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长三角:板块经济初露端倪

日期:2013-01-2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人口最多的长三角城市群,正散发出独一无二的魅力。

  “2012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势头良好,稳中有进。2012年长三角地区GDP总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1万亿元,与2011年相比,预计增长了15%。长三角25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中有20个城市GDP总量超过2000亿元,有2个城市超过万亿GDP。”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郁鸿胜在《2012年度长三角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一文中,如此记录。
  2013年1月7日,郁鸿胜在上海社科院办公室接受《新民周刊》采访,详解了《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的评价体系,以及报告持续发布8年来,在长三角地区诸城市的影响力。郁鸿胜还透露,随着有序可持续的发展,长三角城市群板块经济特征明显。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人口最多的长三角城市群,正散发出独一无二的魅力。
  

连续8年开展长三角城市竞争力评价

  《新民周刊》:目前中国内地有哪些机构做关于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的项目?上海社科院的这个评价体系,有哪些特点?是应用世界通行标准,还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
  郁鸿胜:目前中国内地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社会科学院两家开展较长时间的此类项目研究。中国社科院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上百座城市竞争力问题,内容翔实。我们的特点则是关注长三角几十家城市的竞争力问题。在具体做法上,中国社科院和上海社科院,都是利用瑞士洛桑管理学院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说,无论是统计的范围还是指标,做全国的还是研究区域的,比如长三角,评价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
  当然,按照洛桑管理学院的模式来评价,我们主要在指标体系的框架条件下,应用的具体指标内容是有中国和区域特色的。我们选取的指标范围,是根据国家统计局要求的长三角的两省一市的统计指标内容,我们采集的指标,都是在统计意义上的客观指标。
  《新民周刊》:就统计范围来说,全国的落差可能更大,而长三角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发展水平更接近。具体来说,上海社科院的评价体系做到哪个层面?
  郁鸿胜: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长三角的地级市,长三角的核心区域基本做到几十个县级市。长三角区域两省一市地级25个,县级市和区、县有159个。除了地级市,我们主要关注长三角核心区域的37个县级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
  《新民周刊》:你们是如何选取长三角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
  郁鸿胜:选取长三角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标,按木桶原理,对几十个城市,如果只要有一个城市没有某一项指标,我们就对几十个城市不做评判,保证指标评判的公正性。我们对25个地级市统计指标分析,共有的指标是44项。37个县级市共有的指标34项,我们采取奥运会奖牌榜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判。
  我们长时间做这样的评价,对地方城市提高综合竞争力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每年都有地级市的主要领导通过专报形式,要求深化研究本区域的竞争力问题。如宁波、湖州、无锡等地的领导,要求有关部门和我们联系,沟通评价体系的具体细节。
  在竞争力评判中,我们不设权重。无论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指标权重都是一样的。这就显出了公平性,使不少地方的人代会、党代会的报告都采用了我们的评价指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浙江一个县级市领导曾经联系我们,要我们为该市的党代会做报告,描述三年竞争力的规划。当然,我这样对他说:“这个我做不到。因为我们的发展报告,是事后评价,是一个综合竞争力的评估,而不是预测性的数据。”
  

打破行政区划创新模式

  《新民周刊》 :从历年的指标数据分析,长三角哪些城市表现更醒目一些?原因何在?
  郁鸿胜:通览8年来的数据指标,我们会发现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变化很大。比如说苏南,在数据发布的头几年里,展示出发展平稳的特点。前些年,苏中地区,比如南通,就赶上来了,有一年甚至跃升到第八位。而苏南的一些数据,还在原地踏步或者小幅前进。如此一来,从整个竞争力评价体系上看,苏南的竞争力就后退了。最近一两年的指标显示,苏北、浙西等长三角次发达地区竞争力有上来趋势,比如2012年度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显示,在总体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势下,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的城市有盐城市、湖州市、舟山市和丽水市。
  我们持之以恒,找准了着力点,所以《长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对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发展起到了作用。
  2012年度的长三角城市竞争力评价显示,长三角的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稳中有进,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特别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从产业结构来看,2012年度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预计增加了1个百分点。2012年度的上海市、南京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预计均超过了50%,分别为59%和54%。目前来看,长三角地区正在经历一场大转型。这是科技的转型,是以人为本的转型,而不仅仅是产业的转型。宏观上来看,苏南的综合竞争力水平较强;由于转型比较好,苏中地区的增长和浙西南经济总量增加较快。
  《新民周刊》:最近几年,你觉得长三角发展的新特点是什么?
  郁鸿胜:这两年,长三角各城市展现了你追我赶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长三角区域本身也分几个板块。原来我们着重研究城市综合竞争力,目前我们开始关注这几个板块了——比如上海区域,上海区域比较特殊,包括了上海市行政区划以外的地区,比如江苏的昆山,浙江的嘉兴等。还有苏南区域、苏中区域、浙西南区域和杭甬城市群等。可以说,板块经济初露端倪。
  除了板块经济,长三角发展的新特点是沿海大通道的建设。从宁波、慈溪到杭州北岸的上海金山、奉贤、浦东、崇明、南通、盐城、连云港。沿海大通道发展速度很快。
  就长三角来说,围绕产业合作和转型升级的区域合作在深入,比如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环保、信用、金融、人力社保、涉外服务、工商管理和城市、产业转移等重点专题合作,不断完善区域协调体制机制。通过推行《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共同促进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可以探索出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好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与发展。
  当然,我们目前还是以城市指标分析为主,只是从一些数据指标可以得出以上结论。我们研究城市综合竞争力,只是手段,目的是为做大做强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拥有21万平方公里的面积,1.4亿人口。在世界六大城市群中,长三角目前不是经济体量最大的,但却是人口最多的。在欧洲,也许800人就能算一个城市,可在长三角,动辄就是上百万人口的城市。在长三角区域中,我们更关注长三角核心区域的16个地级市8200万人口,长三角核心区域对中国经济崛起有着重要作用。
  《新民周刊》:能说说上海城市群的特点吗?
  郁鸿胜:上海城市群,包括了上海、湖州、嘉兴、苏州、南通、无锡等,以上海为核心的2小时经济圈,面积不大,辐射力很强,人口高度集中。上海市6700平方公里的面积,要发展,势必关联到上海城市群的其他区域。恰恰在发展模式上要与上海周边城市一体化,要与周边城市共同发展。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