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实践系列报道】3D打印狂人马义和
阅读提示:“我的梦想是让建筑成本降低50%,让更多的人住得起房子。”
记者|金 姬
很难想象,一个从湖北襄阳农家走出的初中毕业生,却成为中国第一个3D打印房屋的人。
他就是上海盈创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义和。3月29日,盈创在同济大学逸夫楼举办建筑3D打印发布会上宣称,公司在苏州厂区内有一台高6.6米、宽10米、长150米的3D打印机,可以24小时内打印出10栋200平方米的水泥平房,这些可以供人居住的房子正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内的一片空地上展示。
消息甫出,国内3D打印界一下子沸腾了。此前,发达国家也曾推出过3D打印房,但材料要么是塑料,要么是水泥,建造速度不如盈创那么快,也从未见过盈创宣称的那么大的3D打印机。
马义和自豪地向《新民周刊》表示:专注生产绿色环保建筑材料12年的盈创公司可以连续3D打印整栋房屋,无论是低层还是高层;而且3D打印的“油墨”是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包括工业垃圾、尾矿等,既降低了建筑成本,又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由于涉及商业机密,盈创并没有公布公司自主研发的3D打印机的细节。如果马义和所言非虚,那么中国3D打印混合水泥技术在全世界属于领先地位,快速打印绿色环保建筑也不再是一个梦想。
打印房渐行渐近
在盈创举行发布会的5天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荷兰参加53国领导人核安全峰会期间特意去参观了荷兰国立博物馆,观看了当下正在进行的“3D打印运河房屋”项目的一个全尺寸等比例模型。
据悉,荷兰阿姆斯特丹DUS公司的建筑师们从今年初开始,通过一台约3.5米高的3D打印机来生产塑料材质建筑部件,计划完成搭建一栋由13间房间组成的荷兰风情运河房屋。项目开始3周之后,荷兰人才打印好一面高3米的墙。建筑的内部框架也已经打印完毕,并且预留出了电线和水管的空间,预计整幢房屋搭建完毕需要3年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打印用的材料是通过环保可回收材质制作的透明塑料和木质纤维混合物。为了结构的坚固性,建筑中填充了轻量的水泥。
马义和对此有些不以为然:“那栋房屋是塑料的,根本不是真正的建筑,他们一开始的方向就错了。如果奥巴马总统参观我们的成果,肯定会大吃一惊。”在盈创公司位于天山路的上海总部办公室,《新民周刊》记者看到了前台和会议室桌子都是3D打印的成品,外观和手感都和普通水泥差不多。
马义和表示,盈创3D打印核心是油墨、喷嘴和供应系统。以“油墨”来说,其核心技术是以高标号水泥与玻璃纤维为主,依靠自主研发的打印机设备连续线性挤出式打印而成,与传统建筑无异,甚至比传统钢混建筑强度更强;空心的墙体不但大大减轻了建筑本身的重量,更使得建筑商在其空空的“腹中”填充保温材料,让其成为整体的自保温墙体;通过不同需求,可任意设计墙体结构,预留“梁”与“柱”浇筑的空间,一次性解决墙体的承重结构问题,从而使之在高层建筑中大显身手。
记者在马义和的手机上看到一段视频,据说是苏州厂区3D打印机喷嘴的打印过程,由于只是一个局部镜头,记者并没有看到“全世界最大的3D打印机”,也无法判断打印材料的速度。但这一视频画面和今年1月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布的“轮廓工艺”(Contour Crafting)3D打印技术照片非常类似。
由于美国航天局(NASA)出资,“轮廓工艺”目前可以做到24小时内打印出大约232平方米的两层楼房。早在2012年夏天,“轮廓工艺”项目负责人、南加州大学教授比赫洛克·霍什内维斯(Behrokh Khoshnevis)表示,“轮廓工艺”打印出来的墙壁是空心的,虽然质量更轻,但它们的强度系数比传统房屋更高,而且节省了20%-25%的资金、25%-30%的材料和45%-55%的人工。如今,美国NASA希望该技术让人类在移民月球或火星后可以就地取材,快速并且批量打印出“外星屋”。
马义和透露,霍什内维斯教授曾在去年到中国与盈创公司接触,临走前还带走一块“油墨”水泥作为纪念。由于记者尚未联系到霍什内维斯教授本人,“轮廓工艺”和盈创技术是否有关还是个未知数。
建筑革命
马义和表示,自己2002年到上海创业,一直专注于建筑材料领域,盈创3D打印技术可以说是他和公司团队12年的心血结晶。
壬午马年农历正月十五,马义和到上海开始二次创业,一开始做轻钢龙骨和石膏板的销售,一年后开始租赁厂房生产轻钢龙骨和石膏板。那是一段艰苦的创业岁月。轻钢龙骨和石膏板是一种传统建材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经济附加值低。
在做这种产品的同时,马义和从外国文献资料中得知一种装饰工业化的新型装饰材料GRG(玻璃纤维增强石膏),并悄悄着手研发工作。2004年夏天,他们探索出GRG的配方和生产工艺,顺利进入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工程。此后,盈创先后承接上百个工程,占据中国剧院类 GRG工程95%以上的市场份额。
马义和的团队还研发了一种新型生态石材SRC(特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水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上海佘山曼荼园别墅等建设项目上应用。而后,公司又从FRP(纤维增强复合塑料)和盈恒石上有了突破。正是这些技术为盈创3D打印打下良好基础。
2008年,盈创公司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了第一块建筑墙体材料。马义和宣称,12年间,盈创自主研发了3D打印设备、打印“油墨”和连续打印技术,拥有77项国家专利,400多个成功案例,不仅解决了大型建筑(尤其是剧院和体育场馆)工程中的异形装饰装修问题,还为业主节约了不少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盈创公司3D打印建筑的“油墨”是建筑垃圾再利用。目前盈创在襄阳、天津、上海和苏州都有公司,基本上可以就近消化当地的建筑垃圾。马义和希望今后在全国建立100个“梦工厂”——就地取材,回收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和尾矿,通过技术处理、加工、分离,使之成为3D打印建筑“油墨”的原材料。
马义和表示,盈创是一家将先进科技广泛应用于房地产建筑装饰产业。今后,公司将不断与建筑师、设计院、开发商、建筑商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使建筑能耗从70%降低到30%以下。“我的梦想是让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尾矿变废为宝;让未来的建筑不再产生建筑垃圾;让未来的建筑工人做更体面的工作;让建筑成本降低50%,让更多的人住得起房子。”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