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网上卖经验,未来可期吗?

日期:2015-07-0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运营模式尚未清晰,未来的畅想更多基于“有大量的用户”,在线经验咨询平台能否真正良好运营仍需时间的证明。
撰稿|谢晓馨
 
 
         Uber,Airbnb等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模式越来越被认可,分享自己的车、自己的家,甚至是自己的知识技能,渐渐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潮流。在国外,有为学生提供升学咨询的Campus Steps,有为投资机构和商业领导者提供咨询服务的美国格理集团咨询公司,Google也推出了综合性技能买卖平台Helpouts。
  从2015年开始,这一模式进入中国。《新民周刊》采访了“榜样”、“在行”和“8点后”等创业公司,发现专业咨询服务开始发展线上服务产品,如在线医疗咨询、法律咨询,甚至丰富的经验也可以成为咨询产品。那么问题来了,刚刚兴起的经验交流平台,在中国有戏吗? 
 
向前辈请教,请花钱
  
  向前辈咨询,听听他们的经验和建议,快速解决问题,少走弯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学习方式。正如“在行”的联合创始人曾进所说,“有些职业可能缺少良好的学习途径,而图书、网络为我们提供的技能比较零散,当我们想在某个行业有所增进的话,最快的方法是向经验丰富的前辈请教。但寻找愿意分享经验的前辈,可能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还记得高中时期,学校为了激励我们这群“未来栋梁”的学习激情,请了几位重点高校的学长学姐前来分享学习经验和大学生活。那时学长学姐们的精彩演说,让连在下课时都要争分夺秒做题的“学霸”也放下了手中的笔,毕竟,这种机会还是难得。
  抓住这个点,北大的学子们大胆创造提供此类交流机会的平台。前身为“趣寻网”的“榜样”,通过向高中生分享高校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备考技巧能等方式,将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学生的空闲时间售卖给高中生。而今的“榜样”致力于发展成为线上知识分享社区,“榜样”们不再局限于名校的学生,只要有值得分享的亮点,人人皆可成为榜样。服务的对象更是从高中生拓展到大学生群体,内容逐步拓展到学习以外的更多方面。
  而在职业规划、求职面试辅导及职业发展上,大量的在校生、职场新人同样也需要有前人的提点。一家线下求职培训及职业发展服务机构就开发了一个求职在线咨询平台,学员通过“8点后”搜索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选择并预约导师,就可以在线向导师咨询求职辅导及职业发展等问题。
  在大量通过屏幕交流的现今,与朋友面对面交流能让快节奏生活的我们学会偶尔也放慢脚步。同样是在线预约“咨询师”的形式,“在行”就做了这样大胆的尝试。通过“在行”,学员可以在线约见不同领域的“行家”,与他们进行一对一见面约谈。作为果壳网旗下的孵化项目,“在行”有着和果壳网非常相近的气质。依靠果壳网,“在行”的首批行家中不乏各行业的精英。
 
咨询师,靠谱吗?
  
