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到哪里去跑?
阅读提示:许多人选择在健身房跑步。然而,健身房内的空气就安全了吗?
撰稿|非 虫
长跑爱好者的烦恼——跑,还是不跑?
跑,面对着雾霾天空气污染,有氧运动让更多污物进入肺泡;不跑,多年养成的健身习惯一旦改变,不但会立马发福,今后的健康指标也会下降。
于是,许多人选择在健身房跑步。然而,健身房内的空气就安全了吗?
户外跑,扛不住雾霾与风尘
3月1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总协调人解焱会同不少公益组织,呼吁北京市教委启动“空气污染日学生户外活动紧急预案”。有报道称,北京大多数学校对空气污染的反馈是“不了解近日空气重度污染”、“仍在等候市里明确文件要求中重度空气污染天停止一切体育活动”。在PM2.5接近400的情况下,仍有多所学校在开展晨跑、早操、长跑、体育课等户外活动。
而上海的普教系统,即使是普通的户外体育锻炼,也会因雾霾天气的影响而中 止。今年1月8日和16日,上海教育督查短信平台向全市3053所中小幼学校的校长园长发出两次空气质量预警短信。16日的短信内容是:“预计今天白天为中度到轻度污染,请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和体力消耗。” 上海市教委表示,从今年1月1日起,当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到空气质量状况达到或超过预警阈值时,就会即时编制预警信息,并发送至上海市教育督导事务中心的上海教育督查短信平台。而校长园长们在获得预警信息后,可及时调整户外活动安排,使相关措施在全市范围内得以响应。
根据中科院“大气灰霾溯源”项目组负责人王跃思的研究表明,雾霾中含有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会对人体造成即时性损伤、慢性损伤和致癌性损伤,而肺癌致死率和霾粒子浓度高度相关,不适合公众户外活动,更遑论长跑。有数据显示,北京近十年来肺癌发病增长高达56%,王跃思认为,这与户外长跑有关。他坚持认为,中小学不宜在空气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组织户外体育锻炼。
与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程在户外进行不同,长跑爱好者的户外活动纯属个人行为。“我一般是下午5点半左右跑,周末一般下午2点左右。”美食作家邵宛澍告诉《新民周刊》,“虽然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雾霾天气比较多,但我还是坚持户外长跑。如果空气太差的话,就去健身房跑。”当然,邵宛澍去的是空气质量合格的室内健身场所。
在上海,像邵宛澍这样热衷于长跑的白领人士,不在少数。他们在网上相约,组成不固定的长跑组织。2013年元旦,上海甚至有逾10万市民参加了迎新长跑。可与此同时,由于雾霾天气空气污染的因素,户外长跑也逐渐令长跑爱好者感到恐惧。
特别是长跑死亡事件屡屡发生——
2012年10月,香港三项铁人总会借用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内举办“2012香港ITU三项铁人亚洲杯”赛,一名年轻律师跑手于终点前几步,突然休克死亡。有医生指称其死亡原因,可能是空气污染可引发隐性疾病发作。
还有2012年11月,广州马拉松赛两名选手死亡。11月27日,上海东华大学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体育测试后猝死。虽然这三人的死亡原因,与空气污染不见得直接有关,但是,“户外空气质量差导致长跑时身体损伤”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室内跑,越跑越闷气
诚如邵宛澍所说,如果空气质量太差,他就会选择去健身房跑步锻炼。
然而,有机构对南京市多家健身房进行调查,发现很多健身场所没有新风系统这一重要的空气净化设备,空气浑浊是这些健身场所的通病。
中国新风网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健身房内人群的增多以及活动量的增大,导致室内温度上升。此时,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繁殖。特别
是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500余种化学物质,如皮脂腺的分泌物、汗液蒸发与脱落细胞所携带的病毒、致病菌、真菌等。人体呼出气体中还含有硫化氢、氮氧化物、氨等10多种有毒物质。有研究表明,在健身房锻炼1个半小时后,细菌总数明显增加,相比健身房开馆前增加了15.5倍。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教授陆大江的一份研究表示,健身房里有普遍的二氧化碳堆积现象,人体吸入二氧化碳稍微增加,对呼吸中枢有一定兴奋作用,会使呼吸加深加快,通气量增加,但是吸入的二氧化碳超过一定比例,会造成体内二氧化碳蓄积,抑制中枢和呼吸运动,出现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二氧化碳麻醉症状。由于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机体吸入的氧减少,刺激颈动脉体及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使机体呼吸加快,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造成人体缺氧。
健身房的空气污染另一大源头,则是装修材料的污染。装修导致的甲醛和多种有机挥发物污染包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悬浮颗粒物等污染。此外,还有吸烟引起的污染,电脑、电视、手机等电磁辐射污染等。
在健身房内运动,无法接触天然采光,室内空调使用不当还十分容易引起空调综合征,越跑越闷气。此外,采光过弱引起的疲劳、忧虑、压抑,通风不良导致的空气污浊等都可能对人的心理、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健身房内运动,一定要留心健身房的通风系统,最好是选择安装了新风系统的健身房。通风换气是改善室内环境的必要措施。气流的方向,空气可以来自人体的前方、后面、侧向、上或下部,来自下部的采暖热空气,温度宜偏低些,来自上部的致冷空气,温度宜偏高些。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