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抢了车市的戏
阅读提示: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车市如今之所以寒风凛冽,“罪魁祸首”是已经连续8个月红灯高悬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和中国汽车产业高达4000万辆的产能。
撰稿|刘朝晖
谁也没想到寒流会来得如此之快。与牛气冲天昂首上扬的中国股市相比,已经连续六年成为全球第一的中国车市却已经下起了连绵冻雨,阵阵寒意让人无法回避。中国车市在连续微增长数月后,呈现出熊市般的萎靡疲态。有行业分析专家直言不讳:“中国车市已经有大半个身子陷在危机里了。”
汽车卖不动了
上海市北的一家长安福特4S店里,总经理老伍对记者谈起目前的车市就是一声叹息:“车子卖不动啊!”老伍透露,他们店里最近几个月来每月也就能卖个120辆左右的新车,比起去年来已经是大大不如了。他指指店里寥寥无几的几个来看车的顾客,一脸苦恼人的笑。
身处销售一线的经销商对车市的冷暖有最直接的感受,而数据也充分佐证了车市的萎靡。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5月,汽车产销量均低于上年同期,当月汽车销售190.38万辆,环比下降4.55%,同比下降0.40%。而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5月份全国广义乘用车累计销量为 157.38万辆,同比仅增长3.8%,其中轿车销量为89.74万辆,同比下降9.8%。
从多家车企公布的数据情况来看,国内乘用车企业销量排名前五的车企,包括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东风日产以及北京现代,5月的销量均出现下跌。一汽-大众同比下滑14.5%,扎眼地居于主流合资车企跌幅榜首,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5月的销量也分别同比下降1%和10%,昔日合资车企销量前三甲,集体在今年5月走进负增长的阵营。就连排名汽车集团销量榜首的上汽集团,今年1-5月销量也出现6年来首降。前5个月,上海大众0.23%的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上海通用和上汽自主品牌则分别下降6%和34%。
豪华车的市场表现也不容乐观,5月份奥迪和宝马只实现了微弱的增长,远远低于去年平均水平。沃尔沃5月在中国销量下滑了2.2%。此前增长迅速的捷豹路虎在中国持续遭遇挑战,前4个月在华销量同比下跌超过20%。
当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三大巨头的销量都出现了原地踏步或是下跌,传统车市旺季的“红五月”已经成为了汽车经销商的回忆。
实际上,在今年过去的5个月时间里,除了SUV、MPV呈现较强的增长态势外,占有75%市场份额的轿车、微型客车和商用车销量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挫。站在2300万销量巅峰上的中国车市,似乎也无法抗拒地心引力,步入“下行”通道的轨迹逐渐清晰。
降价难有作为
市场不给力了,许多汽车企业早在数月前就已经觉察到了,为了拉动销量,最直接的刺激手段就是降价。从今年4月伊始,上海大众高调宣布全系车型降价,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上汽乘用车、东风标致等随即跟进,到5月份,上海通用也宣布对旗下11个主力产品系列共计40款车型进行全面降价。一时间,车价狂降、免购置税、免息贷款、二手车置换优惠、车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层出不穷。由于车市持续低迷,一直沉默不语的日系车企,也有可能按捺不住,加入降价大军。
与以往经销商的让利优惠不同的是,这次大规模的降价潮均是车厂的官方降价,而且均是在市场上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主流车厂,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没在中国车市出现了。
然而,以往屡试不爽,一旦祭出立见奇效的价格手段,这次似乎也失去了以往的威力,消费者似乎对于这种降价促销并不感冒。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所有的官降,都是车企把终端已经有的优惠集中起来,其实实际价格降幅并不大,有如隔靴搔痒,吸引眼球的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如果市场持续低迷,大规模的跟进降价,甚至是惨烈的价格战也是不可避免的。而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有增无减,他们更在乎官降后,实际成交价高了还是低了。很多4S店的销售员和销售经理,都认为车厂的让利“不到位”,“之前我们店里就把价格降下来了,车厂让利,不过是把暗跌变成了明降,客户来买车的实际费用并没有实质性的减少”。
有许多消费者选择了持币待购,希望等到有更多车企降价,幅度越来越大时再出手,一切都可以慢慢来。部分消费者甚至认为,车价一旦开始降了,就会保持降价新常态,车子刚买来就跌价,那还是不要买了。据了解,有客户在上海通用官降前订购了君威,官降后随即取消了订单,此前在上海大众4S店也有此类事情发生。
各大车厂的这次降价优惠并没有截止日期,上海大众钜惠风暴的介绍,从头到尾没有提到过截止日期。经销商老伍透露,长安福特购车免税活动原来的截止日期是4月30日,但现在据说延到6月底,竞争品牌都在优惠促销,谁也不敢提出停止免税让利。有沪上经销商一针见血地说,幸好让利了,否则数据会更难看。
一次纸面上的降价狂潮依然无法对车市的颓势进行扭转。有沪上经销商回忆起2010年区区3000元的汽车节能补贴就引发了经济型轿车的消费热潮,2013年的豪华车让利引爆车市的往景,不由一声感叹:“消费者门槛越来越精了。”
股市惹得祸?
