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企业家圈子文化
正如金融、地产、电影、商会圈子一样,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队伍正形成不同的圈子并都有自己的精神领袖。在圈子里,不讲哪个钱多,是不是绝对的行业老大,而是“必须有思想,有修养,必须是旗帜”。
他们需要心灵的成长
2003年在北京中海雅园小区里成立了个人公司的女企业家夏华,9年后的今天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中国企业家“梦之队”全体队员会穿上中国品牌服装在伦敦走“秀”,被世界瞩目。如果不是自己的思想风暴“横扫了企业家们”,她没有今天的快乐生活。
因此,有社会学家发表观点,“事实上,这个民营企业家团队就是一个圈子。他们对设计好的事情有了认同,就一定做出美感,秀出成绩来。心灵的成长是他们的需求。”
从传统的活动当中夺回属于自己的社交话语权,玩得更好并非唯一的目的,最终大家要实现一种精神拔高,使得各自品牌价值提升。
这也是圈子的利益和效益。
陈东升是湖北企业商会的第一任会长,在中国企业家圈子里已算社交老手,喜欢在“思想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陈东升的圈子称为“草根文化”。湖北籍投资人雷军、人人网CEO陈一舟都成为这个商会圈子的领军人物。
“做商会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乡情约束也可以增强信任感。”北京湖北商会秘书长何勇表示。
而在北京设立的第一家异地商会北京浙江企业商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他们正在筹备一个2万亩规模的浙商新城项目,能容纳上千家浙江商会的会员企业。记者问到“圈子效益”时,一个会员企业负责人说:会员出面和政府洽谈买地,商会则负责推动和促进项目。
据了解,在北京、上海和杭州,为企业家服务的高端旅行俱乐部实际是把企业家带入新的生意圈。这样的生意圈可能会改变企业界的公关模式。
比如,王石带动5个企业家为世界级汽车品牌做代言,形成圈子文化和利益。
地产界冯仑、任志强、潘石屹常常参与电影圈子活动,2012年12月举办了“地产、电影论坛”。
在上海地区就拥有各类校友组织23家,从摄影俱乐部、航海俱乐部到电子商务协会、私募基金协会无所不包。
说到“圈子”形成的环境话题,常年研究CEO品牌管理的品牌构架师杨曦伦给出的结论是:企业界的社交生活意味着四点。首先意味着生意,第二意味着资源,第三意味着学习,第四意味着生活。
一个个小的“生态系统”
辞去《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一职后,刘东华开始创办自己的高端商业社交网站正和岛。他要做的是闭合平台:整个正和岛是一个只针对一定量级商业精英的社交网站,在网站内,再根据不同层次分出不同交往圈。成长型企业家对导师型企业家的交往需求,是正和岛看准的商业空间。
“企业家达到一定成就后,他的需求是很虚的。”刘东华说,“他一是关心能不能跟他同一个层次的人发生交流,另一个介意的是在别人心里、在历史中被记住。”
近5年里,中国企业家的圈层化特别明显。
“那些老一代企业家,比如刘永好、柳传志,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到了一个30年的周期,他们需要通过重新思考来找到未来的方向。而中青派的企业家如郭广昌等,处在上升期,他们的生活理念要比上一代健康,但他们需要通过自我修炼来提高抵御风寒的能力,这两个人群需要互动。”一位“圈子”资深人士说。
网络研究者唐兴通认为,大众社交会逐渐走向细分、小众和排他,形成一个个小的生态系统。在商业社交圈内,无论是细分玩乐组织、精神交流平台还是商会,都是其中一种。而当超过一定人数和规模后,商业社交圈也会重新切割,有的被淘汰,有的会有社会和商业影响力,形成新的社交生态。
“我们不要孤独老去”
或多或少,企业家们已经厌倦了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社会角色”。他们需要重新开辟疆土,安放心灵。
中国金融博物馆第一任馆长和创始人王巍也算是中国金融业的资深人士,被人称为“金融迷”。他有一个很热闹的“圈子”——读书会。
对于“圈子文化”王巍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我是企业家,不想孤独老去。”
喝咖啡的时候“我们不要孤独老去”触及了任志强。于是,王巍把读书会办到了北京华远中心。任志强还主动担纲了第一期读书会的主讲嘉宾,上了瘾,又拉来了柳传志、马云;马云又找了郭广昌和史玉柱“谈谈人生”。读书会成了北京企业家“思想者圈子”。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这让在商界经历了30年残酷磨练的王巍颇感意外:“做读书会原本只想聚集小圈子,没想到变成了大圈子?”
王巍说,谈生意太累,打高尔夫又没意思,想做一些更有影响力和社会效应的事情。
这也许是部分企业家“圈子”文化兴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