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采编幕后 > 正文

多样的老人,多样的需求

日期:2020-06-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作者|黄 祺

  只需要乘坐一次公交车,你就可以简单计算出上海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例,而在深圳,公交车上几乎全是年轻人。

  最早进入深度老龄化的上海,为让老人们过得比较舒适愉快,已经下了不少功夫。

  上周《做一个“积极老人”》封面专题里,展现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老人形象和他们的老年生活。其中讲到一位退休的老人让我印象更深刻。老人退休后创业开了家文化公司,白天见客户谈业务,晚上写剧本。尽管没有老人的照片,但我脑补了这位老先生神采奕奕的样子。

  其实像老先生这样退休后还“年轻”的上海老人,如今是越来越多了。他们希望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甚至再就业服务社会,他们很“积极”,只是我们的社会可能还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有能力创业的老人毕竟是少数,那些普通的希望再次服务社会的老人,面向他们的、适合的岗位还是太少了。

  我们常拿老龄化更加严重的日本来做比较。日本的出租车司机很多由六七十岁的老人担任;另一方面,老人已经成为购物、文艺演出、展览、旅游等等活动的主力军,因此日本社会为老人订制的产品很多。

  而在中国,一位接受采访的老人说,市场上给老人的旅游产品真的是又老又土。从这个角度说,面向老人的商业开发还不够。

  到了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上海的养老机构也呈现出多元化。我们探访了价格便宜、政府托底的养老机构;也去看了价格较高、服务项目更多的民营养老机构,还有一些公寓式的社区,都得到了比较好的管理。上海的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经济能力来选择养老机构。

  “老人”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单调乏味,他们也有多种多样的需求。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