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新机遇与新课题
台湾工商时报社论:本周一,4月29日,是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与大陆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在新加坡举行第一次辜汪会谈,并签署四项协议的20周年纪念日。针对这个具历史性破冰意义的会谈,两岸两会也分别举行纪念活动。台湾方面,马英九除了肯定辜汪会谈的重要性在于开启以谈判化解两岸间的敌意,并具体指陈,目前在经贸方面,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协商已近尾声,货品贸易也希望尽快完成。他并强调,如果年底完成,将可达成两岸间贸易自由化目标。而大陆方面,新上任的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也针对两岸在签署ECFA之后的后续协商,说明海协会将加快商谈进程,争取上半年举行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时,能签署服务贸易协议,也希望在年内完成两岸货物贸易与争端解决等议题的磋商。
两岸相关领导人对于在ECFA架构下后续的三项议题协商进程,不约而同的都期盼在今年内能够有具体的进展,这样的“两岸共识”的确令人充满期待。而根据本报连日来的报导,有关两岸服务贸易谈判日前已经结束,一俟文本及清单完成核对后,就会尽快交由两会协商签署。至于其内容,据透露大陆方面将给予台湾不少于65项优于其在WTO中的承诺,使台资在进入大陆相关领域时可以占据先机,较欧美及港资企业更具竞争力。而相对的,台湾方面则将给予大陆55项承诺,包括其中三分之二将低于或等于台湾在WTO所作承诺,以及三分之一超出台湾在WTO所作的承诺。
再进一步检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中预计相互开放的重点内容,大陆对台新开放的项目有电子商务、文创、海陆空运输、金融、医疗、电信及旅行社;而我方对大陆开放的项目,则集中于金融、医疗及旅行社方面。而在电信类,我方仍强势把关,并未同意开放陆方先前所提的第一类电信,仅止于第二类电信的部份业务。
综观这些先期透露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重点,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四方面值得一谈:
第一是不论就双方承诺开放的业别或给予的优惠程度,基本上仍呈现不对等的样态,也就是大陆方面开放的多,给的优惠也多,相对的台湾方面则把关较紧。这种大陆对台湾“让利”的经贸互动模式,也许可以解读为大陆背后别有政治动机,或视为台湾方面谈判人员折冲有成。但从另方面观察,近年来大陆相关业者与学者专家对于一再对台“让利”,以及对台湾开放陆资来台的种种限制已经辄有烦言。因此,至少我方还是要严肃评估考虑在两会协商互动过程中一味要求对方“让利”是否为一可长可久的模式?如果难以为继,又有什么可以永续发展的两岸双赢互利新协商模式。
第二点值得肯定的是,这一次的服贸协议,在部分开放项目中都加上具体的落实时间表。譬如在文创领域,陆方除了答应简化进口台湾图书的出版审批程序,在在线游戏方面其审查期限更是明订为两个月。又譬如在交通运输方面,陆方则将允许台商可独资在福建经营港口装卸及货柜场,并独资设立货运站,而且在货运承揽上,只要缴齐注册资本额后即可设立分公司,无需有一年的等待期。上举二例显示的是陆方在一元化领导下的行政效率,相较之下,台湾尽管也做出55项对陆方开放市场的承诺,但行政效率无疑将是最大的考验与罩门。
第三是有一个值得注意探究的新现象,就是除了前述交通运输领域陆方将开放台商在福建独资营运,另在电子商务方面也同样是开放台资业者未来在福建所设据点均可持股过半。陆方这种指定营运区域的作法,也许可以解释成是希望落实海西经贸特区的成形,吸引台资以协助福建在相关产业的成长升级。陆方这种指定开放省区的作法,未来是否会成为针对不同省区发展需求的广泛运作模式,自然值得观察与关注。
第四是具体落实到不同产业项目的开放,是否真的看的到也就能吃的到的问题。譬如陆方将开放台商可投资医院的省市从目前的5个放宽到20个,但包括医师人才招募不易、医疗法规和税法的公平问题等,都可能使得开放美意难以兑现。这方面所衍生的课题,自然有待相关业者及两岸两会持续研商逐一克服。
总结来看,可望在今年上半年签署的服贸协议,不只对台湾的服务业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关协议的尽速签署,更将提供台湾推动与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衔接的有力基础,我们祝愿对陷入“闷”局的台湾经济能带来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