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物,可别吃错
阅读提示:小孩看起来是成人的缩小版,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小孩不仅是小,他们的身体机能、脏器都还没有发育好,并不是说成人药的一半量就是小孩药。
记者/黄祺
小孩生病,家长带到医院诊断后,通常会领回一堆药物。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就开始挠头了——三分之一包怎么倒得准?含激素的药物能吃么?药片研碎了喂宝宝可以吗?喂药喂不进怪我喽?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药物的反应比成人更加敏感,但很多家长缺乏儿童用药常识,往往好心办了坏事。“小孩看起来是成人的缩小版,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么回事。小孩不仅是小,他们的身体机能、脏器都还没有发育好,并不是说成人药的一半量就是小孩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师李晓蕾提醒说,在给儿童用药前,家长们要多学点科学知识。
儿童剂型少
在谈起儿童用药时,首先难住家长的一个问题,是儿童专用剂型的药物产品本身就很少。这是多年来存在的老问题,但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房里有专门切割药片的分药机,但这个可以把药片分成四等分的机器,有时候还是满足不了儿童用药的需要。有一些药,按照儿童体重计算,只能吃六分之一片、八分之一片,甚至更小。为此,儿科药房的技师们练就了手工分药的“绝技”。
把药切小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困难。没有儿童专用剂型,孩子到底该吃多少量,是更大的难题。李晓蕾告诉记者,药物说明书上一般会写:“儿童在药师推荐下服用”,可是,药师又怎么知道孩子该吃多少呢?
李晓蕾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的同事们做了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他们大量查阅国外用药指南,参考了西方国家数据,也参考与中国人体质更加接近的日本数据,具有儿童用药特色的处方手册,为临床药师开具处方提供参考依据。这本凝聚了很多人心血的“宝典”,现在成为同行们都非常羡慕的宝物,不少儿科同行都向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借鉴。
儿童剂型药物太少,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全球范围内,儿童剂型药物都比较少。李晓蕾解释说,药物的用量,需要经过临床试验才能确定,但是,很少有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临床试验,哪怕是完全无害的试验,也极少有人参加。没有临床试验,制药企业就得不到数据,儿童专用剂型的开发就更困难。
儿童剂型少,药师就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发达国家,药师与医生之间是一种“工作搭档”的关系,药师对指导医生用药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中国,临床药师的概念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被引进,比较完整的临床药师培养,直到近些年才完善,因此药师的人才缺口比较大。
吃错药了吗?
尽管中国的家长对孩子健康非常关注,但儿童用药方面,很多家长却可能好心办了坏事。
一次路过住院病房,李晓蕾正好碰到一位妈妈拿着筷子头,研碎药片。正在被碾压的这片药是阿司匹林,妈妈担心药片太大孩子吞不下去,于是自己动手加工,研碎后准备用水送服。
看到这一幕,李晓蕾赶快上去制止。医生给小孩开的阿司匹林是包裹肠溶衣片剂,这种片剂看起来与普通糖溶衣片剂没什么区别,但是作用却不同。“肠溶衣除了掩盖苦味外,还具有能使药物不在胃内溶解的功能。肠溶衣遇到胃酸不会被破坏,只是进入小肠后遇到呈碱性的肠液才被溶解,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使药物在小肠中被吸收或直接起作用。”
李晓蕾说,阿司匹林刺激性强,在胃内溶解后会损害胃黏膜,尤其是小孩的胃黏膜更容易受到损害。
除了这种包裹肠溶衣阿司匹林片剂,还有一些肠溶衣片剂,虽然没有很强的刺激性,但是遇到胃酸被溶解后则会降低或完全失去疗效,像红霉素、麦迪霉素、蛋白酶等。因此,在服用肠溶衣片或胶囊时,不能将它们研碎。
不能自己随便研碎的药物,还有缓释片剂。“因为这种片剂的特点是进入人体后缓慢释放,药效保持的时间较长。如果研碎后,就不能发挥其缓释的作用,从而影响药效。”
