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财富 > 正文

上海商业实体浴火重生

日期:2023-09-0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2023年上海拟新开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达45家,为近三年来最多的一年。
记者|金 姬


  8月31日晚6点,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太平洋百货响起草蜢乐队的《宝贝对不起》。当天营业结束后,这家伴随了消费者30年的百货商店正式闭店谢幕。

  在世邦魏理仕华东区研究部负责人陆燕看来,老式的传统百货商场已进入“大洗牌”时代,引发魔都百姓“回忆杀”的太平洋百货只是其中之一。而这样的更新只是魔都商业的一个缩影。

  事实上,根据上海购物中心协会发布的《上海购物中心2022—2023年度发展报告》,2023年上海拟新开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达45家,为近三年来最多的一年。

  从百货到购物中心,上海的商业实体正在浴火重生。


百货商场“大洗牌”


  陆燕告诉《新民周刊》,上海太平洋百货的关门,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新时代的开始。太平洋百货在上海有30年历史,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00年代深受上海市民欢迎,是上海最红的百货商场之一,充满了荣誉和成就。但随着时代发展,老式百货商场的竞争力早已逐渐减退,在零售市场激烈竞争之下以及消费习惯改变的影响下,老式的传统百货商场也已经进入了“大洗牌”时代。从陆燕及其团队跟踪的样本来看,从2020年到现在共有3个歇业的项目:上海太平洋百货徐汇店、上海置地广场与巴黎春天虹口店。

  以太平洋百货为例,一度是国内最大的连锁台资百货巨头,主要门店雄踞上海、北京、重庆、成都、大连等地的核心商圈。上海太平洋百货官方微信公众号2018年的一则推文显示,上海太平洋百货公司隶属于远东集团零售体系,包含太平洋SOGO百货、爱买、远东都会、巨城购物中心、远企购物中心、电子商务GOHAPPY。营业据点横跨两岸达到56家店,两岸营业额逾300亿元人民币。

  从行业发展角度来看,从1993年到2023年,太平洋百货的30年经营史,几乎贯穿了中国百货行业发展的全部历程,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所有重要节点——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一号线南段(锦江乐园至徐家汇区间)投入观光试运营。轰隆的列车从徐家汇下方穿行而过,为徐家汇商圈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流。当年10月,上海太平洋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两个月后,太平洋百货第一家店在徐家汇正式开业。1997年和2000年,太平洋百货又分别在淮海中路商圈以及上海火车站附近连续落子。千禧年的钟声敲响,太平洋百货凭借位于上海的三家门店,跻身国内百货行业头部企业。

  在《2003年全国大型百货零售企业销售额、零售额统计》中,进入大陆仅十年的上海太平洋百货全国位列第八,在上海百货业中位列第三。风云变幻,当下一个十年2013年到来时,太平洋百货却已开始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由远东百货接手,除去上海的三家太平洋百货仍保留原名外,其余市场几乎都更名为远东百货。

上图:沪上老牌传统百货太平洋百货徐汇店宣布8月31日正式闭店。摄影/刘歆


  据当时对中国百货行业的统计看,尽管中国零售市场在2013年起增速放缓,但百货行业整体销售额仍稳步增长,《2013年中国百货行业发展报告》显示,130家企业销售总额超6400亿元,同比增长11.55%。届时,百货行业已开始布局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的7.8%。

  随着新消费潮流涌现,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推陈出新,像太平洋百货这样的传统百货商场很容易被时代淘汰。

  2016年底,位于上海淮海路商圈的太平洋淮海店宣布闭店。之后,物业持有方瑞安集团收回物业并对原址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升级。2019年5月,新天地广场在淮海路太平洋百货原址开业。在开业伊始,其首店比例就达三成,包括16家中国大陆首店和11家上海首店。

  2020年,位于上海火车站地区的太平洋百货不夜城店因租约到期闭店。随后,嘉里建设集团表示,太平洋百货原址已启动焕新升级。

  除了太平洋,不少老牌百货商场也在纷纷告别上海滩——2020年,运营了17年之久的巴黎春天百货虹口店在疫情冲击之下关门结业;百联集团运营的百货品牌“百联东方商厦”嘉定店于2020年底正式结业;2022年,上海有超40家百货商场分别发文告别;2023年1月31日,在南京东路开了26年的置地广场也停止运营。

  陆燕表示,很多百货关闭的原因相近,除了合约到期不再续约之外,主要还有商场形象老化、运营策略保守不变、入驻品牌缺乏吸引力以及来自于新入市高品质项目的竞争压力等。

上图:不少店铺开始清仓打折,最低1折起。摄影/刘歆


  作为国际消费中心的上海,百货商店的生存空间尚且如此,全国范围内的百货商业日子更不好过。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发布的《2022-23大型零售企业发展指数&经营指标报告》,2019年大型零售企业综合业态净利润指数开始急剧下降,到2022年第二季度指数出现负数,整体呈亏损状态,2022年第四季度,指数点位为-137,亏损达到最大。


千店千面,个性化吸引消费者


  据Euromonitor数据,从2008年至2022年,电商规模从238亿元增长至7.5万亿元,已经成为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渠道之一。而百货行业市场规模从5706亿元增长至959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3.8%,增速不明显。

  为此,如何在线下吸引客户,成为百货商场的主要课题。在这方面,上海的百货商场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

