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催眠大师
阅读提示: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类似经验,例如开车、做白日梦、阅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全神贯注地欣赏一部电影,皆是在一种自然的催眠状态。
记者|应 琛
电影《催眠大师》在中国热映,击败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成为5月电影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烧脑悬疑”这个词,就是形容该片的专属新词。
去看《催眠大师》的不少观众,也在有意无意中被电影所“催眠”,或者说被传递一种暗示——催眠真的很神奇。
“深呼吸……双手紧贴大腿,肩膀后张,腰部前挺,凡是手触碰到的地方,我一说坚硬,立刻比钢板坚硬一百倍。你的肩部就是钢铁,腰部犹如钢板,腿部犹如钢柱……”在程小芳一阵简短、清晰的引导后,一名身材瘦小的白衣女子“僵直”了身体,3名男志愿者将她抬起,悬空平放在了两个椅子之间。
紧接着,一名体重100斤左右的女孩在志愿者的搀扶下慢慢站在白衣女子的腹部。此时,紧张的气氛让在场的其他人屏住了呼吸。令所有人吃惊的是,白衣女子的身体丝毫没有弯曲,她的脖子向后仰起,眼睛紧闭,分不清到底是睡是醒。而在此过程中,程小芳一直在重复几个简单的句子:“你非常棒,你很有能力,你能够做到。”
这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注册催眠师程小芳所带来的“钢板人桥”催眠术的现场演示。
一个响指和口令,白衣女子被拉回“现实”。“醒来”后的她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悬空了,虽然能感觉到很重的东西压在身上,并没有感到疼痛,“根本不能想象自己能承受一个成年人的重量”。
催眠,一个经常被搬上银幕的元素,催眠师也经常在电影里被描绘得像懂得魔法一样的神人。
但真正的催眠并没有那么神秘。学习一点催眠术,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充电内容。程小芳说,既然时时刻刻都有催眠,何不好好地学习一下如何自如地运用催眠,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打破怀表神话
5月11日上午,一场以“催眠”为主题的公开分享课举行,课程由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主办。天公不作美,大雨瓢泼,但仍有近百名学员如约而至。在观看了《催眠大师》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后,眼花缭乱的“催眠大法”吊足了学员们的胃口。
主讲人程小芳从口袋中掏出一个怀表,向学员提问:“这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催眠道具”、“你是一个催眠师”……台下所有的答案都与“催眠”有关。
“恭喜你,你们被成功催眠了!”程小芳面带笑容。
“弹响指”、“怀表”、“神秘的老房子”、“几何图形”等,在程小芳看来,这些物品恰恰是催眠的“不必需品”。
电影中,徐峥饰演的心理治疗师徐瑞宁第一次将莫文蔚饰演的任小妍催眠使用的就是怀表模式,他将一块怀表放在病人眼前摇晃,并数三声,便将对方带入催眠世界中,在催眠结束的时候又用打响指的方法将其叫醒。
现实生活中,程小芳介绍,可以用来当作道具的东西很多,如空气、颜色、声音、光线、气味都可产生心理暗示作用,电影中的时钟指针、怀表、水杯和香烟主要起到放松心态的作用,让人意志松懈,进入潜意识活跃状态。
“一些语言和动作,甚至只要活用呼吸,也可达到同样效果。”程小芳告诉记者,“当然,作为催眠师如何通过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能使对方进入催眠状态,需要系统的学习,专业的教导。”
在催眠过程中,催眠师通常根据不同对象或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下选择不同的催眠方式。而引导对象进入催眠状态的快慢,也因人而异,有时可以在几秒内。
