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万达两线上市:旧经济的反击战

日期:2014-12-1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经济”和以万达为代表的“旧经济”大比拼的又一战场。
撰稿|陆澍敏
 
        王健林也玩起了“沪港通”——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业地产”)将于12月23日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而万达院线首发审核已获中国发审委通过,按照目前发行程序,最快1个月内可拿到发行批文,赶在2014年年底登陆A股,成为A股市场“电影院线第一股”。
  有投行人士估计,万达院线A股上市后的市值极有可能超过135亿人民币;今年虽然大陆商业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到万达商业地产的估值,但香港上市后总市值也应在600亿美元左右。我们给王思聪爸爸算一笔账:王健林通过万达投资持有万达院线68%股权,合3.4亿股,估计市值在92亿元左右;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合计持有万达商业地产IPO前约60%的股份,即使发行新股后有所摊薄,持股比例也应在五成以上。两者相加,王健林的身家在沪港IPO之后有望达到2400亿人民币左右。
  正所谓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从资本市场失去的也要从资本市场拿回来,王健林这位商场老兵在2014年年底双管齐下,通过大陆、香港资本市场一起发力,有望夺回大陆首富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商业地产和电影娱乐都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旧经济,此举也算是旧经济霸主发起的“帝国反击战”。
 
新经济大年
 
  这十几年来,新旧经济之争从未平息过。
  把记忆的指针拨回2000年,科网股泡沫破灭之时,“旧经济”对于“新经济”是颇有点幸灾乐祸之心的。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投入到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血本无归多正常啊。资本市场上,经历过沾网就涨的爆发后,涉网股纷纷暴跌,看看上海梅林的K线图,14年过去,股价都还没有超过2000年创下的高点。当时,“旧经济”们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把互联网泡沫比作当年荷兰的郁金香泡沫。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法海不懂爱,旧经济既读不懂新经济,也读不懂泡沫。毛主席教导我们,凡事要一分为二。人性无法拒绝疯狂,资本也不能杜绝短期的非理性,但只看到泡沫破裂后惨烈的破坏作用是片面的,就以郁金香泡沫为例,泡沫导致许多投机者倾家荡产,血本无归,但同样引导了大量资本汇聚到郁金香产业中,投入到郁金香的品种繁育、商业推广上,四百年过去,时至今日,荷兰的郁金香产业占到农业总产值的25%左右,每年创造出的财富和就业机会恐怕都要超过当年郁金香泡沫中损失的金钱——谁说有泡沫就不好呢?
  再把时间的指针拨到眼下的2014年,今年可是以互联网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大年。TNT、在线教育、移动互联等新兴产业热得发烫,网络电商如日中天,天猫双十一交易额达到创纪录的571亿元,参与交易者遍布全球217个国家和地区,横扫全球如卷席。相比之下,以商业地产、资源、公用事业等为代表的旧经济则集体陷入低迷之中,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几近崩盘,连续多年调控依然走牛的房地产价格强势不再。
  旧经济除了在实体经济的战场上一败涂地,在一向对经济敏感的资本市场上也没有讨到便宜。自年初A股市场IPO重启以来,截至11月28日,A股市场共104家企业上市,募集金额591.04亿元,平均募集金额5.68亿元;而前11个月里,共有包括阿里巴巴、京东、新浪微博、迅雷、智联招聘、途牛旅游网在内的14家中企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募集金额是多少呢?1746.86亿元!看一看上市公司名单,前者服务于旧经济,而后者服务于新经济的格局一目了然。这一轮,新经济完胜。
  资本市场不但“嫌贫爱富”,还是个天生助力新经济的放大器,50岁的马云自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至今仅仅15年的时间,便凭借今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成功在10月发布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凭借1193.4亿元的身家,取代王健林成为新首富。不仅如此,12月12日公布的最新彭博亿万富翁指数显示,马云甚至已经超越经商逾60年的李嘉诚,晋身为新一代亚洲首富。值得一提的是,马云超半数的财富来自其阿里巴巴6.3%的持股,这些股份目前价值163亿美元。马云勇夺亚洲首富,资本市场可谓居功至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领军人物马云曾经表示,李嘉诚等富豪象征着传统行业(旧经济),现在因为网络科技业(新经济)的崛起,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马云的赶超,李嘉诚先生也表现得颇为大度,彭博的数据发布后,他通过发言人表示,自己失去亚洲首富没有任何感觉,但对于有中国年轻人做得不错,感到十分高兴。可是仔细品味老人家的话,似乎更有深意,一个有资格评判年轻人做得错与不错的老人,显然有着某种身份上的自恃。而内地前首富王健林的回应更为强硬。
 
为什么是香港和上海?
  
