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怎么请来这么多顶尖科学家的
44位诺贝尔奖得主,21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菲尔兹奖等奖项得主,100多位全球优秀青年科学家和中外院士科学家……当这些全世界的“最强大脑”聚集在一起,会迸发出怎样的思想火花?答案在上海临港滴水湖畔揭晓——2019年10月29日,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
值得注意的是,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18年10月底也在上海临港举行,而如今的临港在不久前刚刚“华丽转身”——2019年8月20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正向着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迈进。
科学创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前途命运,也从来没有如此深刻影响着人民的生活福祉。如今,65位世界顶尖科学家聚集上海,不仅人数较上一年更多,大家的期待也更盛:通过世界“最强大脑”3天半的头脑风暴,探究全球最前沿科技发展趋势,增强上海创新策源能力,彰显上海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而上海,正以更前瞻性的视野和更开放的胸怀,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前行。
“科学天团”诞生背后
10月29日开幕当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致贺信。
习近平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的伟大创造性活动,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加强科学研究,密切科研协作,推动科技进步,应对时代挑战。
习近平强调,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前沿领域发展,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平台,推动中外科学家思想智慧和研究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希望与会代表围绕“科技,为了人类共同命运”这个主题,推动基础科学、倡导国际合作、扶持青年成长,为共同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大会上指出,上海将坚定走科技创新共赢、多赢之路,把开放的“门”打得更开、把创新的“火”点得更旺、把包容的生态建得更好,让科技创新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开幕式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Roger D. Kornberg)表示,这届论坛不仅邀约上届论坛上约八成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悉数来沪,而且饶子和院士等多位中国顶尖科学家也前来参会,“更重要的是,还有大批青年科学家到会”。
这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强调,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支持全世界年轻的科学家,二是支持全球科研事业发展。在中国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正是支持更多科学交流和互动,“因为科学是无国界的”。
他还特别致谢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秘书长王侯,“这个协会正是王侯创想出来”。
众所周知,探寻人类发展的未来之路,科学如同一座希望的灯塔,而顶尖科学家无疑是塔尖上的瞭望者。1901年以来,诺贝尔奖迄今为止总共仅授予900多位个人和20多个团体,这些全世界顶尖的奖项获得者无疑是凤毛麟角,他们代表了地球上的“最强大脑”,是人类一个时代的智慧刻度。
如何让这些“科学天神”下凡,并把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付诸实践?这个问题在两年前终于有了解决方案——2017年11月,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巴瑞·夏普莱斯(Barry Sharpless)、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Michael Levitt)等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获得沃尔夫奖等科学家在香港联合发起成立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目标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汇集诺奖得主们的创新活动,成为未来诺贝尔奖得主的孵化器。
据悉,这群世界顶尖科学家聚集在一起,就是为了集结更多这个星球的最强头脑,发掘这个星球的最高智慧,萃取整合,开发转化,最终反哺人类、赋能人类。而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在诞生之初就给自己定下这样的目标——在未来3至5年内,吸引100名左右的有产业化前景的全世界顶尖科学家加入,搭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全世界顶尖科学家研发与商业创新平台。
为何花落上海
2018年10月29日至10月31日,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26位诺贝尔奖得主和9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奖等获得者与会。
而在今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幕的同时,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上海中心揭牌。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教授将本届论坛描述为“自百年诺贝尔奖大会举行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科学盛会”。他指出,当今科学发展呈现出“多点突破”和“交叉互融”的基本格局。开放、协同和共享的合作趋势,不但是人类应对共同挑战的基础,更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前提。
很多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如此青睐上海?