但在真实的治疗过程中,催眠师不是随意向一个人“施术”都能灵验,需要来访者的意愿和配合,才能把治疗进行下去。
催眠的前提和关键是信任。正如电影最后表述的:“无法治疗不愿意被治疗的人。”
电影中的徐瑞宁对自己很有信心,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被治疗,因此具有强烈的抗拒意识。同时,他又对催眠技巧了如指掌。所以,之前一切企图催眠他的治疗均以失败告终。
“但我要说明的是,只要是活着的人都有可能被催眠。这与前面说的并不矛盾,只是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催眠师通过一些手段,让来访者转变态度,双方从而建立并达成催眠协议,即让来访者认同我是催眠师,我要催眠你。”程小芳解释道。
影片中,为了治疗徐瑞宁,方教授便精心布了一个局,采用了非寻常的手段,目的就是为了使徐瑞宁“无意中”与催眠师“顾洁”达成催眠协议。为此,顾洁需要把自己伪装成让对方设防但信任的角色。
催眠无处不在
有这样一个故事,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德·费曼曾主动参加过一次催眠表演。催眠师说要拿点燃并吹熄的火柴烫费曼先生的手背,并告诉他“一点也不会疼”。
“骗人!”这位大物理学家心里琢磨着。整个过程,他自认为意志清醒,但是当他从被催眠状态中醒过来,手背上真的被烧伤了一块,还起了水疱,“一直到水疱破掉,始终都没有感到任何痛楚”。这次催眠体验,让费曼先生觉得有趣极了。
而电影《催眠大师》的故事发展到最后,真相揭开。大家才知道原来任小妍就是被派来治疗徐瑞宁的催眠师,两人是大学同学亦是很好的朋友。观众惊呼,催眠竟能做到让熟人相见不相识的地步。
“作为影视作品,《催眠大师》为达到艺术效果,夸张成分必不可少。”上海市注册催眠治疗师、个人身心优化教练黄鹏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但催眠真的能做到这些。只不过要让这么熟悉的人变成陌生人,远不止电影里拍的那么容易。”
据黄鹏介绍,催眠有不同的深度,一般分六个级别。程小芳表演的“人桥钢板”,属于第二级;电影《催眠大师》里的深度,至少达到了第五级,被催眠者已经完全不认识自己很熟悉的人,用自己的幻觉代替了现实。
不过,黄鹏对电影里的手法还是颇为肯定的。例如,在徐瑞宁见到顾洁之前,周围的人已经做了很多铺垫,反复强化“任小妍”是一个全新的病人这一概念。而在见面的前一刻,顾洁故意在徐瑞宁面前调快那个他脑海里一直走时精准的钟。
“这个动作就打破了徐瑞宁的固有认识,使其意志力产生了动摇。就在这个时机,顾洁再发出‘初次见面,我是任小妍’的指令,催眠成功率就会更高。”黄鹏说,只有懂得催眠的人才能看出小动作底下的玄机。
黄鹏提醒道,电影中,助理曾给徐瑞宁送来一杯热咖啡。这个细节虽然非常不起眼,却大有文章。因为,在片尾重现了这不是一杯普通的咖啡,而是加入了一些药物的咖啡。
“催眠的诱导中,用药物来诱导病人进入催眠状态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较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药物诱导的催眠,如果没有患者或家属的同意是违背伦理的。”黄鹏解释道,“但从催眠效果上来讲,这是一个最保险的办法。特别是面对一个从业多年的催眠师,更是难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在黄鹏看来,影片可能是要反映人与人之间相互治愈的概念。“因为顾洁也是那场事故的受害者,某种程度而言,也需要被治疗。这也就解释了方教授不找陌生人而派顾洁的原因。所以,方教授才是片中所指的真正的催眠大师。”
电影上映后,更多人知道了催眠师这个神秘的职业。不过,黄鹏向记者表示,其实催眠已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中:广告、医疗、刑侦、商场、军事、运动、教育……几乎无处不在。
“就像影片里,顾洁即将说出真相的时候,方教授便出现了。片中称之为触发点,但更准确的说法,我们称之为‘心锚’。”黄鹏解释道。
心锚,属于条件反射里面的一种形式,也就是指:“人之内心某一心情与行为某一动作或表情之链接,而产生的条件反射。”举个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小时候有被水淹的经验,以后再看到水的时候可能就会跑得远远的,这就是一种自然设置的心锚。