  不错,商业地产和电影娱乐是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旧经济阵营,但只要玩得好,旧经济一样能玩出彩。比方说,上市地有两个:大陆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拟上市公司也是两家:商业地产和电影娱乐。而哪家公司选择哪个上市地,这其中就大有讲究,运作得好,就能发挥1+1>2的作用。事实证明,万达选择让商业地产在香港上市,电影娱乐在大陆上市,是精心考虑后的结果。
  地产业景气不再已是业内的共识,最近连一向力挺房价的任志强任大炮都松了口,认为明年的房价存在下跌空间。本来,在非景气周期选择IPO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行业不景气必然带来低估值,对股东价值的体现不利。问题是,万达等不起。
  王健林早在2005年就曾试图将万达商业地产在香港上市。不过当时并非以公开募股的方式,而是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方式筹划上市。2005年底,其招股文件在香港通过,然而让万达始料未及的是,2006年国家几部委联合发布“171号文件”,严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购内地物业,赴港上市计划被迫放弃。
  随即,王健林将目标转向A股市场,并在2009年正是启动上市计划。无奈,政策再次让万达吃了闭门羹——房地产企业上市闸门关闭让上市再度搁浅,随后2013年A股市场暂停IPO,这一拖就是5年。
  2014年,A股IPO市场重新开闸。等待许久的机会终于到来,万达却技术性地放弃了。随后,已借壳在香港上市的“万达商业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宣布改名为“万达酒店发展有限公司”,将“万达商业地产”这一名字让出。此举向市场透露出了信号——万达还是将香港作为其上市目标。9月16日,万达商业地产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正式进入实质运作阶段。这场近10年的上市征途又回到了最初的目标。
  万达商业地产从成立之初起便以高度扩张著称,而高速扩张带来的高负债率、资金周转跟不上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万达,根据媒体报道,截至2014年6月30日,万达有高达73.7%的土地储备还在开发中,在建工程投入资金711亿,2017年7月前还需投入后续资金2389亿,此外还有1800亿左右的银行贷款和未偿还债券,刨去账面现金和IPO融资,总共算下来,万达商业地产资金缺口高达3325亿。
  一方面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急着融资,另一方面又不想折让太多,让万达商业地产赴香港上市就成为最佳选择。虽然行业大背景不佳,但相比大陆股市,香港投资者有一种商业地产情结,传统意义上的十大恒升蓝筹股中,长江实业、恒基兆业地产、和记黄埔、新鸿基地产、中信泰富,商业地产股倒占了5席。多年来,这几只商业地产股经营稳健、回报丰厚,拥有很大一批拥趸。王健林的如意算盘,是想利用港股投资者的商业地产情结,尽量对冲掉行业的不景气,从而获取相对较高的估值。
  相比之下,将万达院线放在A股市场上市更是顺理成章的选择。曾经涌现过邵氏、嘉禾等一系列响当当名字的电影娱乐业在香港早已是成熟产业,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有没落的趋势,不少香港影星纷纷选择来内地“揾食”便是明证。而在内地,电影娱乐业却是处在爆发期的当红炸子鸡,举几个简单的数字为例: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银幕数从2003年的1953块增加到18195块,增幅近10倍;2013年票房收入217.69 亿,四年翻番;作为电影娱乐业上市公司的先驱,华谊兄弟2009年的净利润是6000万,到了2013年,这个数字增长到6个亿,4年翻了10倍。
  作为院线行业的龙头老大领头羊,我们从万达院线的招股说明书里同样可以看出大陆电影娱乐产业高速增长的端倪:近三年来,万达院线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其营收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34.95%,由2011年的22.09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40.23亿元。最近三年,万达院线净利润分别为3.07亿元、3.9亿元、6.05亿元,今年上半年已经实现净利润4.18亿元。行业飞速增长的背景再加上业界龙头的地位,万达院线选择在内地A股上市,完全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
  谁说旧经济就不会玩资本游戏?王健林不但懂得利用资本市场,还懂得怎么用好资本市场。看来,他与马云的首富之争短期内还很难分出胜负。
 
未来趋势
 
  不但首富之争尚未尘埃落定,新旧经济之争同样也还未有尽时。从目前的发展方向看,新经济与旧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日渐合体的趋势。也就是在今年年中,阿里巴巴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改名为阿里影业,并请来中影集团原副总经理张强担任公司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正式杀入了旧经济的领地;而万达也在今年8月23日与两位互联网巨头腾讯、百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一家名为“腾百万”的电商公司,三者分别持股70%、15%及15%股权,总投资50亿元,高调进军O2O电子商务平台,与阿里巴巴在电商领域展开争夺。
  马云介入影视娱乐业是以守为攻,王健林进军电商领域是以攻为守。这一场新旧经济的大战着实有看头。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