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场“精准分布”的大雪
比大雪先开始的,是朋友圈的刷屏:“杨浦下雪了”“静安下雪了”“浦东终于也下雪了”。我拿起了手机也想共襄盛举,可是10秒的小视频只拍到了一片雪花,发给北方的朋友看,果不其然收到的都是一片嘲笑声。所以去气象局进行采访之前确实有些“无米之炊”式的词穷。
气象局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科技感十足,大厅里的环状蓝色大屏幕和科幻片中的想象如出一辙,工作人员正在实时监测着这些数据,随时准备好应对可能到来的气候变化。当时他们已经启动了重大气象灾害三级响应和道路结冰二级响应,整个气象局都进入了应急值班工作状态,下午1点钟进行采访时,工作人员都还没来得及吃午饭。
外面的街道上,积雪也是“精准分布”,凡是行人、行车的地方全都清清爽爽,道路两旁和草地上时不时却能遇到一个袖珍雪人。这种审美和实用两不误的城市景观,是路政、环卫、交通等部门联合作业的结果。寒冷的天气下,一则“暖”新闻《雪后的上海,道路竟如此干净、通畅!真相在此……》很快流传起来。
在写稿的过程中,我也查阅了很多的历史资料。上海历史上的大雪不在少数,经常会引起大面积的停电、停水,通信中断,交通停运,大雪压塌房屋时成百上千的市民丧生或受伤,更有 “路有冻死骨”的故事。大雪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浪漫,甚至反而是残酷的。
我们享受着雪景的梦幻和玩雪的童真,而城市各管理部门则时时在避免灾害的到来。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你负重前行”。(见习记者 都述文)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