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封面报道:得年轻人者,得天下

日期:2013-05-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编辑|阙政

记者|阙 政


  傍晚6点,上海一家人的电视娱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上启幕——“上海阿婆”舒悦率先登场“噶三胡”,新老娘舅柏阿姨紧随其后“解百忧”。7点15分,阿庆爷叔抓过接力棒,继续讲故事。8点半,换个频道,《甲方乙方》又有新一轮法律援助民意调解正在进行时……
  整个晚上,此起彼伏的“到底哪能桩事体,阿拉一道去看看好?”“后头节目更加精彩大家覅走开噢!”“故事讲到兹地,我阿庆又要讲两句了……”交替登场,电磁波挤满夜空,热热闹闹的吵架声隔着一道荧屏仍然无比真切,杀死无聊,驱走寂寞。
  几乎与此同时,各大卫视也开始了黄金时段的三集连播四集连播,“730剧场”、“830剧场”们,一直可以绵延至深夜11点半。早前本埠真人故事里骇人听闻的、狗血的、一地鸡毛的剧情,在此收获第二轮文艺化的表达——房子、票子、车子、妻子、孩子,老五样继续登科。
  次日,当阿姨妈妈们聚到一起,乐此不疲地沉浸在家庭伦理社会教化的讨论中时,昨晚明明也被动收看了同样节目的小年轻们,却一脸茫然——“我已经很久没看电视了。”
  都说遥控器掌握在老年人手里,都说老太太成了收视率的命脉,都说电视台着急笼络阿姨妈妈,事实果真如此么?
  

“我们非常在意”
  
  事实是,电视台太渴望留住年轻人了。
  刚刚告别如火如荼第一季的综艺节目《我是歌手》就是一个例子。半决赛时,林志炫和彭佳慧的表现均可圈可点,最后胜出的却是刚刚从“复活赛”挣扎回来的杨宗纬。而这样的结果,与节目有史以来的首次赛制细节调整关系密切。结合杨宗纬之前的复活归来,不能不让人猜想,节目组做此导向,正是为了替这个轻易就能触动70后观众集体回忆的节目,再招揽一些更年轻的拥趸——要知道,7位杀进半决赛的歌手中,杨宗纬是唯一一个对90后仍有号召力的现在时歌手。
  “电视正在流失它的观众。”在采访中,东方卫视副总监徐晓艳直言不讳,“主要是年轻人的流失,我们非常在意——因为年轻人代表未来——他现在的流失代表着他的下一代、他的朋友都会流失,会产生长远的效应。”
  即使是当下,年轻人也有立竿见影的影响力。徐晓艳并不认为遥控器全在老年人手里,“没错,老年观众可以是决策者,但他们身边还有强有力的影响者。比如我的小孩就会说,最近哪个节目很红,然后我就会按遥控器换台去看。你可以说我是决策者,但孩子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者。从眼下来看,整个舆论环境都是属于年轻人的,网络上的‘舆论场’尤其几乎被年轻人包揽,这些都会影响到一台电视节目的实际收视率。”
  更重要的是,电视台的经济效益、存亡之本,只消转一道弯,就会交托到年轻人的掌心。年轻人不但是广告投放商品的主力消费群,也是广告商眼里最可争取的目标对象。“我们在营销学上有一句话,你的产品都是针对35岁以下的人。35岁以上的人,收视习惯、消费习惯相对固定,要改变他们是很难的。”徐晓艳说。
  年前大火的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曾因为抓住了全国年轻人的脾胃而制造出大量商机——淘宝网数据显示,片中提及的香格里拉松茸、诺邓火腿、内蒙古奶豆腐、徽州毛豆腐、大理乳扇……搜索量达到400多万次,共成交582万多件。不但美食特产,就连烹饪套装的成交量都大幅增加,各种锅、壶增长21.78%,用于传统烹饪的砂锅、蒸锅等更高达33.4%和70.86%。
  与此同时,携程网适时推出的“舌尖上的旅行”,也收到了良好的市场回馈。海南和乐蟹、云南过桥米线、北京烤鸭、湖南臭豆腐、四川火锅……20多个省市的“吃货之旅”跟着纪录片一起火了。
  

从产品到品牌
  
  一台节目所能产出的经济效益,可以很直接,也可以很迂回。
  直接的譬如厂商赞助、广告收入,就可以大到惊人。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用“平民盛宴”创下相关收益7.66亿元。2010年,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收到来自宝洁总部的7000万元赞助,节目插播广告15秒的价格高达24万元。到了2012年,这个价格又被《中国好声音》的每15秒38万、总决赛每15秒100多万元一再超越。而江苏卫视的王牌节目《非诚勿扰》在2012年广告招商中疯狂吸金18亿元,仅次于央视《新闻联播》与《焦点访谈》,成为综艺“吸金王”。
  除了从节目制作商、品牌运营商、赞助企业、广告代理商、电信运营商……等等途径获得直接经济回报之外,电视、尤其综艺节目的品牌隐形价值也相当惊人:《创智赢家》的品牌商业价值预计超过2亿元;《我型我SHOW》高达9.6亿元;《超级女声》更超过20亿元,是传统节目的几十倍之多。一个综艺节目品牌影响到整个卫视的品牌乃至收入,也不是没可能——“达人秀”一季的收益,就曾占东方卫视全年总收入的两成之多。
  而在综艺节目产业模式更趋成熟的欧美国家,这种品牌效应就更见长远。《美国达人》之父西蒙·考威尔曾言:“选秀不应该仅仅是一场比赛,它的背后需要一整条产业链的支撑。” 综艺节目版权采购商在做出“是否购买”决策时,影响他判断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看它能不能从一个产品,变成一个品牌;它的观众吸附力,能不能从电视屏幕,走向更多元。
  2002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花费近7000万元从英国购得《美国偶像》(American Idol)的落地版权。看似昂贵,但节目播出后,与之配套的唱片工业、IT、演艺业、新媒体业务等等,形成交汇之势,创出了巨大利润。而风靡全球260多个国家的《顶级厨师》(Master Chef),则被誉为默多克女儿伊丽莎白所创办的Shine Group电视制作公司里“最有商业价值的节目”,红遍全球,在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希腊、印度和以色列等多个国家都曾创造收视纪录。
  这些综艺节目的红火以及它们所创造的非凡价值,无一例外,都与年轻人的喜好密不可分。嗅觉灵敏的国内电视人,近年来亦尝到了“引进海外综艺模式”的甜头。继“达人秀”、“好声音”的巨大成功之后,东方卫视的《顶级厨师》已经播到第二季;脱胎自《美国偶像》的《中国梦之声》正处于紧锣密鼓的宣传期;湖南卫视引进《X音素》版权的《中国最强音》,千呼万唤始出来,请到的评审是选秀节目中难得一见的罗大佑陈奕迅章子怡郑钧……各大卫视的娱乐版图之争,方兴未艾。

【请注意:新民周刊所有图文报道皆为周刊社版权所有,任何未经许可的转载或复制都属非法,新民周刊社保留诉讼的权利。】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