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实习生:我来自香港

日期:2012-07-1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香港回归十五年之际,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把内地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站。

这是梁文丰在香港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他选择在距离家乡1500公里的上海度过。学法律的他曾经在香港的律师事务所实习,今年暑假却在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打工。“法律和商业是分不开的,我这次不仅能接触到内地法律,也有助于我训练思维、锻炼分析能力。”他告诉《新民周刊》。
       和梁文丰一起来到上海实习的还有另外32名港大学生。作为“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2012”项目的成员,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委托香港大学从400多名报名者中选出了33名在校本科生,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天,他们将在上海度过。
        如今,实习已经过半,这些颇具未来领袖气质的港大精英爱上了上海这座城市。香港回归十五年之际,越来越多的香港毕业生把内地作为今后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站。
  
忙碌的工作日
  
       在每个工作日,梁文丰刚过7点就起床了。他和另外32名港大实习生都住在静安区康定路的一家快捷酒店。他的实习地点在虹口区,而且8点半就要开始工作,这意味着他不得不比在繁华地段工作的同学更早出门。梁文丰还需要穿正装,这意味着在大热天步行去地铁站就可能大汗淋漓。从酒店步行到地铁7号线昌平路站大约10分钟,梁文丰需要换乘4号线到临平路站,然后步行150米到达办公室。如果顺利,每天上班路上的单程时间大约45分钟。
  “每天下班时间是下午5点半,我会多留下15-30分钟,看看是否还需要做什么。”梁文丰说,公司其实分配给实习生的工作并不多,但他希望给领导和同事留下好印象。梁文丰感到自己很幸运,因为一上班就遇到公司有新项目,他承担其中一部分的调研工作,研究招商需要吸引哪些品牌,如何营运整个商业地产项目等。
       大二女生黄琬善一开始很羡慕梁文丰,她刚来上海实习的第一周有些无聊。这位学文学的女生在香港时候做过文化项目的实习,但她更希望自己多接触不同的领域,因为她喜欢和人打交道。今年2月,她在香港大学学生发展及资源中心(CEDARS)的网页上看到“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2012”,觉得不妨尝试一下,就递交了简历,通过了面试。
       黄琬善被分配到中国人寿上海分公司的销售部实习。第一周,她只是接受内部培训,朝九晚五。周围的上海同事很照顾这个香港小姑娘,没派给她什么活儿。黄琬善找到实习的感觉是从第二周开始,同事让她输入投保单的资料,她也可以外出参加一些产品推广,帮忙布置场地等。
       在上海的实习还让黄琬善感受到了许多不同,她对《新民周刊》表示:“我在黄浦区的人民路培训,后来公司派我去浦东塘桥实习,两边的消费都不低,幸好有同事带我去一些相对便宜的地方吃午饭。我觉得这里很有人情味。而且上海似乎比香港更注重环保,夏天的室内外温差不会因为开冷气而相差太大。”因为平时不需要加班,她下班后就约上港大同学去品尝各种美食,小笼和年糕是她的最爱。
       和黄琬善经常一起搜罗上海美食的还有大二女生张利珊。和大多数报名的港大学生不同,她是经朋友推荐才来报名“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2012”的。她向《新民周刊》透露:“我有个好朋友参加了去年的上海实习,我是学会计和财务的,所以应该比较适合这个项目。”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面试表现,张利珊被安排到浦东陆家嘴的恒生银行大厦工作,朝九晚六。张利珊一开始在恒生银行市场部,参与调研和部门会议;后来又去了产品开发部,需要准备相关法律文件并参加各种产品推广大会。“这种跨部门锻炼,可以让我学到更多东西。”
  
一个项目的诞生
  
  “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在今年是第二届,这个项目负责安排港大最顶尖的学生到上海的国企、外企、民企和港企实习,并安排CEO座谈分享会、复旦大学交流日、领导接见、香港驻沪办参观和国情讲座等多元化的交流内容,让这个项目在同类项目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项目主办方是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这个机构的会长是香港人姚祖辉。姚祖辉早年就读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获硕士学位,目前是香港万顺昌集团有限公司CEO。此外,他的身份还是香港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校董,哈佛商学院全球校友会校董。9年前,他举家移居上海。从2007年开始,他就负责安排香港6所大学的学生到内地实习,当时效果很好。他希望把这件事做得更精更久一些,于是就在2009年成立了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
  2010年恰逢上海世博会,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选拔了一批香港志愿者到中国馆和香港馆服务,得到沪港两地政府及社会的广泛肯定。而2011年正式启动的“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就在之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为培养学贯沪港的年轻人提供平台和机会。
  在姚祖辉看来,参与“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的“精英”必须具备几个要素:标准的普通话;学校的尖子生;良好的心态;拥有领袖能力。而对于参加实习计划的港大学子而言,除了能在上海工作几周以外,最重要的收获可能就是与CEO的零距离交流。
  在去年,15家企业的CEO或高级总监会至少抽出一天空闲时间亲自带教30名实习生。姚祖辉称这个项目为“CEO Shadowing”,就是让香港学生做一天CEO的影子。这个创意部分来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的“校友介绍”模式。在上海有一个“哈佛中心”,是在沪哈佛校友聚会的平台,每当有哈佛的学生想来上海实习,这些校友就会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提供适合学弟学妹的实习机会。
  今年,这一部分内容有了改进。一方面,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在学生到上海的第一周就CEO座谈分享会,邀请了今年18家实习企业中的3家——盈石企业管理、恒生银行和万顺昌的三位CEO各抽出1小时和33名实习生交流。另一方面,主办方和香港大学校友会上海分会合作推出了“师友计划”,让在上海工作的港大校友一对一地担任实习生的导师(mentor),保持沟通,为学弟学妹们的工作生活提供建议和帮助。
  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杨启恩告诉《新民周刊》,她2007年参加了内地实习项目,当时还是北京大学到香港大学的交流生。她在万顺昌的表现给姚祖辉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一毕业就留了下来,目前的正职是万顺昌企业传讯的助理经理。
  杨启恩说,今年的实习项目以“十二五规划”为主题。每个学生需要缴纳6000港币给主办方,包含来回机票和在上海50天的住宿。每家企业会给学生平均每人2000元人民币的实习补贴。由于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的工作成员都来自万顺昌,所以他们是义务兼职,不另外领取薪水;而港大校友会上海分会也是义务参与各种工作,但不提供任何资金支持。余下的资金缺口目前由香港政府埋单。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严格控制每年的实习人数,也有部分出于控制成本和便于管理的考虑。
  实习项目也很注重港大学子的社会责任。在周末,实习生们会参加志愿者服务,例如和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所关心的民工子弟进行一天的互动。久牵的创始人张轶超对《新民周刊》表示,目前服务社中的民工子弟可以通过港大校友会上海分会去相关企业实习,这对于只有高职或中专学历的他们而言非常宝贵。
  沪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主席高鼎国在和民工子弟互动活动的间隙告诉《新民周刊》,今年实习的公司比去年增加了3家,因为原来的公司都不愿放弃暑期接收港大实习生的机会。而师友计划的负责人、港大校友会上海分会的刘先生则表示,去年参加过实习的港大学生会发电子邮件询问上海的就业机会。和现场活动的很多民工子弟一样,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也希望留在上海。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