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姜浩峰:怀念程乃珊女士

日期:2013-04-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今日,上海文学家程乃珊女士病故。回想几次采访乃珊女士,她的和蔼可亲在吴侬软语间流露出来。

  今日,上海文学家程乃珊女士病故。回想几次采访乃珊女士,她的和蔼可亲在吴侬软语间流露出来。今日,为上海失去这样一位典雅的女士而感伤。

  记得采访过乃珊老师家的清明习俗,不想怀故人者今已故去,如逝水东流。贴出当年刊发稿件的节选,以示怀念。

 

古风今意 萦绕在祭扫点滴间

 

  生活在大都市上海的人们来说,民族传统的清明节依然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作家程乃珊,作为家庭成员,就积极参与到清明祭扫活动中。

 

“《妈妈教唱的歌》,
  成为我写作生涯中第一朵绽放的花蕾。
  妈妈我爱你!
  所有的文字、悲痛和泪水,
  和妈妈的爱一起,
  深深埋藏在我的记忆中。”

  在作家程乃珊的新浪博客中,记者看到她新近写的文字《妈妈我爱你》。自从2008年12月17日,母亲潘佐君女士仙逝以来,每个月的17日她都感觉悲痛,今年的清明节,分外不一样。

  “当年不像现在这样,有手机、互联网,所以大家联络起来并不方便。所以清明这天的团聚,是一年中除了过年外,家族成员到得最齐整的日子,家族亲人相聚,正好互通消息。”程乃珊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她说:“那是‘文化革命’之前,家里老人还在世,四代同堂,像我们这样比较传统的上海人家,清明这天是要祭祖的。清明祭祖,表示这家人家香火不断,这天整个家族的成员会聚在一起。客厅坐北朝南,正对着落地窗的是最近代的祖宗,为主桌,桌子两侧会象征性的各放3张凳子,桌子前放置跪拜用的垫子。其他桌子在两侧排列。先由家长带领祭祖上香,香炉下放着历代祖宗的名字等,祖先拜祭过了,我们才开始吃饭。到了‘文革’之后,因为当年破四旧等原因,这个传统成为一个断层,不过祭祖还是保留的,只是没那么讲究了,只在每张桌子四个角放四件碗筷和酒杯,以示象征。”

    程乃珊的母亲于90高龄仙逝以后,她保留了父母房间里当年结婚时的家具和一应摆设。“我在爸爸妈妈的房间摆放他们的结婚照,就在五斗橱上。”程乃珊说,“清明祭祖能让整个家族成员明白家族的渊源。以前走进上海人家,王家门、刘家门,每家门风不尽相同。有些比较洋派,有些比较传统。而现在走进每个小区每家人家,客厅里都是沙发电视,几乎一样。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先辈。比如我家,我祖父16岁从浙江桐乡来上海‘闯天下’,这种故事在家族内就要传下去。”同样,程乃珊家在上海也已历经五代了。

    程乃珊来说,清明祭祖,不仅是走一个形式,而是怀着强烈的感恩之心。“我小时候遇到过年,看到年过六旬的祖父母给曾祖母磕头。印象特别深,这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程乃珊说。

  清明这天,是程家家族老亲团聚的日子,和过年一样受到重视。“中国人讲究三代、五服,老亲就是家里的这些亲戚了。”程乃珊说,清明祭祖,意味着这个家族没有散,“我舅舅1949年到美国,直到享年87岁走了。他的儿子是个‘ABC’,可是,我的这个表弟前一阵子还发E-mail给我,想要到祖父母坟头祭扫。他的祖父母就是我外公外婆呀!”血脉相连,情意不断。

  如今,程乃珊家每逢清明,会选择到上海比较精致的素菜馆,吃一次素斋,以示对祖先的怀念。今年清明之前,他们已经提前到父母坟头祭奠。

  “祖坟就像一个家族的图腾。这不,由于建设需要,我们浙江桐乡的祠堂和程家祖坟已经拆迁,我们特地赶过去迁坟。虽然这些祖先是我未曾见过的,但俗话说,祖坟的风水与后代有关,其实这是老一代在教育小辈,要尊重祖先。”

    程乃珊的女儿在国外。其实,对于如今满世界跑的年轻一辈来说,清明节气,还真不一定赶得到墓园祭扫,或者合家团聚。不过,这也难不倒他们,不仅是家人,即使是朋友或者自己喜欢的逝者,网上祭扫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门。

   同样,程乃珊祭奠母亲的文字,在新浪博客发表以来,已经有几十名具名或者不具名的网友跟帖。(2009年清明)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