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深圳房价暴涨之谜

日期:2015-07-15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不管是从概念式买房(拿炒股的方式来炒房),还是投资客大规模入市,深圳楼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撰稿|李宇嘉
 
 
       7月4日,为争抢深圳龙岗坂田万科金色半山一套房产的控制权,买家曾某与卖方张某持续对峙。 此前,张某将房子卖给曾某,且已经签订合同,但尚没有完成过户手续,这套房子的市场价格就涨了100万。于是,张某反悔,带人撬开门锁上门收房。
  这是近期深圳二手房产交易纠纷中的一个典型案例。“3·30新政”之后深圳房价暴涨,二手房卖家违约比比皆是。形容现在的深圳楼市,网上有一个帖子比较贴切,《现在还有比股市涨得更疯狂的?有!深圳楼市!》。
  深圳,这个被称为我国楼市“风向标”和“优等生”的城市,其楼市近期热得发烫:久违的“日光盘”又回来了,4000人暴雨中抢700套房子;二手房业主反价50万也被买家欣然接受,业主宁愿奉上双倍定金也要违约,法院受理的违约官司增长了10倍;2015年6月份新房均价首次突破3万元/平方米大关,同比上涨31%,二手住房价格在2015年上半年整体上涨20%,成交均价已经接近4万元/平方米;热点片区房价2015年上半年上涨40%以上,龙华、宝安中心区半年内上演着“破三望四探五”的激情大戏;投资投机性购房再次回潮,中介统计的热点区域投资性购房比率已经达到了30%。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上广深”的新房成交面积同比分别增长39%、49%、29%和121%,二手住房成交面积分别增长90%、49%、67%和130%;在房价上涨方面,深圳已经远远将其他城市甩出几条街了。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显示,2014年以来,深圳新房、二手房的房价涨幅领跑全国,连续8个月上涨,连续6个月领跑全国,同比连续两个月上涨,且为全国唯一同比上涨城市。其中,5月份深圳房价环比6.7%(106.7)、同比7.7%(107.7)的涨幅,将北上广远远甩出了几条街(5月份北上广环比平均上涨1.8%、同比则全部下跌)。
  百城房价也说明了这一点,2015年上半年,“北上广深”新房价格分别上涨11%、14%、0%和20%,深圳房价涨幅远远高于北上广。根据近期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独家发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房价收入比排行榜》,深圳已经取代北京和上海,以20.1的房价收入比(北京和上海分别为14.5和11.9)成为全国买房最难的城市。 
  那么,深圳楼市究竟怎么了?
 
土地吃紧
  
  按照过去的研究惯性,研究人员往往从供求关系、政策松绑、货币宽松、预期改善等等角度去探究。但是,这些因素在北上广也存在啊,为何单独深圳房价涨成这样?很多因素放在2011-2014年中的任何一年也成立,缘何偏偏上半年房价涨得如此之凶?
  从供求角度考虑,2014年12月-2015年5月,深圳新房的供应环比下降了10%,而北京和上海也分别下降了26%和5%;深圳新房月度供需比(批售面积/销售面积)从“3·30”新政前的 1.78 下降到了 0.79,出现供不应求,而北京、上海也分别从1.70和1.30下降到了0.93和0.92,同样存在供不应求;二手住房方面,深圳2014年12月至2015年4月的新增房源/新增客源比一直在0.75以上,只有5月才下降到0.52的火热水平上。因此,短期住房供求可以佐证一部分涨价,但说明不了“暴涨”,谜团解开要另辟蹊径。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小块“试验田”,当初也没人料想到,深圳会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拥有20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上世纪80年代批准的深圳辖区面积非常小,仅为北京的1/8、上海的1/3、广州的1/4。但外向型经济大规模“圈地占厂”,不到30年的时间,深圳近1990平方公里的空间已到了50%的开发强度,在国际上是最高的,再下去就触及生态红线了。
  根据官方数据,深圳到2020年的建设用地上限是976平方公里,现在已经用到940平方公里了。因此,深圳不像北上广一样,存在广阔的、可缓冲的外围郊区或郊县,可以通过发散式的城市规划,让外围成为住房市场的主力,也能够有效平滑房价。未来5年,深圳只有30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每年只有6平方公里。但即便6平方公里,住宅也要与产业“抢地”。
  因此,住宅用地缩减就不奇怪了,这是房价长期看涨的源头。近年来,深圳商品住房用地“招拍挂”出让规模持续缩减,推高了地价,制造了供求紧张的预期。2008-2012年,深圳居住用地平均每年新增供应62万平方米;2013年,深圳仅出让三宗住宅用地,出让面积13.2万平方米,较2012年居住用地11宗和49万平方米,出让面积缩减超过70%。
  