一方面,2017年成立于香港的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将协会工作重点布局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希望把全世界顶尖科技资源与中国庞大的市场资源进行嫁接,将有产业化前景的全世界顶尖科学家系统地、持续地引进中国。
当时,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就决定在中国核心城市建立世界顶尖科学家的中国专属实验室,配置专业团队,展开科研、试验、交流、传播等工作,让科学家的学术成果在中国落地扎根,开花结果,让中国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海外实验室的核心基地。
另一方面,充沛的科创资源和开放包容的“海派”城市文化,构成了上海对全球科学家的主要吸引力。根据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Springer Nature)于2018年联合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上海成为654名受访全球科学家最向往的中国工作城市。2019年4月,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发布了2018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上海再次排名第一,实现了七连冠。
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充分展示了上海以更加开放的态度,进一步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全方位国际合作的决心。目前,上海正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搭建集聚全球顶尖科技人才、打造全球高层次合作的交流平台,是上海建设“创新之城”的核心内容之一。
仅2018年,上海科学家们在《科学》《自然》《细胞》等国际权威科学杂志发表的原创论文共85篇,占全国总量32.2%。2019年初揭晓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上海有47项牵头及合作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占全国总数16.5%,其中上海牵头的创新项目达29项。
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罗杰·科恩伯格表示:“上海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吸引全球顶尖人才的决心和行动令人印象深刻,愿在推动科学事业发展、培育青年科学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将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首届论坛上,科学巨擘们畅所欲言,流连于一场场精彩报告不愿离场。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在代表与会科学家发言时表示:“我们感受到了上海的魅力、对科学的尊重和对科学家的友谊。”出于相同的感受,首届论坛刚一结束,不少与会科学大咖就为今年的论坛预留出了宝贵的时间档期。
而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的参与人数不仅翻一番还多,也成为诺奖得主的“打卡圣地”——参加今年论坛的4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4位是今年新晋诺贝尔奖得主。在获奖后,很多人担心,他们是否还有时间成行?结果,4位全都明确表示,一定会到上海!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Semenza)于10月25日抵沪。这是他第三次访问中国,十分期待能与全球的顶尖科学家们进行交流。“不确定性,正是做科研最令人激动的地方!我们永远不知道,某一项研究会带我们去向何方。”谈到自己的研究,塞门扎兴奋得像个孩子。
在2019年物理学奖得主、瑞士天文学家米歇尔·马约尔(Michel Mayor)看来,上海让他感受到了一座城市对原始创新的尊重、对前沿科学的追逐。
创新是一座城市活力的不竭源泉,蓬勃发展的上海,正在成为不少诺奖得主眼中的“第二故乡”。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全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了解上海,也将更多科学家们带到上海,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认为,上海的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让人向往:“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并且随着科学的复杂性增加,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互相阅读论文,分享思想和知识……上海有这样的氛围,我很喜欢。”
此外,著名的华裔科学家、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也参加此次顶尖科学家的盛会……
随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上海正成为高水平科学家、高科技企业家常来常往的“世界会客厅”,来沪拓展“朋友圈”,成为科学大师们喜欢上海的另一个理由。
临港的高光时刻
2018年的首届论坛,就为大会举办地临港带来了一项重要成果:首个世界顶尖科学家“WLA科学社区”孕育而生。科学社区的落户,也带动了临港科创服务的升级。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炯感叹,一年来,临港的企业服务、科学家服务更注重为顶尖人才们提供激发创新思维的环境。无论是引进最好的实验环境,还是最舒适的餐厅、书店,一切目标都是为了让最优秀的人才、最好的科研团队在这里找到方位、实现理想,勇攀科技创新的高峰。
而在今年的论坛上,播放的一段视频向参会的顶尖科学家们展示了这个战略性、引领性、策源性基础科研创新综合体的建设方案。陈炯透露,“WLA科学社区”选址于临港新片区,将于2020年下半年启动建设,落成后还将成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永久举办地。
“WLA科学社区有两大目标。”陈炯说,“其一,是要致力于全球顶尖科技事业发展;其二,我们希望它能成为临港新片区四大重点产业——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的技术创新策源地。两大目标高度融合,社区将支撑新片区产业发展。”
陈炯透露,规划社区建设方案时,他们充分听取了参加论坛的数十位世界顶尖科学家的意见,希望社区能吸引更多“最强大脑”入住。“规划里包括科学家公寓、双语学校、国际医疗中心等配套设施,均会陆续开展建设工作。我们会继续做好产城融合,让顶尖科学家们与他们的团队能够‘拎包入住’,省去后顾之忧。”
如今的临港地区,在一年一度顶尖科学盛会的照亮下,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新片区挂牌两个多月来,临港新设企业数量达1329家,涉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产业的企业集中签约项目62个,总投资超过260亿元。其中,还有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临港卫星研制基地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和国家重大战略新兴产业。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在临港仰望星空,更使我们懂得,手拉手,人类才能共同迎来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