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印度了解得太少
看早期西方影视剧里偶尔表现的中国,往往气不打一处来,镜头里的中国街头总是乌烟瘴气,神情怪异的男女总要戴一顶斗笠帽。当时交流少,也算是情有可原。
最近看一部近两年拍的美剧,主人公2002年到北京游学,画面的背景依然是街道狭窄、人流嘈杂……除了雾霾比较真实,城市景观真的不太真实。可能说“不真实”也不准确,镜头选择了胡同里的景象,来代替北京城里占地面积更大、人们更为熟悉的宽阔马路,以便符合西方人对中国的想象。所以说,改变成见是很难的,了解一个国家也是很难的。
说到成见、刻板印象,世界对印度又何尝不是。
西方人谈起印度总要加上“神秘”作为定语,而我们和印度身处同一片大陆,对印度的了解依然太少,印度在我们脑中也是面容模糊。和身边朋友聊起印度旅游,大多数人既向往又害怕,最担心的是喝他们的水和吃他们的食物,会不会拉肚子。
我2006年曾到访印度北部几个地方,搭乘过当地的飞机和火车,常常回味火车站小男孩售卖的印度奶茶masala tea。但几天浅浅的体验完全不足以了解复杂的印度。最近我又看了刘子超的《穿越印度的火车之旅》,这位旅行作家是2011年去的印度,他的描述在我看来也还是不够深入。比如我在印度看到路边不少男人拿一根树枝刷牙,感到很奇怪。刘子超的文中也提到树枝刷牙的奇景,但他比我知道更多的只有——这根树枝是需要花钱买的。
上周新民周刊推出一组“印度的大国雄心”报道,从经济结构、人口增长、文化优势等等角度来介绍印度,算是给读者一个了解印度的“导引”,让我们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这个复杂而庞大的国家。(黄祺)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