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二次元”有点费钱
这次有机会采写上海的二次元经济,感慨颇深。
作为80后上海人,小时候没有“二次元”这个概念,只知道动漫,来源主要以电视里播放的欧美、日本动画片为主,从《巴巴爸爸》《米老鼠和唐老鸭》《怪鸭历险记》到《聪明的一休》《机器猫》(后来才被翻译成《哆啦A梦》),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里放过什么动画片,小伙伴们都如数家珍。
现在的孩子,在二次元的宇宙里各追各的,垂类很明显。
在我小时候,二次元IP周边(现在叫“谷子”)很少,记忆中除了一些公开发售的卡牌,很多都是小伙伴们自己画的,《圣斗士星矢》的十二宫黄金圣斗士,《忍者神龟》里的四只乌龟……
可能因为那个年代IP开发的产品不多,所以价格不菲。印象最深的是亲戚在90年代初期从深圳带来一条售价200元的牛仔裤,上面烫染了一个美国漫画人物“贝蒂娃娃”,而当时普通的牛仔裤也就几十元一条。
那时候没有网络,漫画书都是借来借去,我从同学那儿看完了整套《七龙珠》和《幽游白书》,大人也不管,也没觉得这样会影响学习。到了高中追《灌篮高手》的时候,有意识地开始学日语哼唱主题曲,作为运动白痴的我甚至报名参加了班级篮球队,虽然我打球真的很烂。
今年,当豆蔻年华的女儿跟闺蜜去静安大悦城和百联ZX创趣场打卡的时候,作为陪护人的我算是大开了眼界,也深深感到我们和现在的次元用户(对二次元文化感兴趣的个体)存在明显的代沟——她们会带着自己的“吧唧”(动漫、游戏等周边中的徽章)去拍照,也会因为淘到梦寐以求的谷子而欢呼雀跃。当然,价格仍旧不菲……(金姬)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