“使用道具时,如果能启动人的‘心锚’,形成条件反射的‘心锚效应’,暗示效果会更明显和直接。”黄鹏说。
换句话说,人从一出生就开始经历着“自我催眠”、“被别人催眠”以及“催眠别人”,只有相对的清醒与催眠状态。
黄鹏表示,在催眠状态时,人的意识与潜意识常是交互存在运作的,是一种注意力集中的自我觉知状态。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类似经验,例如开车、做白日梦、阅读一本引人入胜的小说,全神贯注地欣赏一部电影,皆是在一种自然的催眠状态。这又称为“浅度自发性催眠”。
每天,在经受电视、收音机及日常生活中各种讯息的轰炸后,许多心锚在不经意中形成:看到“王老吉”人们会想到败火,看到“红牛”会感觉有能量,想起保健品就想到“脑白金”,看到红与黄就想到“麦当劳”。
“重复和强化,这是催眠中最关键的手段。但催眠效果保持的时间,就因人而异了。”黄鹏说,催眠还被广泛运用到戒烟、戒酒、减肥,甚至无痛分娩当中。此外,催眠术经常被用来治疗失眠、学生的高考综合征、白领的亚健康和孕妇的胎教等等。
突破自我的极限
当然,像影片中那种使用催眠术来治疗有心理创伤的患者,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但要成为职业催眠师很难,需要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来自台湾的张芝华就是这样一个职业催眠师,张芝华在给人做催眠治疗时,一般达到第三级就足够了。
从心理学上讲,多数人在童年时都曾遭遇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总会有些当时没有能力处理及面对的人和事物,这些不愉快的经验在我们的表意识中可能早已经遗忘了,却潜藏在潜意识里,时时影响着我们。
这种情况下,催眠师就需要用回溯的方法去解决,让患者回到对他们产生影响的童年,来直面曾经的情绪,进而解决问题。
电影里,徐瑞宁为了解决任小妍的问题,多次将她引导到小时候,通过对过往的回溯逐渐发现她的问题所在;由于更了解徐瑞宁的问题,任小妍直接将徐瑞宁带入到了车祸现场,让徐瑞宁直面内心的结点。
因此,无论在自我调节或治疗过程中,找到心理的“症结”所在才是关键。在这个被专业称为“年龄回溯”的催眠过程中,催眠师会帮助受治者制造精神记忆上的洄游,寻找在记忆深处,被遗忘或者被刻意掩埋的心理“症结”。
张芝华有一个朋友,能力、外形、口才各方面都很好,销售能力非常强,但就是升不了职,苦恼之下的他找张芝华咨询。
三次咨询之后,张芝华找到了最根本的原因——他不敢说实话。这位9岁的时候,学校办运动会,所有老师都在体育场,他回教室拿了一个东西,刚好那天班上有一个同学钱包被偷了。后来老师调查,问刚才谁回过教室,他回答自己回去过。结果,老师把他当成小偷惩罚,班上同学从此看不起他。
“就是那个时候,他的心里面种下了一个信念,我不能说实话,说实话我会遭殃。”长大后的他变成了一个“老好人”,“就连交女朋友,明明觉得不合适,也不敢跟人家分手。每次都是这样拖拖拉拉,拖到最后跟人家分手了,人家更恨他。在职场上对上司也不敢说实话,最后上司对他的评语就是优柔寡断,不够果决。”
找到了“症结”,张芝华利用催眠帮助他“回到”了9岁那年,鼓励他站上讲台,勇敢地说出“我不是小偷”,“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
如今,除了催眠治疗,更多的人是来张芝华进行“潜能开发”的,这也是时下最为流行的催眠应用。
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极限是三天不喝水,七天不吃东西。在一些灾难中,有些遇难者在被压十多天之后仍然存活。
“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活下去,他们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下去。这其实就是催眠的力量,激发出了人们内在的潜能。”张芝华表示,催眠不仅可开发人的潜能与强化人格优质,更能启发内在自我康复系统,能有效运用你潜意识的力量。
在张芝华看来,母亲是所有人人生中第一个催眠师。“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从小在‘你不行,你怎么这么笨’的声音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最后确实没有自信,做什么都不成功。”
