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的日子
如果要在上海评选最有松弛感的地方,崇明非常具有竞争力。
适逢“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我前往崇明采访报道这座世界级生态岛的实践样本。从市区去往岛上,来回往往耗时数小时。绵绵秋雨中,驾车行驶在长江大桥上,蜿蜒的桥体在雨雾里忽隐忽现。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到达之后,每一个采访地点之间通常相隔甚远,从东端的陈家镇到西边的西沙湿地,开车仍要一小时。报道还涉及崇明三岛之一的横沙岛,至今没有公路直接到达横沙,为此生活在上海12年的我,第一次体验了轮渡过江。
或许正因为地域开阔空旷,每次去崇明,令人觉得松弛。因为到达每一个地方都要花点时间,这里的人们没有那么“争分夺秒”,拥有更多留意身边风景的闲暇。早在2001年,崇明明确了生态立岛的发展方向。从那时起,工业逐渐转型,到处是田园、流水、鸟鸣和大片森林。
松弛之中,崇明人民努力找到一些让生活更加美好的现代化元素。作为上海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崇明不仅大力发展农业,还不断以最新科技赋能现代化农业。过去受限于产量的崇明白山羊与大闸蟹,在当下凭借繁育的最新科技与互联网销售渠道,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首选。
编辑部有同事感慨原来现在崇明已发展得这般美好。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的上海其他地区市民而言,当你偶尔想要去除“班味”,换一换心情,松弛的崇明或许是一个理想选择。 (王仲昀)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本平台所发布信息的内容和准确性由提供消息的原单位或组织独立承担完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