小朋友大多不愿意吃药,就算是糖衣药丸,一些孩子也不肯吃。于是有家长把糖衣药丸也研碎喂孩子。李晓蕾提醒,双层糖衣片剂也不能随便研服。因为有些双层糖衣片剂,外层是糖衣,而内层却是肠衣,这种片剂的外层是要在胃内发挥助消化作用,而内层则需要在肠内发挥作用。
大多数药物都是用水送服的,但水的多少也有讲究。
李晓蕾说,一般的口服剂型,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毫升水送服即可。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150-200毫升水是多少呢?有宝宝的家庭一般都有奶瓶,市场上奶瓶常规的规格是160毫升或者240毫升,看看自家奶瓶,吃药时家长就应该有数了。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药物,为减弱其毒性,避免对器官特别是对肾脏的损伤,要求服用药物后每日必须饮水2000毫升以上。
家长通常会要求孩子吃药后多喝水,这个说法有时候也是错误的。“在服用某些药后,则需要少饮水甚至短时不饮水。比如:氢氧化铝凝胶、硫糖铝、胶体果胶铋这些保护胃黏膜药,在服用前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否则影响药效;复方甘草合剂、止咳糖浆、川贝止咳露这些镇咳药,服药后也不宜马上进水。”
坐着躺着也讲究
大多数口服药物,服用时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势。“这样的姿势服药,可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卧病在床的患者,如果仰卧吞服片剂或胶囊,一则药物有可能会贴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二则药物可能延迟进入胃肠道,也将会影响疗效。因此,患者最好自己或在他人帮助下,采取坐位服药,并随后稍做轻微活动再卧床休息。”
采访李晓蕾时,最让记者意外的是顺尔宁的吃法。顺尔宁是治疗儿童哮喘的常用药,白色粉末,味道有点甜,作为家长,记者也曾给孩子喂服这个药,服用方法是将药倒进一调羹水里,送进孩子的嘴巴。但李晓蕾说,这个吃法也是错的。“顺尔宁应该与比较软的食物混合在一起给孩子吃,比如奶粉、母乳、果酱、粥,用水冲服影响药效。但服药以后,可以喝水。”
孩子不爱吃药,是不是应该生产口味更好的儿童药呢?最近举行的一次国际药师论坛上,日本的一位药师介绍了日本在儿童用药包装设计和口感上的改进。比如将药品包装卡通化,附上让儿童容易接受的卡通形象;将药品做成果冻、糖果等孩子容易接受的零食。
对此,李晓蕾认为,儿童用药,本质还是药,如果想孩子的口味变得更好,无非就是加些矫味剂,比如糖、香精、人工甜味剂等,味道好并不是特别重要。
一些跨国药企的儿童用药味道已经非常不错,比如美林是橘子味道,艾畅是香蕉味道,史达功是葡萄味道,蒙脱石散是草莓味道。味道好,也可能带来“副作用”。“医院里也接待过由于药丸太好吃而当作糖果偷吃过量的熊孩子。”
作为儿科医院药师,李晓蕾经常要回答病人家属和朋友的提问。为了解答这些问题,在医院和药剂科的支持下,她开设了公众号“龙猫药师”,用业余时间撰写科普小文,解答家长们的疑惑。“大家平常学一点,看起来是小知识,但对小孩的安全和健康却非常重要。”
链接:“补药”更不能乱吃
1维生素
婴幼儿服用维生素 A,如一次剂量超过30万国际单位,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服用5万~10万国际单位6个月左右可发生慢性中毒。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机体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维生素 D,可适当补充一些;感冒病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 C。
2 钙
儿童如果补钙过量,不仅会限制大脑发育,还可能导致身体浮肿、多汗、厌食、恶心、便秘、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容易引起高钙尿症。因此,儿童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氨基酸
氨基酸是一种蛋白质水解物,临床上主要针对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和无法通过进食或口服补充蛋白质的病人。如果正常饮食能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就没有必要通过输液来获得氨基酸。
如果氨基酸或蛋白质摄入过多,机体无法利用,多余的氨基酸还需要分解并排出体外,这会加重肝肾负担,肝肾功能不好的人有可能导致高氨血症和血浆尿素氮的升高。(根据公众号“龙猫药师”资料整理)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