张芝华建议那些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采用鼓励的方式,“肯定他们,用‘但是 ’做转折,再讲不好的地方。”她还建议,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长高,不妨试着每天在他耳边说“孩子,今天你好像又长高了一点哦”。
好催眠师的操守
学会了催眠的运用,催眠就会像呼吸一样在你的身体里发挥作用,让你享受催眠带来的智慧与“超能力”。但这也给催眠带来了负面的印象——我们的心智会被催眠师掌管。
张芝华说,这是对于催眠最大的误解。“如果你不想被催眠,全世界没有人能催眠你或控制你。催眠中没有所谓的控制这一码事,催眠师只是扮演引导的角色。协助你激发出隐藏的潜能,例如,无法在大众前讲演的人,能够有信心地在数千人前侃侃而谈,神色自若。”
张芝华强调,没有任何催眠师能够让任何一位对象做出违反他意愿的事情。
程小芳也坚定地表示,我们的潜意识是天生的保护神,如果催眠师未经病人同意就进入后者内心,想套取核心秘密,病人可能会沉默,“催眠师想利用催眠,让病人做出裸身、透露银行卡密码等不符合本人意愿的事,病人都会抗拒。”
张芝华指出,催眠也是“双刃剑”,“催眠本身其实只是工具,没有好坏之分,但不同的人抱着不同的心态利用它,导致了不同的后果。因此,无论是在使用还是接受催眠治疗时,人们都必须小心慎重,以防造成或受到伤害。”
张芝华会在她的催眠师培训课上带领所有学员集体宣誓,并在课程中不断反复强调催眠师“正知正见”的重要性。同时,她还会提醒学员以后若从事催眠师行业,要注意自我保护:“录音和必要的摄像不能少,催眠师也不能和来访者发生治疗以外任何情感上的纠葛。”
张芝华坚信,只有“道和术”完美结合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催眠师。
事实上,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催眠术仍是“神灵世界”披着“科学”外衣的宠物,是一些权威机构排斥的“伪医学”或“伪科学”。直到19世纪末,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到法国学习催眠术,用以构筑他的潜意识学说。20世纪初,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建立,催眠现象初步得到解释。然而,催眠现象更深层次的机理和实质直到今天依然是需要研究的课题。如今,斯坦福大学等名校还设有专门课程。
但在国内,催眠师行业还缺少规范,催眠师也不是一个正式的职业。在国内,催眠师已经是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经常使用的治疗方法。
记者了解到,全国仅在上海职业培训中心有催眠师岗位职业证书的相关培训,但建议首先要考取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
关于催眠师的收入,坊间有许多说法。根据目前网上流传的资料统计,国内的催眠师收费以小时来算,从300到6000元不等,催眠师也会根据客人的情况调整收费。
张芝华则坦言,不同于心理咨询师以小时计价,催眠师一般按次来计价,每次大概90分钟到150分钟,以刚刚拿到证书的催眠师来说,差不多在800元一次左右。
对于催眠师的发展前景,张芝华表示乐观。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催眠深度判断——6级理论
第1级 眼皮胶着 浅度催眠状态
被催眠者感到自己的意识完全清醒。
第2级 手臂僵直 浅度催眠状态
能感到身体大范围肌肉被控制,手臂无法动弹。意识活动降低,潜意识活动出现。
第3级 遗忘数字 中度催眠状态
这时会感到自己的肌肉已完全被控制,如无法站立,无法走路等;也会出现记忆增强或缺失,如遗忘数字或说不出来;痛感降低。
第4级 遗忘姓名 中度催眠状态
进一步出现意识活动消失,记忆明显增强或缺失,如遗忘姓名等;痛觉阻断明显。
第5级 正向幻觉 深度催眠状态
开始有梦游现象产生;痛觉完全消失;产生正向幻觉,即看到或听到实际不存在的事物或声音。《催眠大师》达到的深度。
第6级 负向幻觉 深度催眠状态
产生深度梦游;出现负向幻觉,即不会看到或不会听到实际存在的事物或声音。这个阶段相对来说较难达到。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