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正文

安徽:长三角的生态大屏障与文旅大舞台

日期:2019-07-0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黄山市不仅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重要区域,也是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的“龙头”之一。
作者|王煜

  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样板区,这是安徽自身拟定的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六大基本战略定位之一。安徽位于长三角的上游和腹地,是整个区域最大的生态屏障。

  在水域保护领域,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以及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都是安徽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积极尝试。尤其是“新安江模式”,已成为长三角以及全国范围内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的样板。

  安徽同样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其特色产品和制度建设,也为整个区域的文旅一体化做出了积极探索。


开创先河的“新安江模式”


  “江入新安清”。一千多年前诗人孟浩然笔下就曾赞誉过的新安江,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的生态保护实践中,成为人们新的点赞对象。

  新安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滋养安徽、浙江两省1.1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关系着黄山和杭州两地区1000多万人的饮用水安全。新安江安徽段平均出境水量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60%以上,是下游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随着流域内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进入21世纪以来,新安江及千岛湖也曾出现蓝藻增加等令人担忧的问题。这片如此重要的区域,如何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2010年底,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张梅颖率队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指出千岛湖是我国极为难得的优质水资源,安徽、浙江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

  2012年起,在国家财政部、原环保部的指导下,皖浙两省开展了新安江流域上下游的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每轮试点为期3年,涉及上游的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和下游的杭州市淳安县。

  如果只是由上级政府来直接补偿水域的上游地区,这是属于纵向补偿;而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生态补偿,则是横向补偿。新安江流域的这次试点,是跨省的横向补偿,是全国范围内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首次尝试。

  在这样的机制下,中央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安徽、浙江各拿出1亿元,两省以水质“约法”,考核依据是两省跨界断面水质的监测数据。若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则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若年度水质达不到考核标准,则安徽拨付给浙江1亿元。这些补偿经费,专项用于新安江流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流域综合治理、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机制贯彻的是“保护者得偿、受益者补偿”的原则,让分属上下游的两省成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横向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明显的。从该机制的试点启动开始,安徽省就把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建设生态强省的“一号工程”,并在市县政府分类考核中,把黄山市单独划为一类,在对其的考核标准中,显著加大生态环保的权重,引导支持黄山市加强该领域工作。例如,在2016年安徽省公布的各市“评分表”中,16个城市分为四类,其中二、三类城市对GDP的考核比重相对较高,达到7分;而唯一的四类城市黄山市的GDP考核分值仅3分,但其空气质量评分要求很高,达到5分,远远超过对GDP的要求。

  安徽省的这一政策,坚定了黄山市保护生态的信心和决心。试点以来,黄山市关停了170多家污染企业,90多家工业企业陆续搬迁至循环经济园,优化升级项目510多个。来自黄山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第二轮试点的三年来,该市共否定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外来投资项目180个,投资总规模达160亿元。

  2016年7月,位于新安江源头的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探索建立了“垃圾兑换超市”,激发了农村基层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村民会自发地去捡河道两岸的生活垃圾,兑换成日常生活用品。该村的经验得到推广,目前,黄山市已建立24个“垃圾兑换超市”。

  黄山市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推行村级保洁和河道打捞社会化管理,建立起600多条干支流河道打捞和覆盖全流域68个乡镇的垃圾处理体系,初步建立了农村垃圾“组收集、村集中、乡镇处置”的长效机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之前,休宁县横江公园万安坝的河面每逢汛期要清理100吨左右的垃圾;而如今,只需要一辆三轮车就能把清理的垃圾运走。

  农药造成的污染是新安江流域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015年,黄山市全面推行农药集中配送,而集中配送的农药都是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有效地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新安江水质优良。

  为放大试点效应,2016年,黄山市发起创立首期规模20亿元的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主要投向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绿色产业发展等领域。2017年5月,黄山市与北京、广东、上海等地企业合资组建新安江绿色发展公司,从事环境污染治理、环保科技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产业投资,创办“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

  种种举措,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复旦大学开展的一项社会公众调查问卷结果显示:黄山市基层群众对新安江生态补偿试点政策知晓率为95.69%,政策满意度达86.65%。

  两轮共六年的试点之后,新安江水质常年达到或优于地表水河流Ⅱ类标准,跨界断面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标准,是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18年4月12日,由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编制的《新安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绩效评估报告(2012-2017)》通过专家评审。报告显示,试点实施以来,新安江上游流域总体水质为优;千岛湖湖体水质总体稳定保持为Ⅰ类,营养状态指数由中营养变为贫营养,与新安江上游水质变化趋势保持一致。

