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必有新的感觉
5月,鲜花满城。2024年5月,上海解放75周年之际,本刊的封面报道,侧重于当年江山大势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之际,大上海回到人民手中,一些一度不为人知的变化。比如人民币之如何站稳脚跟,洋房、公寓和街区是如何回归上海人民的。还有一段旧闻,是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陈麟辉撰写的有关大国工匠沈鸿的往事。
沈鸿幼年家贫,从海宁到上海做学徒。半工半读之间,他不仅学习了不少机械技术,还接触了红色思想。沈鸿在上海创业略有所成之际,日寇侵华,他想要随国民政府内迁而不得,半途辗转前往延安。由此,他成了红色总工及边区工业之父。新中国成立后,沈鸿又组织设计制造了12000吨的水压机。他创办的利用锁厂则迁往宝山罗店。
杂志见刊,我问出生于宝山罗店的全国劳模、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张华:“是否知道利用锁厂?”这位长期扎根一线的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高速动车组调试杰出技术能手回复:“青少年时期我经常路过利用锁厂呢!之后在上海工匠学院听过沈老的故事。看了周刊的报道,感觉对沈老有了更完整的印象!”
提及上海工匠学院,其创办之初,我曾听全国劳模、上海电气液压气动有限公司液压泵厂数控工段长李斌于此专门讲述上海的工匠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建国,直至发展成具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的国度,单以上海而论,就有沈鸿、包起帆、李斌,直至如今的张华等等,这样一代代大国工匠的传承接续。技术、能力在不断进步,而工匠精神未曾改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从一个贫弱的农业国,变成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重温历史,我们依然在路上……(姜浩峰)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