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个光谱的消费者
作者:韩咏红
农历蛇年春节适逢西洋情人节,中国消费者再一次展示了强大的消费能力与欲望。中国商务部在刚过去的周末公布了除夕到初六期间,全国重点监测零售和餐饮企业的销售额。答案是:7天里中国居民消费了人民币5390亿元,相比去年春节同期增长14.7%。除了过年糕点、送礼的烟酒以外,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单反相机也热销,消费服务行业估计是赚得盆满钵满。
这还不包括大陆游客的境外开销。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仅仅年二十八至初三,涌入香港的大陆客就超过54万人次,他们可不是去抢购婴儿奶粉,而是带银两去观光购物。
据香港媒体报道,年初二至四,即使房价平均提高二三成,香港从普通宾馆到六星级酒店全线爆满;大陆客还在尖沙咀的奢侈品专卖店外排起长龙,一家钟表珠宝店老板说,店内80%的客源都是内地游客,他们的人均消费额约10万港元(约1万6000新元)。
春节的开销是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中国经济崛起以及结构转型的大势,西方世界经济褪色尤其衬托出中国经济的亮眼色彩。消费是这一阶段中国崛起的故事中,新登场的要角,数据显示,过去几年来中国消费一直以快于GDP的速度演进,2010年,中国国内社会消费同比增长18.4%;2011年是17.1%;去年是14%左右。看,欧洲还深陷泥泞,中国经济与消费已开始反弹。
此时,13亿中国人当中较富有的那一群,还“走出去”带动外国的经济增长。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只占英国伦敦机场客流量1%的中国游客,买走了该机场25%的奢侈品,为了追逐中国豪客,世界各国机场的零售布局因此改观;在欧洲,去年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奢侈品上消费了72亿美元,占同期欧洲奢侈品销售总额62%。
随着中国日渐富裕,各个阶层的消费力都在抬头,人们不会只买奢侈品,而是会形成一整个光谱,有层次的消费群体——一个可待商家开发的庞大市场,各路商家正在摩拳擦掌。
当然,醒目突出的“中国消费潮”带来的争议也同样尖锐。面对庞大的陆客,香港、澳门、台湾都出现不胜负荷的迹象,港台政坛响起限制陆客人数上限的呼声。
这其实再次证明,一个大国崛起总是伴随着巨大的机会与压力,机会与压力是一体的两面,港台与世界其他地区在面对中国豪客时爱恨交织心情,正是上述现实的写照。大家抱怨归抱怨,但长远而言,各个地区最终将适应新形势,进行自我调整来配合新的需求。中国形成“消费软力量”的可能性,完全可以想象。
然而,我又忍不住去想象历史书本上,上世纪中的国际社会。当时,美国凭借其军事实力,它对本国制度的绝对信心,具有说服力的价值观,以及学术、科技与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征服了世界。
今天的美国已不复为世界创新思维的来源,军事实力成了它的最大资产;而中国崛起所倚靠的虽不是武力,却也不是创新点子,更不是自信心,而是银弹的力量。银弹虽没有杀伤力,却无法给人予思想上的启示。人类来到一个需要对未来有新想象的时代,眼下却没有了富感染力的灵感来源,这个现实,成了大家的窘境。
世界秩序在调整,在重新寻找新的平衡点,中国的表现说明,它更希望专注地管好自己,而不是成为构建新秩序的积极参与者。一整个光谱的消费者以及它蕴含的市场潜能,不失为崛起大国为世界带来的机遇与贡献,但这些贡献,可能也很不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