人们为什么不买车了?有人将原因归咎于眼下如日中天的股市。
的确,股市的疯狂赚钱效应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购车消费。人们都把钱投进了股市,期待钱生钱,买车等大宗而灵活的消费行为,可以暂时放一放。记者一位朋友的弟弟,订购了一辆奥德赛,在付款交车前,把车款投进股市,一周的时间就赚回了一张上海牌照,虽然他还是按时提车了,但是有更多的人未必就会像他一样见好就收。
浦东有经销商喜忧参半地表示,4S店拼命让利促销,但客户都把钱放到股市求“钱生钱”,我们的让利换不来眼前销量的回涨。但如果股市真的很好,客户赚钱了,那他们也有可能把购车计划升级,原先计划买10万元车子的,有可能直接买20万元的车子。长期来看,可能会是好事情。
有专家分析,今年中小企业经营预期严重偏淡,消费也遭遇年轻人要创业和炒股,中老年人以炒股为事业,导致家庭流动资产结构调整,正常适时消费受阻,从而暂时抑制了消费改善型购车需求,继而导致车市增速放缓。
此外,过年以后缓慢复苏、4月后强劲复苏的楼市,也给车市带来不小的影响,“学区房”的热炒,让一些稍有经济实力的80后推迟了家用车的置换计划。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车市如今之所以寒风凛冽,“罪魁祸首”是已经连续8个月红灯高悬的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和中国汽车产业高达4000万辆的产能。汽车企业没必要强调外在的客观不利因素,正是它们自己该为车市的日渐低迷买单。
库存“鸭梨山大”
据6月1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5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显示,今年5月这一指数高达57.3%,比库存预警线高出7.3个百分点,这已经是连续第8个月高于警戒线。这意味着由于新车终端销量的持续低迷,汽车经销商正在持续承受高库存的压力。
经销商老伍指着停车场里成片的新车不断诉苦:“原来只有一个半月的库存,但是现在厂家要压两个半到三个月的库存,实在是吃不消。4000多万资金被拖在里面。”抬眼望去,百余辆新车被厚厚的灰尘蒙着,默默等待着不知何时能到来的主人。
新车利润的下滑和巨额资金被库存占用,导致很多经销商的盈利下滑,经营状况恶劣,被银行的还贷压力压得喘不上气,和车厂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各经销商集团的财报显示,包括庞大集团、永达汽车、亚夏汽车、正通汽车、中华控股、申华控股在内的6家上市经销商集团毛利润大幅下滑,汽车经销商们正在经历10年以来最难堪的时期。
实际上,经销商们的大面积亏损早就已经开始,以往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你赚我赚大家赚”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日前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百强汽车经销商(集团)”榜单中,“三成经销商实现盈利,四成经销商维持收支平衡,三成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该协会秘书长肖政三如是披露行业的生存窘境。这还是行业中的佼佼者,大批中小经销商的日子就更难熬了。
产能远超需求
过去的一年里,尽管中国车市增速逐渐放缓,但这并未阻挡各大车企在新的一年里的投资热情。不少车企在上调销量目标的同时,产能扩张步伐也不断加快。这也正是导致高库存的深层次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大众、通用、本田等车企都将迎来新一轮的产能释放。这些新增产能也将助推更多企业跨越100万辆甚至200万辆的产销门槛。《日本经济新闻》日前报道称,通过对主流研究调查机构、汽车厂商进行采访,对车企在华产销规模数据进行了汇总;2015年车企在中国总产能将达5000万辆新高,较上年提升20%。然而今年就算按照预期的7%增速计算,市场销量不过2500万辆左右,更何况这个目标看来实现难度很大。按照《日本经济新闻》的数据,这意味着在全部产能投用之后,中国汽车工厂的开工率/产能利用率将只有50%左右,而通常只有达到80%才能实现盈利。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目前中国汽车行业产能利用率大约在70%左右,预计2015年跌至60%以下,尤其以自主品牌压力为大。
事实上,市场比预期还要糟糕。随着增量市场逐渐被消耗殆尽,汽车厂商们可能将进入更激烈的存量市场争夺。在市场需求出现较大放缓的状态下,上千万辆的产能闲置,使得车市出现了严重的供过于求,产能释放过剩与市场需求不旺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为了缓解经销商的库存压力,已有厂家公开表态减少产能。5月份在上海举行的CES展上,福特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罗礼祥承认,福特的确采取了减少产能的做法,以减轻经销商的压力。4月中旬,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也宣布调低2015年二季度批售目标。而刚刚实现国产就遇到车市寒流的捷豹路虎,也开始调整4到6月的销售目标和二季度经销商的商务政策,改善经销商的现金流,而全年销售目标的调整已经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拐点”即将来临
即便有厂家承诺减产减压,但是经销商们依旧愁眉不展,盘算怎么尽快处理那些积压在仓库里的汽车。接下来的7、8月份,既是炎炎夏季,却也是全年车市销量最低的“冰点”。最坏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到来,车市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考验。
然而“冰点”之后车市就能迎来复苏吗?业内对此并不乐观。有分析人士指出,2014年以及2015年第一季度的市场数据已经说明,中国车市增长速度是第一次在没有任何外部因素的干扰下下降到10%以下,车市微增长已成为现实,而这种微增长局面只会更加严重,却不会好转。汽车市场需求仍连续多月跌跌不休,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主要问题出在内因,汽车产业供需已经严重失衡,并非理性回归,过去喊了多次的市场“拐点”或许真的要来了。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增长已进入拐点期,出现了新的特点。“如销量持续下滑、产能过剩、价格竞争激烈、效率下滑、库存增加、限购城市增多,而这些新特点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市场需求放缓以及车企产能过剩,正在合力将中国汽车产业推入“危机周期”。汽车分析专家张志勇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中国汽车市场已开始从微增长陷入危机周期。按照国际方面的定义,当一个经济体连续半年持续出现经济下降的时候,就被称为经济衰退,或者经济危机。依照这种定义,再看看统计数据,除了保持较快增长的SUV和MPV这两大细分市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已经有大半个市场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
2015年中国车市将面临十多年来最大的一次调整,这决非危言耸听。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