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采编幕后 > 正文

海派电视剧要拍出上海人的精神

日期:2018-05-2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作者| 阙 政
  改革开放40年,文艺之园百花盛放,百花之中,又有一株堪称是“时代的说书人”,它就是电视剧——当文学日益转向小众或网络,当电影的脑洞越开越大,电视剧却仍然保持着每年一定比例的现实题材创作,让今时今日之观众一窥同时代的多样风景。
  写稿期间,我参加了上海知名作家王丽萍主办的“上海影视四季沙龙”,这个沙龙每年举办4次,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今年的主题正是“海派电视剧的回顾与展望”。请来的嘉宾之中有张戈(1985年电视剧《济公》的导演)、江海洋(《高考1977》《婆婆媳妇小姑》的导演)、上影著名演员陈龙等等,集老中青三代影视人。
  说起海派电视剧,大家总会回忆起90年代初的《孽债》《儿女情长》《上海一家人》等等,曾经的“儿女情长”,有时不免被看作“一地鸡毛”。正如江海洋导演总结的:“许多影视作品都拍出了上海人的精明,却拍不出上海人的精神。”正巧,最近有一部《上海女子图鉴》热播中,与先前的《北京女子图鉴》相映成趣。
  在《上海女子图鉴》里,我看到了久违的“女滑稽”胡晴云——演一个西装店的老板娘。女主角在她店里买了袖扣送男友,却因为分手想要去退货。胡晴云接过袖扣一看,爽气地说:“你又没用过咯,阿姨给你退,这点主阿姨还是能做的。”不知道编剧是不是上海人,但这一刻,我感觉到上海人在电视剧里的形象,不再只有精明。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