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速度赶不上狰狞铁路了
上期一组报道,令我深深地感到——码字速度好像赶不上情况变化了。2月份以来,美国发生多起火车脱轨事故。2月末佛罗里达马纳蒂县发生列车脱轨之后,我已经完成了有关美国铁路因何频频脱轨的大部分稿件的采写。然而发稿前,当地时间3月4日,美国俄亥俄州又发生一列编组212节火车脱轨的事故。
出刊后,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又于3月9日发生脱轨事故。也就是说,从2月3日“毒列车”在俄亥俄东巴勒斯坦小镇附近脱轨后,五星期内,单单这一家铁路公司就发生了三起货运列车脱轨事故。真是应了标题——“美国铁路:不是在脱轨,就是在脱轨的路上”。
最新的情况是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首席执行官艾伦·肖已经亮相联邦参议院,就2月3日“毒列车”脱轨作证。下一步,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和联邦铁路局都将对诺福克南方公司进行调查。
其实,在上期的报道中已经提及,诺福克南方公司是美国铁路事故频频的一个典型——其发展超长重载列车,但路轨等设施老化,人员削减严重,这些表象背后,是这家公司自上市以来,经济效益越来越好。他们赚了钱,宁可给股东多分红,也不会将更多的钱投入到扩大再生产上。
回顾19世纪美国铁路大发展的岁月,有评论认为其每一寸铁路都带着鲜血和铜臭。比如建造太平洋铁路时期,单单从1866年的塞拉岭隧道施工,到1868年的内华达山铁路施工,就有数千名华工死亡。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掘出2000磅(907.2公斤)华工的尸骨! (姜浩峰)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