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离开“绿色”的创新没有生命

日期:2014-12-1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不管创新的口号如何时髦,只要回避绿色问题,任何创新都是脱离上海现实的。
记者|姜浩峰
 
  面对上海2050年建成全球城市的说法,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有不同的看法。    诸大建认为,如果关于上海2050的讨论只谈“全球城市”,对可持续发展避开不谈,这样的战略研究,难说有国际眼光与民生关注。诸大建说:“现在讨论上海2050,需要有理论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和绿色经济长波最有启发力,上海需要成为国际影响、区域包容、绿色宜居的全球城市。”
  诸大建认为,研究上海2050,许多学者习惯于从现在推向未来,从纽约等标杆城市,预测35年后上海怎么样;没有人倒过来,从2050年世界怎么样,构想上海的可能情景和应该怎么做。很少有人去想,2050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比1990年减少50%,上海的城市、产业、消费方式是如何。
  即使到2010年代,制造业在上海GDP中依然占有较高比重。未来,是否该把制造业的比重减少到25%左右?诸大建认为,如果不减少,上海的工业用地、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纽约等标杆差距太远;如果减少,当下的许多规划就需要修改。
  另一方面,全球城市的包容性一直被人所乐道。上海的城市包容性,在中国各大城市中或可排位靠前。事实上,成就1930年代远东第一大都会的上海,就曾以城市包容性著称,比如白俄、犹太难民等,都得以在上海安生。美国城市学家Florida基于3T理论(科技、Talent、Tolarence)认为,影响上海登顶全球城市的最大因素是包容性。Florida在其最新著《Great Reset(2013)》中写道:“没有更大包容性,上海就不可能像纽约、伦敦那样吸引几百万外国人。”
  参与各类上海2050讨论,令诸大建不满意的地方是,一些经济学家只想扩大城市空间,而不懂得增长管理。“其实上海城市发展已经越来越看不到边界了:原来中心城区以外环线为界,现在已与宝山、闵行连成一片;郊区新城,本来被农村分隔,现在新城与新城间在填充水泥空间;本来上海与江浙有绿色分界,现在也将被所谓全球城市区域蚕食。”
  至于是否能成为顶尖的全球城市,诸大建的看法是:“全球城市上,上海有可能做到世界第三第四,但现在看不出超越纽约伦敦的潜力;城市区域上,按照高铁体系、城市能级、区域文化,上海与长三角可以成为世界翘楚;在城市生活和环境质量上,没有看到领军希望,这方面赶超要至少30年积累。”
  诸大建提到:“许多人喜欢在四个中心之上,不断增加新的中心,例如创新中心、文化中心、医疗卫生中心……上海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去当中心,研究上海未来发展,需要有综合集成概念,可以覆盖城市发展的众多维度。”
  他认为,绿色创新是个不该忽视的问题。“纽约、伦敦、东京都在争当全球绿色创新中心城市,上海不应忽视绿色创新。”他对于3T的详解则是——Technology,上海需要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和绿色创新,哺育全球影响力本土企业;Talent,上海需要有世界一流的大学,既造血生产本土人才,又输血引进海外人才;Tolerance,上海需要政府创造惬意舒适的城市物质条件和包容性的思想文化软环境。
   “尽管认识到环境风险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制约,如资源方面有水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污染方面有生活垃圾,生态方面有海平面上升,但在讨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时,却很少有人把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绿色科技作为中心内容。不管创新的口号如何时髦,只要回避绿色问题,任何创新都是脱离上海现实的。”诸大建在《绿色的创新》一书内容提要中写道:“中国的基本国情和21世纪的世情都决定了,中国的未来发展面临着生态创新或绿色创新的最严重挑战。”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