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采编幕后 > 正文

日韩的中国风

日期:2018-11-2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作者|姜浩峰

  一晃竟然是近十年前的事了——2009年,坂东玉三郎在上海兰心大戏院演绎《牡丹亭》。这位当时年近六旬的老先生、日本国宝级的歌舞伎大师,不通中文,却愣是通过自身的艺术感悟力,用苏白、昆腔,将双十年华的杜丽娘诠释得惟妙惟肖,甚至于和苏昆青春版《牡丹亭》中饰演柳梦梅的俞玖林对戏,并不嫌生涩。

  上期《新民周刊》“东亚文化圈的汉文化复兴”一组稿件,让我又想到了那个如梦似幻的时刻。坂东玉三郎版的《牡丹亭》此前也曾在日本上演。这也就能解释得通,为何首部中国3D昆剧电影《景阳钟》能在东京电影节展映并获奖。坂东玉三郎曾听祖父辈的十三代守田堪弥说,梅兰芳访日,演出剧目之一就是《牡丹亭》。1956年,梅兰芳再次访日时,曾在东京留下书法作品“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然而,汉字一度在朝鲜半岛和日本面临兴废继绝。好在眼见自己国家古籍未来恐怕少人解读的时候,在无法正确认识自家长辈的汉字姓名甚至扫墓找不到墓碑的时候,韩国人想到了复活汉字。更早之前,日本决定不走废除汉字的道路,反而颁布了《常用汉字表》。

  在韩国,有些老年人能用汉语诵读经典,甚至用毛笔以汉语文言文书写祭文。可绝大多数中年人却没有这般能力。幸而韩国已经部分恢复了中文和汉字课程。亦有人提议——中日韩应该从政府层面积极制定灵活使用汉字的方案,让日韩学生至少在小学毕业时能认识800个中日韩共用汉字。这无疑是1950年代没能做成的“中日联合简化汉字”的升级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未来,汉文化的魅力一定还能从东亚延展到世界其他地方。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