  三家同样以经验为切入点,当遇到不同的问题时,找到合适的“咨询师”,交付相应的费用,由对方为你答疑解惑。每一位“咨询师”在平台展示出自身特长,列出交流话题,让个性化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得到解决。
  “8点后”创始人卢明霞认为,一对一在线咨询平台帮助我们快速找到可以解决问题的导师,通过沟通让我们得到解答。不同于传统人情式的经验分享,在线平台大大拓宽了有限的人际圈,也为经验分享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显然,一对一的交流能更加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基于经验的交流分享并非是一种标准化服务,这也是各个平台运营中所面临的难题。曾进坦言:“基于经验性的谈话,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作用、干扰,我们没办法确保行家的谈话内容,也无法在谈话中途进行约束。”
  服务效果的非标准化,就需要更加详尽的服务指南。“我们一直在丰富提供给‘行家’的指南手册,通过制定一些细则及边界的限定,如时间的限制、话题的限定等等引导行家更好地为学员服务。”曾进说。
  “在行”官网的“行家帮助”指南,对行家的行为规范进行了详尽的解答,甚至规定了在咖啡馆约见由谁买单。这个规定甚至让“在行”的“行家”魏武挥做了个“赔本的买卖”,在他的文章中,他分享到“在(在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甚至有一单还略略亏损了一下,因为最后的茶钱是我买的单,而来的人不是只有一个。哈哈哈。”
  在讲课要求上,“榜样”对老师进行了讲课培训,提供给他们教学指南,并告知讲课的内容框架及所需主要的基本问题。“榜样”合伙人梁中良介绍道,“我们自创了一套审核老师的算法,通过建立淘汰机制,优质、受欢迎的老师会被置顶、排序靠前。”
  除了对导师进行交流方式的辅导,“8点后”特别设置了“一元约”的环节。“我们导师首次服务只收一块钱,因为导师虽然是各个领域的精英,但在首次辅导中也难免会紧张,不知道是否能给别人带来价值。”卢明霞说,“一块钱能让导师的心理负担减小一些,增长他们的经验,同时也让学生用一块钱体验到导师的服务。”
  同时,“8点后”强化了后期的评价机制。导师与学生的谈话后需要相互评价,导师评价完学生后才能收到钱,而学生要评价完导师后才能看到导师对他的评价。卢明霞说,“尽管我们现在的排序是按照导师被预约次数,但这个机制让双方都要走评价的路线,这些评价将成为我们之后对导师的排名、推荐等的筛选标准。”
  详尽的指南、严格的筛选、淘汰标准,帮助平台对每次的咨询服务效果进行更加有效的把控,而前期对“咨询师”的信息验证、筛选更是对平台的形象、信誉保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重的信息审核机制,如“榜样”要求老师上传身份证、学生证等证件,“8点后”通过LinkedIn第三方平台进行信息审核。同时,通过工作人员与“咨询师”的直接交流,审核辨别是否合格。
  曾进说,“我们希望‘在行’的‘行家’是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里有一定时间的积累,譬如5-10年,并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同时‘行家’也需要有较强的社交分享能力和善于分享的服务精神。”
 
互利共赢的服务机制
  
  咨询平台的运营需要大量“咨询师”的支撑,到今天,最先发声的“榜样”有近一万的老师,“8点后”也有了有两千多位导师。那么在线经验交流平台刚刚起步不久的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行业精英愿意进入?
  “我这个人好奇心比较重,想去体验这个平台。老实讲,我不想成为付钱的学员,那就成为收钱的行家啦。”“在行”的行家魏武挥开玩笑说,“在行通过面对面的聊天沟通,能产生很好的‘认知盈余’,这也是今天的‘共享经济’。通过平台合法赚点外快,无论对学员还是行家双方来说都是得益的。不否认可能有个别的案例学员会失望,但大部分都是算满意。”
  从5月至今,魏武挥已见过十几个学员,“我在一家基金做投资合伙人,对于基金来说,非常想获得好的项目,其实我是去收项目的。我设了收费的门槛,从原来的555元到现在的888元,这个门槛能让项目的创始人有充分的信心后才会来花这个钱。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项目有充分的信心,至少从项目的想法上已经比较成熟了。”他说,“这十几个人交流下来,我发现他们有些项目都还是不错的。作为一个创始人可能在单个项目考虑得比较多,但在大的方向上考虑少一点,我会提点看法供他们去修改。这其中有很不错的投资机会,目前也有合作意愿。”
  互利双赢的服务机制也让“8点后”的导师小荷积极投入于其中。“提供咨询对我来说没有太大负担,我有空时间就接,没空就拒绝 。通过电话的交流方式,对我来说比较便捷。我跟有的学生特别投缘,像交了个朋友,也算是额外的奖励,挺有意思。在回答问题、帮助他人的同时,我也可以赚点外快 ,为什么不呢? ”
  在对学员进行咨询辅导之前,小荷会先通过查看学员的困惑点和前期联系,来确保之后聊天的针对性。她说,“我会在聊天时花一点时间了解他们的个性、喜好,帮助我更好发现他们的问题。”
  进入梅雨季的上海,大雨连连。在某个暴雨天,曾进发现上海6个行家依然顶着暴雨出门与学员见面。 在她看来,帮助别人所获得的满足感是另一种特殊的感觉。“虽然只是在做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帮助到了别人。”
  曾进分享道,“我们一位行家是公司的高管,有一次他的见面对象是仓库管理员,这让他很震惊。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了十年,月薪只有三千左右,却花了月薪的十分之一来约见他,而理由仅仅是“想见识一下,和一个‘公司高层’究竟能聊些什么。”这位行家并没有让学员只是单纯见他一面,他帮助这位学员做了非常详尽的职业规划,希望帮助学员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提升。”
 
