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房价为何一错再错?
抄底房价为何一错再错
这套“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为何成效只能短暂维持,无法持久?谁是推动 房价上涨的“坏人”?
记者|张襦心
上周六,李一帆参加朋友的婚礼,席间有位老人家握着他的手叮嘱:“赶紧买房吧!”老人家所住的小区,位于北京三环和四环之间,八九十年代的老楼,去年一平方米还不到4万,今年开春已经涨到了5万。
涨房价总会有一个理由。他们这个小区,据说是因为门口地铁线12号线刚刚通车。但这个利好,两年前已经人尽皆知。
几乎同一时间,乐英在回北京的列车上,听到邻座一位母亲催促女儿、女婿买房,理由同样是:房价已经涨起来了。
老人们的紧张,来源于“房价越调控越涨”的反复教育。人们不相信房价真的会跌到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合理价位”,密切关注的,仅是上涨趋势中,那些可以入市的“波段性买点”。
从长线看,2006年北五环外某小区,每平方米只需5000元左右。中间经历数轮调控,仅2009年12月份开始的楼市调控以来,政策就经历了四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但房价在震荡中渐行渐涨,如今至少翻了6倍。
从短线看,2009年7月底,记者有朋友在北五环外的天通苑(经济适用房社区),买了一套170平方米的四居室,每平方米8500元。如果踏空了这次良机,2012年6月之前还有一个低点,房价在1.4万左右,这时候的试错成本与2009年相比,为93万。如果再踏空,可能就要面对如今1.8万的尴尬局面,试错成本高达161万。
面对房价升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五项政策措施,分别为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限购、房产税试点、差别化信贷)、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加强市场监管等五项内容,被业界称为新“国五条”。
“国五条”再次释放出坚持调控政策不动摇,力度不放松的房地产调控信号。这本是一个与房价上涨“对冲”、回应舆论呼吁之举,迎来的却多是倒彩。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尹中立抨击“老调重弹”,从效果看,还不如严格落实财产公示制度,将反腐进行到底。
方圆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邓浩志认为:“所谓‘国五条’并不是五条政策,只是五条意见、方向,并没有具体执行内容,只是政府面对楼市再次过热习惯性的喊话而已。坚持调控,扩大房产税,严格限购等,哪一条不是说了又说的?换更大的领导来说并不能对市场起实际作用,房产股趁机回落只是庄家吸筹的机会而已。后续继续出台新政是肯定的,但从国五条的调子看,新政可能相对温和。房价暴涨不太可能,但涨也是毫无疑问的,我预期全年15%。”
新国五条虽然是“重播”,从调控思路看,还是遵循了“供需原则”。“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是压需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保障房建设,都是在加大供应上做文章。但这套“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为何成效只能短暂维持,无法持久?谁是推动房价上涨的“坏人”?
最近的舆论指向为“僵尸户”。
“当户口腐败反复出现在房产丑闻中,中国人愤怒了。”这是英国《卫报》的评论。一系列的“房姐”、“房爷”、“房叔”事件,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原来房价是这么被炒起来的!
山西南部某市的税务人员透露,由于该市煤的品质非常好,千万、亿万富翁比比皆是。在煤矿国有化之前,那些个人煤矿的“保护伞”们,肥得流油,都在北京买了很多房,这是“把钱洗白”最常见的手法。经常是某个单位组织到北京旅游,顺便就把房买了。“山西炒房团”最早的主力说不定应该是“官方团”,而不是煤老板。
事实上“僵尸户”的力量没有那么大,但也不容小觑。比如在2009-2010年这轮房价暴涨中,声名显赫的“温州炒房客”,其成员中,大头还是企业主与专业炒家,他们分别占到50%和20%,剩下的30%,则是官员和跟风者。
房产界则认为“首功”当推国土部。
“根源是政府土地供应不足根源是政府土地供应不足,而中国每年又有大量城市化人口的转移,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每年城镇化速度在1%左右,也就是说每年有1300万人口从农村走进城市,这里就需要近500万套住房,再加上城市原本产生的新需求,改善型需求等等。目前每年住房的落成量远满足不在需求增加的速度。这有点像中国的道路,修路的速度比不上新增汽车的数量,所以总是堵车。”邓浩志认为。
从统计来看,2012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土地计划完成率仅为17.6%、61.8%、39.7%、11%,而且去年制定的目标,本来已是近三年最低,调整后还未能完成。
地方政府为什么在供地上,屡遭批评,依然不积极?
“一是我国‘耕地红线’不得突破等基本国策,从本质上限制了土地的流转与发展。二是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从本质上讲地方政府与民争利,其操作手法遏制了土地供应,推高了地价。”邓浩志认为。
根据湖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博士唐志军的研究:在诸多影响商品住宅价格波动的供给因素中,土地交易价格的变动对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影响最大,当土地交易价格上升1个百分点时,房地产价格将上涨0.386个百分点。
去年9月份,一位国土资源局的专家曾言国土部已经关注到没完成供地计划现象,因此在发文督促地方政府加快房地产供地,同时积极酝酿新的政策,对年底不能完成供地计划的地方政府进行惩罚。
邓浩志则表示:“增加供应说了N年,N年都没有完成。既然把惩罚都说了,要看是不是动真格,至少目前还没有听到消息。”
“捂盘惜售”的不仅有地方政府,还有开发商。
新“国五条”一出台,就有多家房企通过权威媒体喊话:“市场预期改变,萌生退意,将放缓推盘。”
而在著名房地产评论人士杨少锋看来,在没有资金压力的情况下,这只是开发商挤牙膏式的市场推盘策略,造成供应偏紧的局面借机推高房价,以实现利润最大化。
在年初探讨2012年房价上涨成因时,杨少锋曾告诉记者,关键有4点:“首先,连续几年没有放地,楼盘供应量越来越少。第二,该出台的调控政策已经都出光了,可谓‘利空出尽’。第三,虽然很多人在观望,但刚性需求不可能无限制等下去。第四,银根一开始放松,大家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开始好转。”
2012年,央行进行了两次降准,一次降息。“调控政策没有放松,但钱袋子松了,资金部分流入了楼市。”邓志浩说。
而在“压需求”上,“桶底”不怎么结实。
去年不少地方的楼市调控政策已经悄然微调。20多个城市上调公积金贷款额度、放宽公积金贷款还款年限。武汉市民首次使用公积金购买二手房,贷款最高限额由40万元提高到60万元。深圳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由原来的80万元提高到90万元。而北京、珠三角、沈阳、武汉等城市都加入到了公积金异地互贷的行列。
但面对房价上涨的压力,近来浙江、江苏和广东省又提高了居民利用公积金购房的门槛。
而央行在2月19日,通过了一个28天回购协议,从货币市场抽走了300亿元人民币(合42亿美元),这也是央行8个月来首次直接抽走流动性。
调控犹如拔河,比赛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