  评审专家组认为,试点以来,上下游建立联席会议、联合监测、汛期联合打捞、应急联动、流域沿线污染企业联合执法等跨省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统筹推进全流域联防联控,坚持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倒逼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两省合作的“新安江模式”首先在各自省内推广:2014年,安徽省首个省级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落户合肥、六安两市,推动大别山地区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2018年2月,浙江省以“新安江模式”为基础,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而2016年12月,当时的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联合印发文件,将这一模式向全国推行。

  2018年10月,安徽与浙江两省签署协议,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由试点转向常态化、长效化。与前两轮试点的实施方案相比,此次新的实施方案中水质考核标准更高,补偿资金使用范围也有所拓展。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新民周刊》记者介绍: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安徽省长三角办印发《申请设立新安江-千岛湖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工作方案》,希望将“新安江模式”在长三角区域以及全国范围内发扬光大。

  该负责人表示,安徽正联合长三角其他省市,加快长江生态廊道、淮河-洪泽湖生态廊道建设,联合打造皖南-浙西-浙南生态屏障和皖西大别山生态屏障。


以本土特色推进文旅一体化



  黄山市不仅是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的重要区域,也是长三角区域文化旅游的“龙头”之一。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黄山为中心,2009年7月安徽省设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涵盖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7个市。2014年2月,《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由国家发改委完成编制工作,启动实施。

  安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开发建设,要一体化谋划,按国际标准建设。示范区按照国际旅游组织标准和要求,推动交通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旅游产品标准化、旅游服务国际化。示范区是长三角绿色美丽大花园,正加强与沪苏浙生态旅游、全域旅游协作,与浙西北联合打造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推行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安徽先从省内的一体化开始着手。例如,在智慧旅游上,安徽正在同步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和建设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此外,安徽旅游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基础建设也在加快,计划是3A以上景区、3星以上旅游饭店实现WIFI全覆盖,旅游公路4G网络全覆盖;4A以上景区要建立电子门票系统,实现智能化服务,数字化管理;重点景区旅游路段和重要景点交通情况实行全天候监测。

  除了皖南这个龙头,皖中合肥研学游与城市周边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带,皖西大别山生态+红色旅游,皖北文化、湿地和山水田园旅游等安徽本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与沪苏浙三省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共同开发。

  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上海长三角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学钢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徽的文旅资源有其自身显著的特色,在推进长三角文旅一体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充分挖掘和发扬各地的特色优势,这样才能真正推进一体化进程。因为一体化不是一样化、同质化,而是各地在补短板的同时,要把长板做得更长。

  他举例说,目前长三角范围内的几大古镇带给游客一种“都差不多”的感觉,其实本来每个古镇在历史上有不同的特色,但经过当代的改造之后,有点千篇一律。他认为,文化旅游一定是讲个性的,要有整体的品牌,也要有个性化。“一街一巷都有自己的特色,一草一木都有自己的呼吸。长三角文旅一体化推进中,也该处处显特色,时刻有精彩。”

  冯学钢表示:目前长三角区域内已经建立了许多政府间、企业间的各级各类文化旅游联盟,与此同时,政府机构的协同推进功能应该进一步强化。他提出,欧盟旅游处的模式值得长三角借鉴。他介绍说,欧盟旅游处是欧盟委员会下设机构,功能非常强大、管理体制高效,既要联系交通、文化、金融、科技等部门,还要对接综合性管理机构如消费者保护、区域发展、就业、教育等部门,也注重与世界各类旅游组织的合作。同样地,长三角文旅一体化必须要建立一个创新的体制机制,协调广域城市之间的有效合作,外联区域、链接全球,内部实现升级迭代。

  而在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吴文智看来,长三角可以打造领先全国的文化旅游度假产品。以风景道为例,这是一种路旁或视域之内,拥有审美风景、自然、游憩、文化、历史和考古等价值的景观道路。而长三角密布这种跨省的古道资源,例如安徽与浙江正联合大力推进规划建设的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从安徽黄山市花山谜窟沿新安江至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全程约153公里,生态环境极佳,清澈的新安江与青山、错落的徽派村落交相辉映,是一处天然的国画长廊,有“中国东部自驾游天堂”之称。

  他认为,风景道是合作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产品。长三角地区的消费理念、方式是领先全国的,因此,这里打造出来的文化旅游度假产品,也应该是国内外游客能够深度体验的领先产品、跟国际接轨型的产品。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