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名片”失落,全怪滴滴?
上周二晚上撰写关于滴滴事件的微信之前,出去吃了个晚饭,回单位时还是用滴滴叫了个出租车,因为那条路比较偏,很少空车驶过。和我一样离不开滴滴的人应该不少,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滴滴管理不善逃避责任的批判。
我问通过滴滴接单载我的出租车司机,用这个软件对他的营收带来多大帮助?这位上海爷叔表示,用的频率并不高,也就是在生意淡的时候用用,但不用滴滴,更没生意,“差头这个行业都快要死掉了!”两天后在成都,出租车司机的回答也差不多。
滴滴入场,大肆掠夺传统出租车市场份额,用高额补贴吸引包括出租车驾驶员在内的大量司机投身网约车。不敌资本烧钱攻势的出租车行业,失去的不仅是市场,还有宝贵的人力资源。等到这些司机在垄断做大的滴滴不再“慷概”反而“吸血”时,却发现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而出租车的数量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已成事实。这是一场不对称的竞争,也是这次的采访对象——执掌沪上“大众出租”多年的杨国平最为愤懑之处。竞争洗牌,对市场来说是好事,但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不少读者在微信后的评论也颇为理性客观:滴滴该打,但出租车也该自我反思,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曾经的“城市名片”失落,原因只有滴滴一个?其实,百姓对出租车行业还是有美好的期盼,强生、大众雪白的坐垫套依然让人怀念。在网约车时代,出租车行业应该能借着这次滴滴事件的契机,找回昔日的荣光。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