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巴曙松:中国今年经济4大结构性调整

日期:2013-01-0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从时间跨度上看,中国本轮经济的回落,从2010年首季12.1%的GDP增速幅峰值算起,已经持续了10个季度,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最长的回落周期之一。在既往的分析中,我们坚持认为,中国当前的回落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既有诸如库存调整等周期性减速的性质;也有去槓杆、去产能、增长方式转换等结构性调整的下行压力;同时,逆周期对应政策执行力度低于预期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换言之,本次经济回落是周期性、结构性和政策因素“三碰头”,且互相叠加的结果。

     站在当前的时点展望2013年,我们认为,周期性的经济回落已经接近尾声,在系列改革重新动之后,也将在2013年找到结构性趋势新的均衡点。

 

     经济周期性调整已接近尾声

 

     站在短期观察,儘管依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波动因素,但最近资料已经表明,经济周期性下滑的势头已经有所改观,企稳的信号开始出现。预计去年第4季GDP增速将温和回升,约在7.7%之间,2013年第1季将延续温和回升态势。全年将实现7.5%的增长目标,经济增速逐步靠近中枢、均衡水平,也是寻求新的经济环境下可持续的增长速度的一年。

     最显着的周期性改善因素是企业库存去化接近尾声。2011年第4季以来,工业企业一直处于漫长的去库存过程中,近期在基建和商品房销售的持续提速拉动下,工业企业对原材料採购量开始加大,经济基本接近去库存周期的尾部,并出现库存回补的象,这带动了相关工业生产活动的回升,诸如钢铁、水泥等部分强周期性行业产品的产量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反弹。

     一度被市场担忧会造成经济硬陆的房地产投资实现了温和的探底回升。2012年持续长时间的商品房销售回暖和开发商谨慎拿地缓解了年初行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庞大的在建规模在资金流恢复的支撑下,开发投资增速从下跌到企稳,未来持续改善的机会较大。同时与住房交付配套的家具、建材及装潢类商品销售也有望维持较高的增速。

     我们将结构性变革因素的调整映射在四个方面: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製造业投资、出口和消费,来分别考察中国经济新的均衡点所在,这个新均衡点就是经济增速和效益的再平衡点。

 

基础设施投资未过度

 

     1.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并未过度,未来有必要保持相对较快的增速。但决策层需要严格甄别投资区域和专桉,在财务约束允许的范围内,以投资于打破经济发展瓶颈的基础设施专桉作为反周期的干预措施。

     2.工业製造业投资难以扭转下行趋势,前景在于重新发挥市场规律,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达到在经营效益的提升。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式的招商引资,推动产业转移需要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此外,依赖各种形式的补贴,通过政策鼓励和廉价信贷,支援大型国有企业发展的方式也需要得到有效约束和限制。

 

消费进入中长期平稳增长

 

    3.出口高速增长传统模式的黄金期已过,但会在低水平企稳。未来发展模式将由简单的劳动力密集型,向複杂的劳动力和资本溷合型产品倾斜,中国相对越南等发展中国家有资本和生产率优势,相对大部分发达国家仍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因此在例如机械及运输设备等依靠资本和複杂劳动力的产业上,仍可以发挥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在保住国际贸易市场份额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4.随着刘易斯拐点(即新增劳动力有限,将推升工资的拐点)和人口红利拐点的到来,收入的初次分配格局将逐步改变,劳动报酬率在GDP中的分额将开始回升,由此将带来中长期的消费平稳增长。经济增长动力也将从“投资驱动投资”逐渐向“消费驱动投资”转换,投资效益将会得到改善。(原文刊载于明报)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