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雀牌魅力,国界难挡

日期:2012-11-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1923年,麻将在美国的销量飙升到150万副,在上海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居于第六位。同年,《纽约时报》刊登麻将学习班的广告,学费10美元;《名利场》专栏文章宣示麻将风暴正席卷美国……美国人称之为“麻将疯潮”(Mah-Jongg craze)。

   

麻将在年轻美国人中复苏

       雀牌魅力,国界难挡。这些年欧美学校开设麻将兴趣班、老外组团参加麻将赛的新闻让中国本土麻友生出“国技”输出的自豪感。其实,麻将征服老外的时间,比我们以为的更早。
  
麻将疯潮

  1927年,胡适旅美,惊讶地发现美国俱乐部里桌桌是麻将,书店里研究麻将的册子也随处可见,手头紧的中国留学生甚至可以靠教美国人打麻将挣钱。目睹此景,胡适感叹:“谁也梦想不到东方文明征服西方的先锋队,却是那一百三十六个麻将军!”
  对于谁先把中国麻将带入了美国,目前资料指向最多的是一个叫约瑟夫·P·巴布考克(Joseph P. Babcock)的美国人。上世纪20年代初,上海等中国通商口岸城市的洋人俱乐部里出现了麻将的身影,外交官太太、商人们很快喜欢上了这种当地人的“桌游”。
  1920年9月,在苏州美孚石油公司上班的巴布考克看到商机,第一次尝试用英文整理并编撰麻将的玩法,在中国出版了一本教西方人玩麻将的书《巴布考克麻将规则手册》(又称麻将红皮书),并申请了专利(之后转卖给美国Parker Brothers游戏公司)。
  在书中,巴布考克统一了麻将术语的英文叫法,比如将麻将的英文名定为“Mah-Jongg”。为让外国人容易上手,他大大简化了中国麻将的规则,削减花色牌,并在牌的一角标注英文或阿拉伯数字,以辨认区分。
  这种带着东方情调、结合技术和运气的博弈游戏迅速赢得了西方人的青睐。《巴布考克麻将规则手册》不仅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城市里广受欢迎,成为在华外国人的搓麻指南,还漂洋过海,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刷和出售。1920年到1924年,短短四年间,《巴布考克麻将规则手册》印了十二版。
  同时红火的是麻将牌生意。1922年,旧金山木材商哈蒙特(W. A. Hammond)成立了一家麻将销售公司,从上海进口了一批总价值5万美元的麻将牌,麻将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这一年,美国人购买了13万副。
  那时候,大批从美国屠宰厂清理出来的牛骨,被从堪萨斯和芝加哥航运至上海,以满足制作麻将的需求。Abercrombie & Fitch公司在这波热潮中,共生产了12000副麻将,公司老板还专门派人到中国乡村搜集各种麻将版本。另一家公司Milton Bradley原本几近破产倒闭,结果麻将的出现拯救了他们,工厂不得不24小时运作迎合市场——高档的麻将可以卖到500美元一副。
  巅峰期,全美约有150万人会打麻将,大部分是家庭主妇。一位白人女性瓦雷利每周在麻将桌上奋战大约30个小时,被当地人称为“白人中的麻后”——她每周打9次麻将,外加两次马拉松式麻将——从周日上午一直玩到晚上11点半,再从次日上午11点玩到晚上7点。
  美国喜剧演员兼歌手艾迪·康特(EddieCantor)针对此现象特意写了一首歌叫《当老妈开始打麻将》(Since Ma is Playing Mah-Jongg),大体意思是自从老妈开始打麻将,家里真是乱了套……
  巴布考克麻将规则虽然容易上手,但美国玩家很快就不再满足于最初的版本,他们逐渐发明扩充游戏规则,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到了1923年末,俱乐部、酒店等开设麻将游戏的地方都推出了各自的游戏规则。此时的美国版麻将,已经同中国版麻将相去甚远。
  为统一玩法,1924年,由包括巴布考克在内的几名成员成立了一个标准委员会,发布美版麻将的官方规定。然而,在之后的15年—20年里,麻将规则还是出现了多种变化,有些地方在牌里加了美国特色的牌:比如把东、南、西、北分别变成纽约、墨西哥、旧金山、加拿大;红中、发财、白板则变成红蓝白的网状图案,筒子变成美国国旗上的星星,条子是红色条纹,万子是美金,花牌则变成饮料、汽车、飞机等图案。到最后和牌的时候,中国人大喊“和”,美国人则是大喊一声“麻将”!
  麻将在欧洲的流行差不多与美国同期,英国玩具企业Chad Valley在1923年发行了麻将,英国的一些殖民地也能见到“四方围城”。和美国人不同,英国人认为中国版本的麻将才包含着游戏的精髓,而美国版和其他版本不过是借了个壳,所以他们声称统一了规则的英国版麻将比日本版和美国版都要更接近中国版。


