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经济面临挑战时,上海依然是那个最强的城市
作者 | 苏小艾
中国经济正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曾经提振经济的三驾马车,随便祭出哪一驾就可以扭转颓势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此时此刻,你就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拥有上海这样的城市是多么幸运。
凭它的底蕴,还有始终藏在骨子里那种不温不火,需要时才会展露风华的厚重,上海这样的城市往往就是为历史性时刻而存在的。
01
上海凭什么?
关键词是消费。毕竟,在现在的时势之下,它是三驾马车之中最有想象空间、最具可操作性的工具。
中央锁定“扩大内需”绝对是有的放矢。2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8%,连续第四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
消费,在各种统计报告中,常常被纳入一项名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项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是不折不扣的消费主导,走出计划短缺阴影的中国人,恨不能把所有好东西买回家。除了两个年份,消费一直是第一驱动力,个人消费在GDP中的构成比一度超过50%。
但有的地方政府却不怎么看得起它。因为,投资才出政绩。
进入21世纪,投资在GDP中的构成比一度高达80%,消费于是愈发被轻视。那时候,跑步“钱”进的地方官员蹲满北京各大部委门口,盛况直到2012年。
这样的画风,只有在上海、广东等地方才出现了例外。
2012年以后,投资拉动边际效益锐减。消费重获重视。
十年努力,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GDP中的占比重新越过40%。消费总额也在2015年突破30万亿。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16年,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可以姑且理解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贡献度8.5个百分点。
四年中,消费贡献率分别是47%、48.8%、59.7%、64.6%,逐年递升。一句话,靠投资带动增长的时代正在远去;再一句,强劲的消费,那是堪比好几个4万亿的大杀器,而且副作用极小。
现在,如果还有谁不重视消费,那就是自绝于人民。
在这样的大势之下,上海悄无声息地重回社会零售总额第一,站在提振消费的最前线。人们赫然发现,今天上海不仅依然保留了远东潮流、时尚之都的气质,更增添了许多属于新经济时代的脉动。上海根本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般“老迈”。
像是好莱坞电影,越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越是在国民需要的时候,才是需要主角出场。
02
中国消费振兴的下一个爆发点有很大可能在上海出现。
我们先来看两张图表。
(2017年5城消费数据比较,GDP、社会零售总额单位为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人均GDP单位为万元人民币)
这两张表清晰地展现了上海作为远东商都的底蕴。
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当城市发展到一定高度,其经济将会很大程度由消费(服务业)塑造。
上海以最多的人口、最高的GDP以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名列前茅,这个规模,在中国未来5-10年都属于巨大的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上海的优势是以70%的服务业GDP占比实现的。
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
这意味着,现在落后的城市即使这一数据能追平上海,仍将会在体量上远远不及。
上海是要和纽约对标的。那么,纽约的服务业占比是多少?答案是90%。
如果真要在中国树立消费驱动城市的样本,那么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广州才是真正的选择。
深圳拥有最高的人均GDP,却对应着最低的消费人均。社会消费总额与GDP的低比值表示,深圳人把钱花到了其它地方,外地人也不喜欢在深圳花钱。
至于杭州,得互联网经济的先机,杭州确实在诸多消费领域一骑绝尘。但在经过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互联网经济的瓶颈已经开始显现。
杭州可以凭借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东风,继续书写属于杭州的传奇,让“电商之都”的威名延续得更久,但跨越瓶颈从来不易。
更何况,新技术大潮下,改变命运的技术往往更容易在科研实力较高、人文荟萃、丰富商业模式之地产生,从这些方面衡量,杭州距离上海还有点远。
2017年的时候,中国一堆一二线城市在争“新零售之都”。
我们理解中国城市的发展焦虑,他们争的不是一个名头,而是一个机会——站在消费升级的潮头,掌握行业标准,要么巩固自己的江湖地位,要么用后发优势,实现完美逆袭。
正是在这场竞争中,我们发现,当线上愈来愈需要落地的时候,那些老牌商业城市就将迎来更大的机遇,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薄发吧!
2018年6月30日,属于上海的新电商平台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说明书。
这或许是中国城市竞争出现转折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传统的商业都市,那个过去在互联网经济中总是被人拿来做背景板的城市,将会开始它的新经济传奇。
03
历史大转折总是从不经意的小事开始的。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上海的转折出现在哪里?
这是易观的数据,2018年1月,电商APP活跃度前五名之中,只有居于第三位的拼多多录得13.85%的增长,而且是两位数的增长,其他的传统巨头是4%-8%的负增长。
而到了3月,拼多多又有一项指标实现了对传统电商巨头的超越。
电商是中国人对网络经济最直接的体验和应用,这也是中国培育最早、发展最成熟的互联网经济模式。
在对外讲述中,电商是中国迄今为数不多的对世界、对美国实现赶超、并取得遥遥领先的领域之一。
据《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比重达30.3%,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
对互联网经济,我们都知道“成熟”往往就意味着割据、壁垒以及垄断。但就是在这个最成熟的电商领域,一家诞生于上海的电商,仅仅用3年时间,就重塑了电商版图。
拼多多异军突起,不但杀入行业前三,而且在同行越来越陷入增长极限的时候,维持着高速扩张的态势。
2018年6月30日之后,拼多多有机会在中国互联网故事中浓墨重彩地写下“上海”两个字,上海曾经的喟叹、感慨和遗憾,也许都将从此随风而去。
过去谈起上海,画风常常是这样的——
今后,他们将会成为上海人追忆往昔茶余饭后的谈资。
04
互联网经济或将进入“上海时间”。
互联网经济最初带给人们的震撼有很多,其中也包括泡沫。
1990年代,互联网企业在美国迎来第一次井喷式发展。它们试图打破二战后第三次技术革命缓慢改变经济方式的步伐。但最终它变成了泡沫,4万亿美元的市值在两年间荡然无存。
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的第一轮互联网热潮是从上海起步的,易趣、盛大、榕树下……都是当时的行业翘楚。谁说上海被互联网经济抛弃了?
在经历了惨痛的洗礼之后,美国互联网公司选择了和传统行业进行互补式的发展。美国经验证明,互联网对经济生活的渗透将会更深入、更广泛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因此,永远足够商业积淀、最丰富商业场景、雄厚行业资源的城市将会赢得互联网经济的下半场。
纽约没有厉害的互联网巨头,但是现在,最牛的互联网公司都在争着把他们的工程师派到纽约。
2008-2012年,谷歌在纽约的员工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脸书、惠普和其它公司也在不断增加新员工,无数优秀的合作伙伴被互联网公司从纽约挖掘出来,纽约创业公司获得注资的机会已经超过了硅谷。
上海的转机早已出现,比如蚂蚁金服就把总部设在上海。阿里的诸多新零售的商业案例,都把上海选为最重要的落地之处。
看看美国市值最大公司排行榜,在苹果、谷歌、微软、脸书占据前列之前,美国一度形成能源制造业、信息技术以及金融业的三足鼎立之势。
互联网经济在中国一步跨越了这个阶段,出现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等。但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再造这一课却逃不掉。上海有中国顶尖的金融产业,保留了强大的制造业,信息技术同样不差,在互联网经济的扶持下,它们都意味着广阔的未来。
一个在中国经济遭遇新挑战的时候,还能在消费领域实现高速扩张的企业;一个在中国最需要消费这驾马车发力的时候,杀出重围的上海互联网企业。只能说,历史有时候真是充满了巧合。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