平台发展,前途未卜
  
  “榜样”以同龄人的亲近性社交,为学生们提供学习甚至职业、心理、情感等更多方面的交流。同龄人亲近性的帮助,“榜样”的创始人王越深有体会。他曾通过对同龄女生的功课辅导、心理疏导,最终该女生高考提高了150多分。
  最初结识这位女生时,她拿着一道题向王越请教,王越讲解了第五遍,她才明白了解题思路。“我讲完后,她就哭了,她说‘我这么笨,你为什么还不骂我?’她在自己的学校里受到不太合适的待遇,老师嫌弃她笨。”王越说,“后来我只辅导了她十节课,事实上并没有讲太多知识。我觉得她并不笨,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让王越感动的是,“榜样”成立至今,有许多的用户会特意邮寄小礼品到“榜样”的办公室。他说,“一些小朋友会特意给我们邮寄他们家乡的特产,有的可能只是很普通的东西,但是这种心意让人很感动。”
  “榜样”连接了更多的交流可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更加便捷、高效,更低成本的交流。卢明霞认为,“面对面的交流,需要在路上花费大量的时间,而线上的交流能跨时间、跨地域让学员与导师沟通。学员只在需要的时候拿起电话,便可以交谈。之后我们会新增一个功能,显示导师是否在线,当学员发现导师在线,向导师发个消息,便能快速连接沟通。”
  而不同的交流方式带来不一样的服务体验,在追求快速的今天,“在行”却反其道而行,“行家”与学员的约见通过私下的面对面交流。在曾进看来,线上的交流缺乏信任背书,并不一定非常高效。“人是需要五感的接触,对方的语速、动作、眼神、服装包含很多信息,面对面的交谈,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点,帮助我们判断。面对面的交流,五感比较清晰,信息没有受损,而在线上的交流很多信息无法辨别。”
  行家的反馈让曾进大受鼓励,“我们之前觉得‘在行’是个使用频率较低的产品,实际上频率比我们想象的高很多。5月一位行家利用空闲时间在一个月内见了39个人,他说找人聊天是让他非常愉悦的事情,在不断的聊天中让他了解到不同行业,也丰富了他的社会体验和社交圈子。” 
  尽管三家在交流方式上存在着不同,在平台费用经营上,却极大地相同。目前“在行”、“榜样”并未收取任何费用,“8点后”也在这个月取消了原先收取的15%平台管理费。
  在卢明霞看来,“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用户使用‘8点后’, 体验这个平台 。目前网站的运营是亏钱的,现在我们不收取任何平台佣金,今后会尝试通过其他的方式盈利。”
  不论是“8点后”,还是“在行”、“榜样”,它们坦言目前的网站运营并未实现真正盈利,而未来的盈利模式也仍在探寻中。
  “当我们的平台用户发展到一定量的时候,会有很多的延展性和可能性。”曾进说,“我们尝试以交谈为核心连接更多服务,比如学员与行家见面后,有更加深度的问题要解决,‘在行’如何帮助创业者往上走。某个我们所擅长、能够帮助学员的点, 就是我们的盈利点所在。”
  “现在的平台的盈利模式,一般通过流量的方式来做广告,当平台流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卖广告、卖信息,或者作为入口为其他的服务商做对接,把流量卖给它们 。”卢明霞分析道,“我们也可以做一些招聘类的服务,当我们的平台有足够的使用者的时候,这些各个行业的职场人士 的咨询内容沉淀在我们平台上面,他们的 交流的信息、双方相互评价也可以作为企业招聘时判断一个人的佐证 。”
  在王越看来,“盈利的模式有很多可能去发挥,如果‘榜样’这个平台中有几千万人在分享、获取知识,便会使‘榜样’成为一个知识的宝库。无论是出书、售卖教辅,甚是与培训机构合作都是有可能的。”
  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刚刚起步,尚有许多不明确、不清楚的地方。目前“8点后”拿到了pre A轮融资,“榜样”已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在线经验交流平台盈利模式的不确定带来诸多的可能性,到底这些平台会往什么方向走仍值得期待。
  基于经验的在线咨询平台,实现了新型“共享智慧”的途径,平台运营日渐风生水起,也确实是发展的好兆头。运营模式尚未清晰,未来的畅想更多基于“有大量的用户”,在线经验咨询平台能否真正良好运营仍需时间的证明。然而今年2月,Google Helpouts宣布将停止运营。一直低于预期的业绩,可能是平台被关闭的主要原因,这着实也敲响了一个响亮的警钟。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