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的问题根源在“人心”
年初家族聚会,小表弟兴致勃勃地宣布,上半年的旅行计划是去品尝“寿司之神”的手艺。根据攻略,他至少需要提前三个月预约。
昨天我在手机上,还看到一个热播的视频,说的是德国人不仅实现了自动化铺铁轨,连摘葡萄、摘草莓都用上了收割机。
这两个例子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哪怕是做寿司、摘葡萄这种小事,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都一样能让全世界人民的膜拜。
反观中国,30年来“金钱至上”观深入人心。制造业中打着振兴民族产业牌、保护国家经济安全牌、高新技术产业牌,套取政府投资资金的比比皆是。这类企业的生存模式就是编一个激动人心的大泡泡;什么项目高精尖就上什么;闻听国家领导人去哪里视察,就在哪里快速布局;每一个企业家的打扮、言谈、作派、思维,看起来都像政府官员……如果说这些还是老一代玩法,如今代表新兴力量的互联网创业,90%以上也都是在玩“拼钱游戏”。热衷的是快速抓热点、扩团队、拉投资,用“坐直升机撒钱”的方式圈用户。资金接力棒从天使导给A轮、A轮导给B轮……谁的钱早烧完,没抱上更粗的金主大腿谁出局。鲜少有公司会真正去打造一个好产品,解决用户痛点。
所以从这点出发,我很认同采访中东旭董事长李兆廷的一个观点:中国制造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一个产业的问题。归根结底,这是人的问题。
(张静)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