小产权房、人口年轻和限购宽松
 
  由于土地紧缺,作为最年轻的城市,却在全国最早走上了城市更新的道路。2015年,深圳进入销售阶段的102个新房中,55个为更新项目,占比58%。但是,城市更新周期长、不确定性大、成本高,房价看涨让更新成本越来越大、周期越来越长。同时,更新减少了价格低廉住房的供应,推升了租赁价格上涨(租金连续32个月上涨),倒逼房价上涨。
  此外,2015年的佳兆业事件,尽管对短期供应影响较小,但给市场传达的信号就是,深圳城市更新供应新房或将受阻、或将拉长周期。此轮楼市景气上升以来,经过2014年四季度的“暖冬”和今年一季度的“小阳春”,深圳新房市场很快就面临“没房卖”的境地,待售库存最紧张时仅够8个月销售,远低于北上广14个月左右的消化周期,当前及未来供求紧张的预期,驱动恐慌性购房和房价飙升。
  新增住房供应无法满足,只好依赖存量住房。北上广存量住房的主体是“房改房”,也就是1998年房改时,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集资建设的福利房,经过廉价赎买后转变成的商品房。
  但是,深圳建市时间短、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少,房改房体量很小。而长期外向型经济为主,让深圳成为外来打工者的天下,常住非户籍人口在1989年就开始超过户籍人口,造就了深圳存量房的主体是占据存量住房51%的“小产权房”。但是,商品房市场体量却太小,仅占存量住房20%。按常住人口计算,深圳商品住宅户均仅为0.4套,远低于全国户均1.1套的水平。
  不像北上广的房改房,小产权房无法发挥缓冲需求的“蓄水池”和“稳定器”作用。当外向型经济为主时,占总人口70%以上的多为外来打工者,他们不需要商品住房,那时楼市还算稳定。一旦摆脱外向型,由代工和贸易转向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了,常住人口将由“候鸟”变为“家燕”,住房需求也将大规模释放,商品住房体量太小而无法承载,这便是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
  人口年轻化是深圳另一大特点。深圳适龄购房人群(25-44岁)占比达到50.8%,远远比北京的35.2%、上海的29.6%和广州的39.9%要高。试想,人口如此年轻、支付能力又高、现代服务业占主导且充满活力,商品住房供应又少,房价不涨才怪。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房价最低的是汽车城市底特律、房价最高的是“硅谷”——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
  另外,尽管深圳仍然执行限购政策,但事实上在深圳落户要比北京、上海落户难度小很多。在深圳,一般本科毕业生就可以通过单位申请落户,也就可以购买两套房子。而且,在深圳满足购房资格所需要的社保缴纳和纳税年限都是比较短的,而广州需要3年、北京需要5年、上海需要2年并“已婚”。
  
大众创业下的资金推动 
  
  事实上,上述几个因素的分析,还不足以解释今年上半年的房价暴。我们需要驱动房价上涨的“深圳特质”。
  特质之一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激励下的资金推动。立城于外贸和“代工制造”的外向型模式,让深圳成为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千千万万个企业在从事着模具、配件、元器件的生产。“山寨之都”不是贬义词,而是日本式的“拆开-学习-创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创业板、中小板、私募和创投等)和草根金融在深圳发展非常迅速,加速推进了市场推广、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
  2008年以后,借助积淀的产业基础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契机,深圳从山寨之都转向创业之都。狭小的空间内集聚了2000万的人口、1000多个产业园区、185.8万户商事主体(每10个人中就有一个老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励下,加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持,深圳迅速成为互联网之都、创业之都(集中了2/3的私募)和中国的“硅谷”。2014年,深圳市新增中小企业19.6万家,上市备案企业达940家,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总量连续8年位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并迅速出现了一批富裕群体,他们是深圳近期购房的主力。
  互联网发展和大众创业,具有创造和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价值、扩大就业的“星火燎原”效应,让深圳居民收入水平迅速增长。目前,深圳创造了多个“第一”,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存款等均在国内排第一,GDP增速在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这是推动旺盛需求实现的主要原因。
 
