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采编幕后 > 正文

历史的褶皱

日期:2014-05-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今年清明时节,看到《扬子晚报》关于淞沪抗战老照片的报道,提到苏州商人杨先生买回海岚·里昂拍摄的数千张抗战老照片,还称里昂为张学良随从。当时不免怀疑——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张学良没到上海。在上海与日军战斗的是19路军。而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时,张学良已经被蒋介石囚禁,不可能到上海。特别是这位海岚·里昂,在以前的史料中几无踪影。到底怎么回事?

    随后,各大媒体——纸媒、网站纷纷转载该篇报道,央视竟然也采访了这位“苏州商人杨先生”。可当我跟进这个选题时,发现很难找到杨先生!此前,他只接受过三家媒体的采访——首先是号称接受杨先生主动爆料的《扬子晚报》;第二家是央视;第三家,是苏州市委机关报《苏州日报》。我联系了央视采访杨先生的记者,以及《扬子晚报》记者,他们都说杨先生不再接受采访,不愿意提供联络方式。我从苏州方面的朋友处同样了解到,苏州有关领导也不愿意此事炒得太热。

    这反而引起了我更大的兴趣。在搜集媒体公开拍卖信息资料的同时,我仍通过各种关系寻找这位杨先生,并终于与他约见!没想到此人说是远在天边,其实近在眼前——他就在上海工作,从《新民周刊》出发,坐地铁三站路就到了他的办公地点!

    看了杨先生提供的资料,看着一张张照片和相对应的底片,我相信——海岚·里昂确有其人!杨先生同时称:“是《扬子晚报》找到我,而不是我向《扬子晚报》爆料。”在后来的写稿比对中,我也发现了引起学界争议的“轰炸大世界”等照片,图说显系报纸编辑“看图说话”撰写出来,里昂原本的标注并非如此。而这些争议,使得之前并未接触过老照片研究的杨先生,感到一丝不安。

    从邦瀚斯官网看到,这一批里昂旧藏,信息量极大!而从拍卖结果看,这位杨先生已得到了许多重要资料,却按照他的步骤,逐步地向媒体一点点披露。我觉得这些资料,对进一步研究皇姑屯事件、张学良改旗易帜、红军与东北军在1937年的交往、西安事变等,都极具价值。一篇报道,乃至一组封面报道,并不能探看大多数里昂旧藏,并且疏漏之处实在难免。然而,这组报道倘能引起更多人对这段历史的关注,或许也就不失其价值。

    杨先生的收藏,同时也让我想起了去年的四川之行。在大邑县,我拜访了樊建川先生。他的建川博物馆中那些抗战旧藏,极欢迎各界研究者前往细察。我想,杨先生在将这批资料带回祖国后,最好也尽可能地给研究者提供方便。毕竟,真实的抗战,就在这些曾经尘封的史料里。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的每一道褶皱,都隐藏着真相的基因。

 

抗战时期的上海

 

张学良

 

《色戒》原型、特工郑苹如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