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上海书展:流动的斯文

日期:2014-08-2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那代表着美丽、缓慢、优雅、贵族的长短句似乎正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可是人类的天性,又对美有着本能的追求,这使得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从一开始就深深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记者|何映宇 实习生|袁梦瑶
 
       上海书展第一天,著名作家梁晓声就在中央大厅放大炮。
  “今日中国的精神状况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有些家庭,为了一点钱一点房产,闹得你死我活。看到这样的事情,我真恨不得踹他们两脚!”刚刚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人的淡定从何处来》一书的梁晓声显然有很多悲愤之言不吐不快,面对中国当下的许多怪现象,梁先生既有无奈,更有忧虑。
  虽然郭敬明、张晓晗、刘同、张皓宸、杨杨……这些青春作家才是签售环节的大赢家,但是在一个更宽广的领域,范小青、田耳、刘醒龙、格非等更为严肃的作家表现出对于社会、现实、人性更为深刻的洞察,为我们寻找心灵的家园。
  这些温暖的正能量,汇聚成流动的斯文。
  
风烛残年的诺奖得主
  
  毫无疑问,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是今年上海书展的头牌明星。
  8月11日下午,思南公馆,坐在轮椅上,寡言少语的奈保尔爵士一出现在媒体的视线中,就收获了热烈掌声。面对这位风烛残年、鬓发皆白的老者,你恐怕无法将他和作品中那种特立独行的风格和猛烈批判原教旨主义的不妥协态度联系在一起,帕特里克·弗伦奇在《奈保尔传》中曾打趣说:“奈保尔身为作家进行的半个世纪的写作,似乎没有他爱得罪人的名声那么重要。”
  全程掌控奈保尔的是他的现任妻子、原巴基斯坦记者纳迪娜,这真是无法想象。关于奈保尔,他的火爆脾气曾经一度延续到了家庭生活中,他和英国女子佩崔夏·海尔的婚姻维持了41年,直到后者于1996年因癌症去世,但是两人的生活并不美满,奈保尔自己承认虐待妻子并且在外寻花问柳,和应召女郎一起共度良宵。而诺贝尔文学奖让他年轻时的风流韵事都成过眼云烟。
  与其对话的现场嘉宾止庵先生难掩内心的激动:“我认为奈保尔是第一流的非常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不论是《大河湾》、《非洲的假面具》、《游击队员》,还是《幽暗国度》、《印度:受伤的文明》、《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这样的‘印度三部曲’,都让我阅读之后留下深刻印象。人性的黑暗,理想的破灭,这两者又是如何互为因果的,都在奈保尔的杰作中得到最深刻的揭示。”
  奈保尔这次来中国,就是为最新出版的中文版奈保尔作品系列中的两卷《大河湾》和《信徒的国度》站台吆喝。从新经典开列的书目来看,奈保尔这套中译本,有27本之巨,几乎囊括了奈保尔已经出版的所有英文著作。当止庵问他如何写作《大河湾》这本书时,整场几乎都在沉默的他回答说:“这是我观察世界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我写作的方式,我是这样写《大河湾》的,也是这样写《非洲的假面具》的。”
  现在,已垂垂老矣的奈保尔就像只温驯的小鸟。他的妻子让他签名,他就乖乖地签名,他听不清楚问题,他的妻子就抢过话筒,代他回答:“虽然他没有说,但是我非常清楚奈保尔肚子里在想什么。”强势的终被强势,也挺和谐。
  而奈保尔在结束活动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也让人莫名感慨,他说:“人生苦短。”
  
诗歌的井喷
  
  这一次上海书展的另一大重头戏是诗歌。
  15日在科学会堂举办的“上海国际文学周·诗歌之夜”活动,汇聚奈保尔、美国普利策奖得主罗伯特·奥伦·巴特勒、美国桂冠诗人罗伯特·哈斯以及欧阳江河、翟永明、王家新、陈东东、陈黎等中国诗人,世界各地的大诗人齐聚上海,朗诵诗歌,可谓群星璀璨。
  就诗歌出版而言,书展上举办发布会的就有诗歌翻译四人谈、接受与回报暨罗伯特·哈斯诗集《亚当的苹果园》签售、何方竖琴下——《奥登诗选:1927-1947》品读交流会、《巴别塔诗典》丛书首发朗诵会暨签售、台湾诗人陈黎的送一首歌给你的爱情——聂鲁达情诗全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赏读会等多场,诗歌正以一种井喷的方式吸引着大众的注意力。
  在外围,北岛携最近热卖的新书《给孩子的诗》来到上海,8月17日下午在民生美术馆举办“中国的幸运——《给孩子的诗》朗诵会”。北岛的几位老友——李陀、刘禾、欧阳江河和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公司总编辑林道群先生悉数到场,并在现场朗诵诗歌。
  原三联书店总经理董秀玉创立的新公司活字文化今年的几场大戏,一是田家青的《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二就是北岛和他的朋友们。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诗歌意味着什么?那代表着美丽、缓慢、优雅、贵族的长短句似乎正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可是人类的天性,又对美有着本能的追求,这使得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从一开始就深深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甚至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需要诗意来浸润我们的心灵,而诗意的缺失,可能正是我们现在中国人各种浮躁的精神源头。
  邓小平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诗歌是不是也需要?在李陀看来,中国出版的儿童诗歌读物,和真正伟大的诗歌是脱节的:“我们现在需要让孩子们读到真正好的诗歌,不是那些童谣,让他们接触到世界上大诗人的作品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我们原来以为这本书会卖不掉,没想到销得这么好,北岛,你还可以啊。”
  
在另一种语言中
  
  北岛编的《给孩子的诗》,有一半的篇幅选的是外国诗歌的中译,在北岛看来,这些翻译诗对于中国新时代诗人的成长和成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翻译,已经成为现代汉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014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文学与翻译:在另一种语言中”一个议题就是探讨诗歌翻译跟诗意传达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家新是当代中国著名诗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今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引起很大关注的《奥登诗选》,他担任译校,在本届上海书展签售的《带着来自塔露萨的书》是他在作家出版社新出的一本翻译诗集,收录他历年翻译的诗歌佳作,特别是他翻译的德国著名诗人保罗·策兰的诗作,将策兰诗歌中的绝望与孤独精湛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结束时,王家新迫不及待地拿出花城出版社刚刚给他寄来的《新年问候:茨维塔耶娃诗选》样书给记者看:“我希望这本茨维塔耶娃能让读者进入真正属于茨维塔耶娃的世界。”
  “我的翻译首先出于一种爱,还有一种内在的需要,犹如像呼吸一样这种迫切性、必须性。”王家新说,“因为我们有文化传统断裂的背景,所以中国诗歌的草创和发展有赖于翻译,翻译太重要了。”
  确实,翻译太重要了。难以想象,如果没有马振骋、草婴、智量、傅惟慈、查良铮这样一些优秀的翻译家,我们手中的书籍将会失色多少,我们的精神世界,又会变得多么苍白。
  在另一种语言中,流动着斯文,流动着文学的赠与和慰藉。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