股市的财富效应
  
  根据笔者对深圳在售楼盘的调研,2015年以来的购买行为有四个特征:一是对于高房价有非常强的接受能力;二是操作手法上显得非常果断,出手毫不犹豫,甚至怕买不到;三是800万以上的高价住宅在4-5月份成交量平均上涨超过50%、套数占比达到20%;四是拿炒股的手法来买房,传统的优质公共配套供应区域(福田、罗湖),并没有在此轮楼市火热中再次被眷顾,取而代之的是带有概念的热点片区。例如,自贸区、前海概念、华为科技城、福田后花园、中心北移等等。由此,唯一的解释就是购买力在短期迅速提升,而支撑短期购买能力的,只有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
  目前,深圳本地开户的股东账户数已经超过1200万,而2014年深圳常住人口仅1077万人,人均股票账户数全国第一。截至2015年一季度末,深圳新开户超过57万,占广东省同期新开户的67%,也是此轮牛市全国新开户最多的城市。由此可以推断,股市财富效应导致城市短期购买力于迅速提升,这是深圳此轮房价暴涨的主要原因,类似于2007年那一波行情中深圳房价领涨全国,只不过这一轮股市的财富效应更显著。
  
人才也买不起房
  
  房价上涨可以有100个理由,但最终还要看老百姓是否买得起。深圳某网站近期做了一项调查,受访者中六成毕业超5年、超五成为本科及以上学历,月薪在5000元到1万元的占41%、1万元以上的占27%,应当说很有代表性了。按目前房价计算,一套89平方米的房子要花费289万,首付三成要87万。即便是一个月薪1万的“深漂”,扣除吃饭、交通和房租等必要开支约2500元之外,以剩余7500/月的收入,需要花9.6年才能给得起首付。但事实上,2014年深圳人社局发布的工资平均数仅4360元/月。这样看,深圳房价已经把“刚需”远远甩出几条街外了。
  需求如此疯狂,除了少数有钱人和换房者外,广大无房者不外乎举全家之力,尽量在房价“又上一个台阶”之前,赶上这趟车。否则的话,不仅收入相对房价又一次被甩远了,买房愿望又得往后推几年了。问题是,即便举祖孙三代之力付了首付,月供至少在13000元左右/月,多少人支付得起呢?以代表深圳核心竞争力的华为为例,其普通员工每月的收入也就在1万左右,而深圳月收入在这个水平上的IT工程师、技术人员一大把。如果他们买房都很难,其他创业者就更难了,这房价还能撑得住吗? 
  
大涨后必然回落
  
  毫无疑问,不管是概念式买房(拿炒股的方式来炒房),还是投资客大规模入市,还是房价任性上涨来看,深圳楼市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泡沫。6月份,尽管数据表现看,深圳房价还在上涨,但更多的是由于网签数据滞后而造成的。同时,产权登记中心工作量突然放大,每天“放号”数量有限,造成6月份的房价“被上涨”。事实上,从6月下旬开始,实际成交量已经开始稳定和缓慢下降,房价涨幅放缓。
  银行最先开始关注风险和泡沫。近期,四大银行中有三家将首套房贷首付成数从三成提高到了四成。此外,各大银行相继提高了贷款利率,基准利率下浮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遍上浮10%。同时,股市的财富效应开始衰退,因股市大跌而出售或退订房源的报道见诸报端。以深圳全民炒股的现实来看,这绝非空穴来风。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能反映市场变化的二手住房市场,已经出现了调整的迹象。进入7月份后,中介店铺的客户上门量,相比五六月份高峰期骤然减少,业主报价已现松动,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7月第一周,先行指标——中原地产业主报价指数为63.6%,较上周大幅下降8.3个百分点。分片区来看,前期概念性炒作严重的区域,如南山南区、坂田、龙华、宝安南区等等,报价均出现下降。大涨后必然大跌,这在2003-2005年的上海楼市、2007-2008的深圳楼市、2013-2014的北京楼市都有先例,深圳这次也不会是例外。(作者供职于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