还向校院领导竭力推荐邵志敏作为乳腺癌学科的带头人。

  回顾往昔,沈镇宙坦言,“医生的工作是艰苦的,但我也从中得到很多快乐。几十年的老病人来随访跟我说说话,我就很欣慰。我希望我们的学科今后有更好的一个发展,必须要从基础方面开展研究,不断提高病人的治愈率。”

凡事都往好处想

  每天一早,沈镇宙照例提前半小时进入病房巡视,就连周末和节假日里也不例外。除了每周看一次门诊外,外科手术的高峰期,他平均每周要开五六台手术,在手术台上眼不花、手不抖,一站就是两个小时。别看现在的他如此硬朗,却也经历过疾病的折磨。

  沈镇宙出身高知家庭,父亲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后在哈佛大学取得电机硕士学位。自小体弱的沈镇宙患有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病情经常发作,但对学习从来都不放松,这一定程度上也使他最终没有子承父业,而是选择了从医。

  1978年的一天,44岁的沈镇宙从外地开会回来,医院里有两个手术等着他做,由于情况紧急,他没有休息就投入了工作。当时正是寒冷的冬天,医院里的取暖条件不好,手术室里温度低。本来就很疲劳的沈镇宙站上手术台,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工作的时候,他并没有感到劳累和寒冷,可是手术一结束,他就发现自己的身体很不舒服。经诊断,他患上了严重的病毒性心肌炎。这种疾病不易治疗,即使治好了,也不宜操劳过度。医院领导考虑到他的健康,建议他离开外科岗位,但沈镇宙惦记着自己热爱的工作,为了尽快回到手术台前,他一边治疗,一边锻炼。患病后8个月就又回到了熟悉的手术台前。

  大病初愈,一个中医学院的老朋友向他推荐了中医养生方,每天晚上用白参、西洋参煎汤服用,沈镇宙已经坚持服用30多年,效果显著。

  沈镇宙笑着说,养生最主要的是保持乐观的心情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他不抽烟,偶尔喝些啤酒、葡萄酒,每天晚上10点半休息,早晨5点半起床,可能的话午休半小时。自从四五年前患痛风以后,他在饮食上特别注意,啤酒、海鲜、螃蟹等高嘌呤的食物一概不吃了。

  他说,养生关键在于心情愉快,凡事都往好处想。年轻时,沈镇宙喜欢运动,参加学校篮球队、乒乓球队,他还喜欢游泳,中年时喜欢打桥牌,最近几年工作忙碌,沈镇宙回到家就与家人说说话,看看电视,“夫人对我工作特别支持,我的身体健康、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她的默默奉献。”(本文选自东方早报网,作者肖蓓)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