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怕数学
阅读提示:在一切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过去,这是致命的 死路一条。好在今天,文理分科,社会多元,再也不是一棍子打死一个人的时代了。
记者|王悦阳
在记忆深处,原来学数学并没什么可怕。直到初中,我的数学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引以为豪的。但不知怎地,进了中学,好像大脑不再发育了,特别是于数学,非但不进,反而急速衰退。记得进入初中第一次数学考试结束,一向都是九字头分数的我居然只拿了八十几分,自己不当一回事,敏感的母亲却看出了端倪,忧从中来,眉头紧皱,立马找到了我当年的小学数学老师表达了担忧:“一上中学就这样,今后数学怎么办?”
我的那位慈眉善目的小学数学老师,是一位里弄大妈式的阿婆型人民教师,热情,负责而啰嗦。她听完没有特别惊讶,笑嘻嘻地说:“难怪,难怪。我了解你儿子。以前我教他们时,一节课,前半节课都在复习昨天教的东西,日积月累,这就加深记忆了。数学哪里是一学就会的?何况初中开始数学教学难度加大了,题目量也多了,再说年轻的老师哪会像我这样有耐心炒冷饭?学生前面的还没记熟,新来的哪里就听得懂?”一番话合情合理,有理有据,还不忘自我表扬、吹捧一番,听得母亲频频点头,深以为然。于是提出:“您好人做到底,帮我儿子找个负责任的数学老师补补课吧!”老太太听罢哈哈一笑,拍了拍胸脯,一个劲地点头。
没想到,噩梦由此开始。
她为我找的,是我学校当年的教导主任,据说是我们区数学教学领域里一等一的高手。这个名叫X老师的中年妇女,不仅身兼学校数学教研组组长,据传还是校长的大学同学,两人关系非比寻常,加之传说中她几乎年年“关进去”出中考试卷,还有我们区的数学教研员是她最好的朋友,以至于她有着“神奇老太太”的美誉,几乎算得上神通广大,特别是考试猜题,无一不准云云……众口一词,神乎其神,最终的结果就俩字——牛人。
可就是这位很牛的X 老师,开启了我数学学习道路的一路下坡,直到万劫不复。我从一开始面对数学成绩的随遇而安,到后来想到作业、考试就害怕怯懦,乃至每次考试之后发下试卷时面对同学分数的紧张沮丧,发展到看到数学就坚决回避,无比厌恶,直到最后,麻木不仁,任由它大红灯笼高高挂,我自岿然不动,脸皮厚到无以复加。这一切,都是拜X 老师所赐也。
回想起来,这些绝不是数学的错。也不是我不努力,不用功。面对浩如烟海的书山题库,我绝对没有少做,而每周两次雷打不动的补课“开小灶”,也是决计不敢不去的。X 老师最看重补课,且多多益善。每次上她淮海西路的家里,不大的两间房总是安排了整整两桌人,每桌六至十人不等,低年级一桌,高年级一桌。无论年级如何,水平怎样,一进门都一样,先是领卷子,前一个小时与在学校考试无异,埋头做题,在之后的一小时,X老师开始两头跑,对照着卷子,逐题分析,一一讲解。乍一看,这样的补课模式或许很多过来之人都经历过,那么你也一定记得,围在一桌的时候,除了人多,自然就是话多,主意多,水平更是参差不齐。最终,大锅菜的结果与课堂上的鱼龙混杂并没有太大区别。两个小时下来,除了交了不菲的补课费之外,能收获到的数学知识,其实少之又少。尽管如此,但大家仍乐此不疲,理由很简单,去比不去好,补比不补好,对自己,对家长,补课都是很好的交代与自我安慰。
也正因此,X 老师生意兴隆,几乎到了“夜夜笙歌”的地步。每天下班后,华灯初上,家里的电灯就亮了起来,根本没时间买菜做饭,第一批来补课的学生已经带着各自准备的点心鱼贯而入。而到了双休日,除却吃饭、睡觉的时间,上午、下午、晚上,每两小时轮轴转一次,每次可接待的学生不下二十人。记得当时补课(十五年前),两小时约人民币五十元左右,每次二十人,每人五十元,每天三到四次……乖乖,其灰色收入之高可想而知!