  
犹太人领风尚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批美国麻友中,犹太裔妇女占了很大的比例。对她们而言,麻将已不仅是一种游戏,更是上层社会中富太太们的重要社交工具。在麻将桌上,她们闲话家常,倾诉烦恼,甚至归结了“麻将疗法”之说,相信透过打麻将,可以发泄不良情绪,有利心理健康。麻将也是太太小姐们旅行途中的必备品,这种游戏因此又被传播到更多地方。
  有闲有钱的太太们喜欢在家里举办“麻将之夜”,在房间里挂上灯笼,布置成具有东方特色的环境,而且在衣着、鞋履、桌布、点心中都融入麻将元素,别有一番风情。
  1937年,以德国犹太裔为主的32名妇女在纽约成立了美国国家麻将联盟(National Mah Jong League),近200人出席了第一年的年会。联盟进一步规范了游戏规则——不过事实上,国家麻将联盟只是修复了之前麻将版本中的漏洞,并非将打法复原到中国麻将的传统规则,反而距之更远。
  二三十年代的高潮之后,麻将在异乡的温度一度有所冷却。而二战期间,不少在上海避难的犹太人学会了麻将,通过玩牌加强了与本地人的沟通交流,排遣寂寞。战后,回到美国的犹太人又重新掀起麻将热。犹太社区里,丈夫们外出工作,家庭妇女和退休在家的老年人就打麻将消磨时光。
  “麻将在犹太人中有很深渊源。几乎每家都有一个老祖母或母亲会打麻将,或收藏有一副老牌。”琳达·范斯坦从小就耳濡目染,9岁开始打麻将。10多年前,她在纽约上东区的家里开设麻将班,学院大多数是犹太裔女性。基本上,她每天上两节课,这些年来已经有3000多名学生出师。除了在家授课,她还到一些乡村俱乐部和犹太社区中心上课。
  今年5月17日—9月2日,洛杉矶Skirball文化中心举办了一项麻将展览,这是2010年“麻将项目”在美国首展以来的延续。该项目一方面向大众展示麻将文化在犹太人生活中的影响,另一方面开辟教学体验场所,供参观者学习。曾承接过展览的犹太文化博物馆馆长梅丽莎·玛藤斯说,自从30来个员工学会打麻将后,大家每周末就要相约搓上几把。
  今年的展览反响照样热烈。馆内每天接待10个参观团,讲解麻将文化,有兴趣深入了解的人,还可以参加周一和周三的麻将速成学习班。位于展区中心的麻将桌十分抢手,9月份的桌位早在7月中旬就被预订一空。
  为方便新手,麻将桌上特意在四个位置都放上一张计分规则卡片,玩家可以随时查看。此外,每张牌的左上角都用阿拉伯数字标明数值;在东南西北及花牌春夏秋冬更加上英文翻译,一目了然。
  老太太戈登笑称,周围的朋友都会打麻将,若她不加入这个队伍,迟早会被朋友抛弃。她正努力教先生玩麻将,希望他也能同乐。博物馆馆长艾琳·克兰西表示,麻将成为许多中老年人重要娱乐项目,能保持头脑灵活。


