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的就是见过风浪的你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对老人家历尽风雨沧桑积累的经验与阅历的致敬。然而事物总有两面,许多关乎钱财的骗局找上了老年人这一群体,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群体对于经验与阅历的自信,而慢慢疏忽了对诱饵的谨慎。
钱在我账上 我能损失啥?
因为防范金融诈骗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加之公安机关还特别针对中老年群体加强了防骗知识的普及,许多老年人已经掌握了识别骗术的基本技能,都相信自己有足够的经验避免诈骗发生在自己身上。
小区里有一位老人接到那种广为人知的中奖电话,说要先交所得税之类的,而且对方让他给个账号,说先给他划款,再请他付税。后面的故事大家也能猜到,老人查到账上到款20万,不疑有诈,兴冲冲把几万的税款划转到骗子指定账户,回头到账的20万也不翼而飞了,划出的“税款”也追不回来了。
这其中,骗子运用了老人很难理解的“银行电汇撤回”服务,也就是说,先电汇一笔款项,让老人看到账户上已有到款,然后向银行申请撤销电汇,这一银行服务的初衷是为了便于企业及时更正误操作以避免钱款损失。但令老人痛心疾首的是,老人在办理汇款时,银行工作人员为防范诈骗而反复询问收款人是否陌生人,老人竟然还向银行工作人员发了脾气,一句“我的钱有用处要划出去,你凭什么管头管脚?”险些把柜台上好心的小女生气哭了。事后老人说,多年阅历告诉他,中奖这种好事不能让人知道,不然就会树大招风,所以任凭银行工作人员怎样询问,他就是“坚不吐实”,因而错过了最后一个避免被骗的机会。
骗子们喜欢找上老年人,往往会利用老年人对自身经验的信心以及缺乏对新技术手段的了解,因此,老年人如愿意更耐心倾听年轻人的提醒,也许能更有效地发挥自身经验阅历的时间价值。
银行在那里 我能损失啥?
有一位从事外贸工作多年的退休老人,在笔者面前哭诉“受骗上当”,有一句话至今仍在笔者脑海挥之不去:“银行在那里又不会跑掉,我怎么知道钱会没的?”
这位老先生是常年和美国人做大买卖的人,自诩经验丰富阅历深厚,加上当时外资银行推出了国内银行尚无先例的“专属理财”服务,于是把手中的800万交给某外资银行“全权打理”。老先生被“每次去银行,都被请到环境优雅的小会议室,指定的客户经理会先送上一杯现磨咖啡”、“客户经理听说我要去英国旅行,还给我做了自助游的攻略”、“客户经理还会送我几本热销书,还常常跟我聊聊读后感”等精心服务深深打动,完全忘记了自己商海沉浮中练就的精明,只听了客户经理只言片语的介绍,就完全没有细看条款内容签下了理财协议。而这份协议,同意把800万用于购买一款并不保本且挂钩国际市场若干指数的投资连接型保险产品。
协议签订之初的几个月,他的800万一度达到过市值1200万,但很快袭来的金融危机,使得他的资金急剧缩水,最低时只剩下200多万。这时,他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签署的理财协议中,竟然白纸黑字写着“此合约执行至账面余额低于或等于等值4美元即告自行终止”,老人顿时手脚冰凉,因为这时他才醒悟到,他的800万在这一经他签字认可的理财委托中,是有可能输得只剩4美元的!而后,当他去银行理论时,他的“专属客户经理”已经辞职,连手机都换号了,对于他的损失,银行表示爱莫能助,并告诉他,他所购买的甚至都不是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产品,而是一款代销的保险产品……
老先生在哭诉的最后,很悲痛地说:“我们习惯地认为钱交给银行都是最安全的,但是钱说到底是你自己的,要签字的东西都要一字一句看清楚,银行里不仅保存着你签字的文件,就连每次询问你要不要平仓补仓都有录音,我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最后损失也只好自认倒霉。”
公司是我的 我能损失啥?
近年来,一些老骥伏枥的退休老人,往往在原来供职的领域德高望重,依靠手中的技术与客户资源,经营起了不少生命力旺盛的小企业。然而,却在企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栽进了资本运作的陷阱。
从情感上讲,这些老人把企业看做是自己孕育的孩子,常常以家庭化的方式对待经营,而一旦企业面临更上一层楼的生产力扩张需要,往往无法清醒地认识到这将是涉及股权、经营权的复杂交易,常常一厢情愿地以为携资金“慕名而来”的,都是跟他们一样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并且轻信“公司是我一手创办的,有钱来投资,我能损失啥?”
事实上,任何一笔资金如果不是看到有利可图,都不可能轻易进入。最常见的套取股权方式,是先以入股但不控股的友好姿态加入公司,待对企业运营情况有了较深入了解后,帮助引入更多股东,形成多名股东持股而不控股态势,同时降低创业者的持股比例,最后,多名股东联合决议增资扩股,稀释股份,有的达到变创业者为打工者的目标,有的则直接排挤创业者出局。在此类经历中,创业老人不仅仅是丧失了在自创企业中的话语权,更令人叹息的是内心如经历丧子之痛,久久不能自拔。有的,甚至导致健康状况急转直下。
商业社会中的许多规则,是冷静而残酷的,每一个人都可能发现,曾经帮助他们做出理智判断的要素,突然超乎想象地成了陷阱中的诱饵。没有人能给出一个万全之策,来规避种种商业社会中的风险。年轻人输了或许可以再来,老年人输了还能有多少机会?在面对各种交易时,放弃对经验阅历的自信,把每一宗交易都视同自己涉世未深时的第一笔交易,认真琢磨,权衡利弊,才是平稳安全的首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