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从吉盛伟邦并购案看圣象转型方向

日期:2014-03-1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此次进军整体橱柜行业,圣象或在秉承原有品质基因的基础上,通过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围绕产品创新设计和专业服务发力,为集团家居战略增添新的动力。

撰稿|彼 特


  2月11日,一则来自家居建材业的重磅消息震惊了业界。当日,号称国内家居业流通第一品牌的红星美凯龙宣布以超过20亿元现金收购位居行业第三的吉盛伟邦,成为国内家居业史上迄今最大的一次业内整合。
  对于此次并购,很多业内观察家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强者恒强,大者更大。兼并整合、强强联手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圣象因何杀进橱柜领域?

 

  对家居建材业而言,吉盛伟邦并购案或许只是一个开始。近期,有消息称,作为国内木地板第一品牌的圣象集团,去年年中即已谋划产业转型和品牌升级事宜,目前已确定的新的发力点为整体厨房。
  早在十多年前,作为家居建材行业不断创新的领导品牌,圣象集团即已致力于打造纵贯整个产业板块的“绿色产业链”,涵盖林业资源、基材、工厂、研发、设计、营销、服务七大环节,对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都做到了全程参与,实现了“全程自造”的产业优势。
  近几年来,随着运营成本的不断上涨,中国家居建材行业的市场整合趋势大大加速,而整合会产生更多的市场空间。于是在2013年,圣象集团在总裁翁少斌的带领下,决意从“全程自造”转向轻资产模式下的“全程智造”,即将设计、创意元素与集团全方位优势资源深度整合。
  对圣象集团而言,切入整体厨房领域,是企业积累、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要走的一步。用翁少斌的话说,圣象切入整体厨房领域,一方面是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源自市场的需求。
  他说,圣象地板已经号称全国第一了,但圣象地板所需要的基材却只占到了集团上游基材的25%。圣象希望剩余75%的上游基材未来绝大部分要转化为终端产业。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圣象转型做整体厨房,不是简单地“为形势所迫”,而是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布局。
  同时,尽管近些年来国内的家居建材业发展迅速,但国人对家居尤其是整体厨房的需求还远远未被满足,整个产业链的市场需求仍然非常庞大。
  圣象集团在调研中发现,国人生活品质的提升,需要厨房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要提升品质与享受。但目前中国消费者的厨房品质并未获得相应提高。传统的中国式厨房,早已跟不上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西式厨房也不能完全满足中国家庭多样化的实际生活需求。
  现有的国内品牌橱柜,基本上是以模仿国外橱柜为主,大多注重外观设计以及材质的使用,而较少关注产品的内部空间功能规划以及收纳工具的运用。而圣象整体厨房为顺应中国厨房的国情演变,提倡“1%的外观设计+99%的收纳功能”的新中式收纳理念,为中国现代家庭提供包容中式以及西式生活方式的、科学、高效的收纳系统。


  

圣象的核心优势在哪儿?

 

  当然,如今的整体厨房市场并非是一片蓝海。整个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尽管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市场竞争无序,品牌集中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圣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强势杀入,是需要相当底气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现在能够进入整体厨房领域的产品,它的竞争者必须拥有新一代厨房所具备的产业优势,成为主导新一代厨房的核心竞争力。
  据翁少斌介绍,圣象的产业优势是全方位的。其一,圣象历经近20年的发展,早已成为国内消费者耳熟能详的知名家居品牌,旗下 “圣象地板”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地板品牌排行榜榜首。圣象尽管没有做过橱柜和厨房,但它深耕森工产业全产业链多年,对于家居产品如地板、衣柜、木门等并不陌生,不仅积累了600多万忠实的木地板用户,而且对木地板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和消费习惯,也非常熟悉。
  其二,圣象早自2009年起即开始实施“泛木家居”计划,先后进入衣柜、木门等产业,不断丰富在木质家居领域的经验。通过打造品牌大平台,打通各渠道资源,将圣象坚持的高标准贯彻至旗下每一款产品,为消费者建立起更全面更便捷的产品和服务网络。发展至今,从基材研发到新品设计,由产品生产至营销推广,圣象木质家居大平台日臻成熟。而通过整合基材制造、研发、设计、生产、营销等上下游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建立起完善而便捷的行销服务体系,对圣象整体厨房而言也绝非难事。
  “相对今天整个大家居的角度来说,圣象肯定是网络最齐全的,或许今天最大的橱柜品牌网络的覆盖都远远没有圣象网络的覆盖面这么大,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服务客户的实际经验,以及非常完善的上游产业链,这都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对于圣象整体厨房的未来,翁少斌充满信心。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