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采编幕后 > 正文

唢呐与马面裙

日期:2024-10-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上期《新民周刊》报道了唢呐的走红,紧接着邀请音乐家到《新民周刊》的直播节目“周周嘎3胡”中继续畅聊,周刊直播间前所未有地“热闹”,唢呐声可能穿透了46楼的房顶。

  上海民乐团唢呐演奏家姜峰说,唢呐这种乐器的特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内敛温和是截然相反的。唢呐高频、张扬、热烈,生怕你看不见它听不到它。但这个来自西域的“显眼包”,到中国被迅速吸收到民间和庙堂,可见含蓄的中国人,也需要通过一种声音,去表达那些人生中无法抑制的欢喜或悲伤。

  因为在民间扎根,唢呐太有民族性,过去被叫做“土”,但如今却因这种鲜明的民族性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这现象让我想起了马面裙的流行。

  几年前,恐怕大多数人还不知道“马面裙”到底是个什么款式,但现在,不管是专门为旅游而穿上古风,还是城市的街头,穿上马面裙已经不足为奇。商家投其所好,生产了各种方便穿脱、好打理、价格实惠的马面裙,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音乐亦是如此,传统的唢呐乐曲欣赏起来也许有一定的门槛,或者说并不适合都市的物理环境,但唢呐演奏家们正在做跨界的尝试,像姜峰的乐队就把唢呐融入了放克(Funk)、融入了爵士,酿成奇妙的音乐鸡尾酒。

  民乐的跨界并不是新事物,30年前就已经开启了尝试,前有“女子十二乐坊”和吴彤,后来谭维维演绎过秦腔,莫文蔚翻唱了本就是从民族音乐中改编而来的《打起手鼓唱起歌》。民乐的跨界应该有更多的想象,突破更多束缚。应该像马面裙一样,让大家可以穿着去上班。(黄祺)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