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超日债”破功

日期:2014-03-1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 长期以来国内的公募债券都在“隐性刚性兑付”的保护伞下,被认为是“无风险”的投资产品。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公募债好比拥有“金刚不坏之身”。

 

  3月4日,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ST超日,做了一件足以载入中国债市“史册”的事情——违约。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11超日债”第二期利息8980万元难以全额兑付,只能落实人民币400万元。公募债刚性兑付的神话就此被打破,“11超日债”成为中国债券市场首例实质性违约事件。
  一向被认为安全性堪比定存的债券也沦陷了,投资人该何去何从?


先天不足,后天包装
  
  “11超日债”这只靴子掉下地,其实并不意外。因为发行两年以来,“超日债”的形象一直和亏损、债权人维权联系在一起。
  2012年3月7日,“11超日债”发行,4月20日公开上市,募集共10亿元。而在上市前三天,2012年4月17日,ST超日发布业绩修正公告,对当年2月28日披露的2011年度业绩快报进行了修正。修正前,2011年盈利8437万元;修正后,2011年亏损5853万元。
  顶着亏损业绩上市,“11超日债”先天就不达标,令人纳闷的是,它不符合深交所关于债券上市的利润要求,但却仍然磕磕绊绊继续前行。
  2012年,超日太阳主营的光伏产业依旧不见阳光,欧洲市场低迷,海外业务占比很重的超日太阳受到冲击,在亏损泥潭中陷得更深。深交所2012年12月20日将超日股票和超日债券停牌,七天后出公告说明超日公司严重亏损和资金链断裂等重大负面信息。“11超日债”成为首只被暂停上市的信用债。
  2011年、2012年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按照深交所规定,只有在2013年会计年度公司实现盈利后,“11超日债”才能申请复牌。但这只债券在2013年2月1日突然复牌,当日跌幅20%。
  风险警报加剧,30多名“11超日债”持有人曾在去年3月上访上海证监局维权,就莫名其妙复牌又狂跌的债券“讨说法”。2013年3月7日“11超日债”首期利息顺利兑付,通过了第一场大考,投资者的焦虑才得到暂时缓解,但违约只是时间问题。
  “发行超日债的保荐机构有问题,发债时候公司已经不行了,亏损很严重,但保荐机构通过造假手段误导投资人,欺诈包装上市,没有做好尽职调查。”杨小姐持有过一段时间,去年卖掉了手上所有超日债。但这次她还是因超日债违约蒙受损失,因为受到池鱼之殃,她手上其他信用债一路下泄。
  超日债风险显而易见,但在靴子落地之前,仍有很多投资人心存侥幸,把债券捂在手里。
  上海市华荣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许峰说,“超日债违约可能产生连锁债务危机,如果超日公司破产,债券持有人的偿债优先级很低,拿不到多少赔偿,只有证明发行过程中介公司侵权,才能要求保荐机构赔偿。”
  许峰认为,“11超日债”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存在市场风险导致的债券亏损,而是从一开始便存在欺诈发行的行为,如果是欺诈发行,就不应该由债权人买单。
  他接到部分上海投资人的委托,向上海证监局投诉“11超日债”的保荐机构中信建投债券,许峰说,证监局去年已经启动超日债调查,但直到目前还没有公布调查进度,未作出行政处罚。
  几乎同一时间,“11超日债”债权人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深交所和保荐机构中信建投“违规发行”,但深圳中院驳回了起诉。今年1月7日,债权人与其代理律师又就上述民事裁定正式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对中信建投进行处罚,没收其所收取的保荐费用,停止其继续担任保荐人的资格,并承担对“11超日债券”还本付息的连带担保责任。
  公司债利息违约之后,下一张骨牌可能就是本金违约,投资者维权并不容易。


跌穿“刚兑”安全网
  
  在亏损中挣扎的“11超日债”风险早已暴露,而超日债4月20日上市后,债券价格在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涨到了106元的高位,为何有投资者追随?
  显而易见的原因有一个,就是在靴子下地之前,公募债不管是本金还是利息,都没出现过无法兑付的情况。
  长期以来国内的公募债券都在“隐性刚性兑付”的保护伞下,被认为是“无风险”的投资产品。因此在人们的固有印象里,公募债好比拥有“金刚不坏之身”。
  买债券和买股票不同,股票的投资逻辑主要是靠高抛低吸。投资债券则偏重持有,主要是吃票息。当信用风险为零的情况下,投资者自然会尽可能追求高票息。
  公募债中收益最客观的是由上市公司发行的信用债。为了尽快圈到市场投资人的资金,一些企业采取了高息的方式,发行无担保的信用债。目前国债3年期收益在5%,而优质的公司信用债票面收益率达到7%-8%。
  超日太阳发行的5年期10亿元规模的债券,约定利息是8.98%/年。十分热闹的余额宝,收益率目前也只有不到6%,信用债的利率显然很有竞争力。
  近年来股市低迷,信用债市场发展得非常迅速,市场对信用债的投资热情高涨。根据汤森路透对945家非金融上市公司的分析显示,在2008年至2013年间,公司债总规模从1.82万亿元人民币增至4.74万亿元人民币。标准普尔估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公司债市场规模已达到12万亿美元。
  一些公募基金公司以信用债作为主要投资方向发行的基金,由于净值涨得快,财富效应明显,受到了大众投资者追捧。银行发行的一些理财产品中,也有部分是投向了类似的企业债券。对于超日债的正式违约,好几家公募基金急于声明自己“置身事外”。
  市场大幅扩张、低资质发行人快速扩容,增加了信用风险系数。事实上,近年来也先后爆发了山东海龙、江西赛维、新中基等多起信用事件,但都有相关部门兜底,因此在信用债面临风险时,市场仍不为所动,机构或投资者甚至经常会“越跌越买”。
  如今“狼真的来了”,债券在投资界不再是“安全品种”的代名词。
  既然政府对违约“兜底”态度已经转变,很多人预测2014年公募债信用风险会继续释放。违约还可能会加剧债市分化,一些低评级信用债的资金会向高评级债转移。各个行业信用风险水平参差,债务负担较高、盈利水平较差的钢铁、重型机械、航运、化纤等行业愈加难以得到投资人青睐。
  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研究报告中表示,对资质较差的企业而言,融资成本上升与经济下行相伴,其信用风险将进一步放大。
  随着传统理财领域的安全岛越来越小,互联网金融的号角似乎更响亮了。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