  
从娃娃抓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越来越多妇女进入劳动市场,她们没有那么多闲暇时间再打麻将。美国国家麻将联盟进入低谷期,会员仅剩10万,用年过八旬的联盟主席露斯·恩格尔的话说,麻将圈失掉了一代人——她本人17岁开始接触麻将,24岁就成为该联盟的会员,为美国的麻将运动投下许多时间和精力。
  不过1990年代中,随着个人电脑的兴起,互联网赢得了新的麻将爱好者。国家麻将联盟开始在各地吸纳新会员,特别是年轻会员,目前规模扩大到了约40万人。
  每年,国家麻将联盟决定“最有趣和最富挑战性”的52种牌局,作为第二年赢牌的标准印发给所有会员。在该组织主持下,美国已经形成了两个重要的麻将比赛:“加勒比海麻将疯狂循环赛”和美国“麻将疯狂锦标赛”,部分收入以及销售麻将牌所得的钱款捐赠给慈善机构。佛罗里达西棕榈海滩每月举办一次锦标赛。加州麻将俱乐部一年则举办4次大赛,参加人数高达600多人。
  作为一种特色教育,麻将甚至进入了美国学校。桑迪·特芙琳是弗吉尼亚州阿灵顿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学的一名教师,她的母亲和外婆都会打麻将,“夏天在泳池里,我们小孩子在游泳,妈妈们就在打麻将。我记得从小就听到桌面上搓麻将的声音。”她是20年前学会的麻将,并且成为麻将俱乐部的常客。
  10多年前,特芙琳开始在课余时间教自己的学生打麻将,她认为虽然美国也有扑克牌等游戏,但中国麻将比较复杂,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同时,这是一种不会过时的游戏技能,“我问学生们,当你40岁的时候,还会去玩UNO牌、四连珠吗?他们都说不会,不过他们会继续玩麻将,因为这是成年人的游戏。”往往,已经毕业的学生还会返校找特芙琳打牌。
  一开始,特芙琳的麻将课并不是每年都有人报名参加,不过偶有几年也不乏热衷的学习者。渐渐地,学校里形成了打麻将的氛围,午餐过后的休息时间,学生们就找搭子搓牌,在特芙琳的指导下学习麻将技巧、策略和规则,其他班级的同学也被吸引过来。在特芙琳看来,打麻将的另一个好处是促进孩子们的社交,一些害羞的孩子在打麻将的过程中彼此熟悉。
  2010年,《华尔街日报》注意到了麻将在美国年轻人中的复兴。酒吧里,年轻女人们点了几杯酒,然后就围坐在一起开始打麻将。而在过去,年轻人对这种老年人的游戏是不感兴趣的。
  得克萨斯州的菲从2002年开始经营网上麻将生意。起先她的货品都堆放在车库里,结果要随着市场扩增,她不得不找了一个2400平方英尺的仓库来囤货,五六年里销量翻了四倍。她销售的麻将价格从80美元到975美元不等,以骨制或象牙制的麻将为高级货。
  在日本,麻将牌手年轻化的趋势也很明显。据日本学者考证,中国麻将是1909年由日本教师名川彦作从中国带到日本的,至今已有100年历史。1997年,日本成立了麻将联盟,推广竞技麻将。1999年1月底,采用中国麻将规则的大赛在横滨举行,吸引了50多名专业牌手。麻将迷、作家伊集院静评论道:“在健康的竞技麻将中,方能寻觅到被赌博淹没了的智慧魅力。”
  随着电脑游戏软件和互联网络的登场,尝试借电脑画面对局的年轻人渐渐将麻将的赌博因素排除在外,这样也推进了竞技麻将的普及。
  日本麻将联盟现有会员300余人,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占六成。发起人是毕业于东京大学的职业牌手井出洋介,多年来他为推进麻将的竞技化四处奔走。他说,要求参赛选手衣冠楚楚是为了提高锦标赛的品位,也为了麻将有朝一日能跟围棋和将棋一样,成为正规的体育项目。
  1999年,出于对麻将的喜爱,日本出版商野口恭一郎在千叶县岬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麻将博物馆,馆内展出了从世界各地搜集而来的约3000件展品,珍品有中国京剧大师梅兰芳使用过的“游龙戏凤”牌、日本近代著名作家菊池宽生前用过的由中国人精心制造的牛骨牌、被称为麻将“三大古书”的《麻将牌谱》、《麻将指南》和《麻将秘诀》等。
  在形形色色的麻将中,有着西方元素造型的尤其令人过目不忘。一副由铝板经手工制作的麻将就是其中之一。它诞生于1954年的越南,制作者是一名法军士兵。在越南独立战争胜利后,这名法军士兵沦为俘虏。寂寞无奈的关押生活中,他想起了与家人同玩麻将的欢乐场面,于是用收容所里的铝板和木块做成了一副麻将。
  这副麻将上所有牌面一应俱全,不过,东南西北是用英文字母的“E、S、W、N”来代替的,而“发”的写法委实让不懂汉字的法国士兵为难,于是他照猫画虎地刻了一个类似梅花形状的图案代替。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