拽着时间往前飞奔
“满眼风光看杨浦”,上期周刊的封面报道,不仅能看到当下杨浦区的亮丽之处,看到未来感,实际上也能看到一些往昔的遗存。
回看历史,如今互联网大厂扎堆的杨浦区,在百多年前中国工业时代到来时,也是独领风骚的。这里当年就是新兴企业齐聚之地,曾诞生中国第一家自来水厂、第一家发电厂、第一家煤气厂等。几乎整个国家还处于农业时代之际,这些近代化的水与电,是领风气之先的。似乎是拽着时间在往前飞奔。
杨浦的遗存中,旧上海市政府大厦、市博物馆、市图书馆、江湾体育场等,也令人抚今追昔。它们之所以存在于杨浦,我觉得有着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当年的中国人想在租界以外,建设一个完全属于中国人的上海,以期带动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海轮吨位的增大,国际商业轮船已经很难开到黄浦江的外滩附近,当年考虑,如果在吴淞建设国际码头,上海的中心可能向东北方向移动。历史虽然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一考虑演进,但当时间进入21世纪20年代,当年的设想中,有很多内容其实已经实现。譬如国际航运领域——货运吞吐早转移到有着更大深水良港的洋山港;客运方面,吴淞国际邮轮港的未来,将有更多亮点。10月18日,10万载重吨以上、载客超过2000人的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实现全船贯通就是未来可期的一大标识。
上期还有一组中国现代考古百年的报道。回看中国古代,有金石学。早在北宋时期,学者吕大临就曾撰写过《考古图》。那时的“考古”,主要是对青铜器、石刻物的整理。至于对墓葬的发掘,却要到20世纪以后。而当地下那些六七千年前先民所制陶器出土时,我们也禁不住喟叹一声——原来,人类社会,已有那么长那么长的时间。 (姜浩峰)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