是不是都像我说的那样,流水线不能带来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进步?那也不见得。X 老师生意兴隆至此,绝不是没有道理的。就我当时的小脑筋看起来,老阿姨的成功之道有二。其一曰“哄”,对于好学生,哄他们来补课,借互相成绩高低加以攀比比较,以此刺激对方的谓“进取之心”,事半功倍。而对于我等“朽木”,她则是连哄带吓,先是鼓励你,长期补课,数学不难。若你一旦退缩,立刻换来的就是一个电话打到家里:“你孩子成绩已经那么差了,还不思进取?你们做家长的也不管管?今后中学也毕不了业,还能干嘛?马路上扫垃圾去!”一通批评无可辩驳,皮里阳秋,笑里藏刀,看似“为了孩子好”的批评,换来的不仅是家长的无地自容,甚至还会对孩子恼羞成怒,最终结果,乖乖地又一次走进了复兴西路上的小阁楼。
X 老师成功之道的第二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任何一次补习,你都可不去,只要交了学费便无大碍,但每逢大考之前,X 必有一次“小灶”,那你是绝不能不去的。这次“小灶”没有试卷,没有考题,完全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那样,来个“口传心授”。她一题题报,你一题题做,不用担心做不来或是难不难。最后连解题方法和标准答案,她都会一一告诉你。这种“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当时是看不出任何端倪的,可到了正式考试那天,试卷上“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每一道题目,每一个数字,都让你有似曾相识之感,顿时大快人心,大增信心也!只要你不是间歇性失忆,或者智商真的有问题,“炒冷饭”“二进宫”的卷子,自然会赢得颇为好看的分数,于是,无论之前的口碑有多差,素质有多糟,此时此刻X 老师又成了伟大至极的“考神”!学生感激您,家长信任您!
这样的噩梦维持了三年。其中有一年,不知怎的,教育局抓起了“不许给学生额外补课”这件事情,着实让X 老师紧张了一把,记得那是一个寒假,过年之前,她突然在小阁楼上对我们宣布:“最近风声紧,我们不补了”,当时作鸟兽散的我们情绪复杂极了,回家告诉家长后,倒是让从事喜剧的父亲为了这句话大笑无数次,以至于直到今天,每说起此话,他依然莞尔不禁。不过好景不长,刚过完年,上有政策下有策,经过“串联”,补课老师们来了一招“釜底抽薪”,仿佛回到了先民时代,他们决定“易子而教”!也就是说,你们学校的学生我来补,我的学生交给你,咱们等价对换……哭笑不得的结果是这样的——最终的中考试卷,“神奇老太太”失灵了,并没有猜对多少题目。真正显示出实力和本事的时刻,谁也救不了你。唯一留下的,是我对数学与日俱增的厌恶感,以及“学不会,愈加不要学”的逃避感。
带着这样“深厚的阶级感情”,走进了高中。高中不再有X这样“急吼吼”的人物。高中老师似乎与学生的关系又隔了一层,除了上课下课,师生之间很少交集。当然,补课还是有的,却并不再那么热衷。毕竟人也长大了,明白成绩、分数之外,还有许多很重要的东西,是值得去学习、体会的。
老师曾经告诉我,为什么我们要学数学?因为数学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因为数学是精密准确,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对此,木讷愚笨如我丝毫没有切身体会。由于小学数学曾经有过“辉煌”,也不算是朽木难雕,在我成长至今的经历中,我完全无法体会和感受除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外,我们的生活中还需要数学什么?鸡兔同笼?几何代数?我从中学开始就搞不懂,也没有妨碍我好好地活到了今天。但我知道,在一个学校里,数学成绩不好,你的整体分数就不会太好,你的学习水平就不会是最高的。在一切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过去,这是致命的死路一条。好在今天,文理分科,社会多元,再也不是一棍子打死一个人的时代了。
数学,我不能爱你,绝不是你的错,但我,也并没错。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