  在太平洋百货退出的徐家汇,与之隔街相对的“上海六百”,正在努力蜕变,以全新的形态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打造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综合性精品购物中心——今年8月,徐家汇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远东集团签约合作期满,早在今年7月22日,徐家汇商城集团就发布《关于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项目投资的公告》,将现有建筑体拆除重建,打造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综合性精品购物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9800万元。

  事实上,徐家汇作为一个老牌商圈,这几年一直在更新。2020年,徐家汇空中连廊正式对外开放,可以从汇联商厦经美罗城走到太平洋数码二期,成为上海最值得漫步的商圈之一。


  而在日前举行的“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徐汇区已经向全球征集大徐家汇核心区的整体规划方案,计划通过优化区域内五条轨道交通、空中天桥连廊和地面地下过街系统,加快推进徐家汇中心建设以及太平洋百货、上海六百的整体转型,让整个区域的交通更有序、购物更便利、商圈更繁华、城区更具“烟火气”。

  上海市徐汇区商务委员会主任陈勇介绍,“本土消费品牌”和“全球新品首发”是大徐家汇功能区商业聚焦的两大扇面,是徐汇全力做好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大文章的重要切入点。

  位于黄浦区的南京东路商圈,也借鉴了徐家汇的成功经验,多条空中连廊将原先的第一百货与东方商厦南东店打通,变成了“第一百货商业中心”。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总经理办公室吕凌峰介绍,C馆所在地原是东方商厦南东店,与一街相隔的第一百货都曾是百货商场。随着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模式兴起,传统零售业面临巨大挑战,百货业态已经难以满足新的消费需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第一百货商业中心调整转型项目在2016年启动——两家百货商场间建起了连廊,统一更名为“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其中东方商厦南东店变成了新商业中心的C馆。

  数据显示了新一轮调整带来的积极变化:今年5月以来,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总体客流同比2021年上升4%,7月上升30%;其中C馆的租户营业额整体上升7%,绮丽次元街区和星空间剧场更是在7月带动整个C馆的营业额同比上升24%。

  市区老牌商圈在不断突破自我,郊区也不甘示弱。

  根据闵行区经委的监测,今年端午假期,位于闵行吴中路商圈的上海万象城的销售额在闵行全区近40个重点商业体中排名第一,相比2019年同期的增幅达244.7%,增速也是全区第一。

  2017年开业的上海万象城,早早喊出“西上海美好生活第一站”的口号。这两年积极打造“家门口的宠物乐园”,目前1000平方米的宠物草地社交中心已完成设施升级,为毛孩子们提供运动、社交和休憩的公共空间。据介绍,从2022年初开始,上海万象城每月持续开展“周日宠物日”活动。而这样的活动并不以直接带货为目的,主要攒人气和口碑。

上图:上海万象城。


  而且,百货商场意识到了“抱团”的重要性。上海万象城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有些人想去韩国街逛逛,但吃饭经常安排在万象城,“对面的爱琴海购物公园也是如此,那里适合家庭聚餐、儿童体验,而万象城则有大型餐饮、网红轻餐、品质零售等,彼此是错位的”。有的市民还把闵行文化公园“拉”了进来,作为吴中路商圈一日游的内容之一。

  今年6月,虹桥镇“万象有光”初心驿在上海万象城揭牌,万象城将牵头运营好商圈楼委会共治平台,首先着眼于商圈治理,配合政府部门共同推动吴中路商圈非机动车零停模式、“商圈治堵”等治理探索,提升消费的环境体验。


十五分钟生活圈,购物中心的热土?


  无论百货商场也好,购物中心也罢,如今的上海实体商业正迎来三年来的“上升期”——根据上海购物中心协会提供的报告,2023年,上海拟新开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达45家,面积超300万平方米,为近三年来最多的一年。这是因为一些原本在前两年完工开业的项目受疫情影响延迟到了今年。2023年,上海3万平方米以上购物中心总量将超过400家。

  值得一提的是,从新开业购物中心的所在地看,五个新城和居民家门口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是它们的入驻新“热土”。

  上海“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加快了五个新城的商业布局,2023年,奉贤新城的南方国际集团新开建“圆都”项目正加快建设,浦东新区的临港爱琴海等多个购物中心(广场)新建开业,青浦新城的上海东渡蛙城等多个购物中心(广场)拟在年内开业,这些新项目都将推动新城商圈建设。

  与此同时,社区型购物中心利用已有的社群、“团长”等新的营销模式,以“邻距离”提供便捷的一刻钟便民服务。一些驻店品牌餐饮、超市药房充分利用外卖外销外送模式,让消费者足不出户也能享受美好生活。报告指出,2023年上海拟新开的购物中心项目中,3万—5万平方米的有20家,加上新开3万平方米以下社区商业广场,占上海新开项目的50%以上。

  “国潮+新潮”相融合的业态,也将成为2023年购物中心发展的新趋势。“商业+文化”“商业+艺术”“商业+运动健身”等跨界复合体验型品牌将以首店首发等形式,不断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类似“围炉煮茶”、主题市集、露营微度假、微电影微剧场、智创电玩、新能源车联销等既有中式消费又有时尚体验的跨界业态更受消费者青睐;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运营创新,营造新场景,将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和制胜法宝;“元宇宙”技术的开发运用,将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有机融合,将是购物中心聚客增流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企业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贾利军看来,“消费永远不会消失,但是消费的具体内容它会发生变化,通过研究、预判、升级,才能让商圈跟上时代的发展”。记者|金姬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