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东旭还是一名“产业青年”

日期:2015-03-19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有梦的人,才更有激情和活力。
主笔|张 静
 
 
       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是技术出身。虽然他自言并不是“技术男”,喜欢读历史、看文学,但面对媒体采访时,依然是一谈到产业、技术就滔滔不绝,一谈到个人问题就惜字如金。
  据东旭内部高管解释,这都是因为“老板太勤奋”——东旭现在总资产300亿,在职职工15000人。做这么大了,李兆廷依然每天仍然在带领团队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去主导完成落实,锻炼身体都是为了有更充足的精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两会期间,《新民周刊》记者抓住了这位已经把勤奋变成了习惯的“技术男”,请这位本土光电产业的领头人谈谈人生,谈谈理想。
  《新民周刊》:当年您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到国企高管,还不到30岁。这里面有哪些成长心得,可以跟年轻人分享?
  李兆廷:我年轻的时候赶上80年代,那是个读书比吃饭重要的年代。中国经历了前十年的探索确立了发展市场经济的方向,人们开始接触新事物,并认为读书考上大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我也不例外,我那时候的梦想就是考上大学。1982年,我如愿考上大学,人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梦想实现了。
  大学毕业以后,24岁的我进入一家国有企业当上一名工人,这是那个年代大学毕业生顺理成章的归宿。参加工作后,我的梦想重新树立,我想成为一个技术专家,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点儿力量。从技术员开始做起,我凭着毕业大学生的那股子热情努力工作,与老师傅多请教,探讨技术难点、进行技术创新,一步步从车间主任做到企业的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
  在我们那个年代,国家考核干部的程序其实很复杂,30岁能在那么大国企做副总很不容易,班子成员最年轻的都50岁。突然冒出来一个30岁的,挺不协调的。
  我能这么快成长起来,最根本的一点是很勤奋,另外就是安心基层工作。我刚毕业的时候,安心在车间实习,跟工人一样开机床。后来无论是做设计、做工程师,还是做一些比较简单的行政工作,都安心做,认真地做每一件事情。一般的学生都做不到。因为那个时候大学生比较少,都觉得应该去指点江山。
  现在很多刚毕业的学生,领导不喜欢,环境不认可,甚至这些学生自己认为是被社会排斥,不给他们机会。实际上,他们还是需要从自身找原因。年轻人能不能安心从基层做起,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受委屈,这些都很重要。
  《新民周刊》:离开国企,您创办了“东旭”。这个名字寄托了怎样的期望?
  李兆廷:东旭,顾名思义:旭日东升。寓意产业朝阳,形容充满朝气、蓬勃向上,更象征企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锐意进取、海纳百川、开拓无限的远大志向。我确定这个企业名字也是将我的梦想凝聚于此。18年来,就如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它从小变大。我想为整个民族产业振兴做点儿事儿,而这个梦想,就是通过东旭在实现。
  《新民周刊》:创业之后,遇到了什么样的考验,怎样坚持下来的? 
  李兆廷:在我看来,创业的考验不是技术攻关、不是无数个不眠之夜,而是创业之初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不信任。除了一些同业企业,当时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对东旭研发的TFT玻璃基板生产线亦抱有怀疑态度,甚至给时任国家领导人写信,认为一个民营企业是做不成这件事的。后来,国家发改委专门组成了调研小组到东旭考察,经过对石家庄旭新生产线的参观、听取公司技术及管理人员的几次汇报,最终认可了我们的项目,并继续给我们强大的支持。应该说,没有昔日政府的信任,就没有今日的东旭,政府最终的决定鼓励了我的创业信心,也给我继续做大做强东旭的信念。
  《新民周刊》:目前政府对东旭的支持力度是怎样的?
  李兆廷:支持力度很大,包含资金、税收、市场、产业政策、金融各方面。
  去年,东旭集团“平板显示玻璃技术和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它的含金量很高,将成为我国第一家玻璃基板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另外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授予东旭了。
  《新民周刊》:在国家产业引导政策上,您有什么呼吁?
  李兆廷:希望加速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多提供一些让我们投资发展扩张的机会。混改既可以让整个国家经济增加活力,提升效率、竞争力,同时也可以给民营资本更多的出路。
  《新民周刊》:做高端产业,需要一支高端的技术团队,东旭这方面的储备是怎样的?
  李兆廷:东旭集团采取多种形式吸纳创新人才,重点引进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科技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海内外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目前拥有韩、日等外籍专家及台湾专家200余人,人才始终是企业的第一重要资源。
  外籍专家团队是由于技术的共通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他们超越国界的支持是以认同东旭的文化、相信东旭的前景为前提的,我们尊重他们并持续地给他们提供各种保障,以增强他们对中国、对中国企业的一份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与此同时,我认为,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分享企业创新成果、让其参与到中国社会活动等对外籍专家更加重要。去年,东旭集团外国专家金宽秀获“2014年河北省优秀外国专家”殊荣,我们都感到非常骄傲,这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东旭集团的荣誉,我们已经成为一体了。
  《新民周刊》:春节前后的电饭煲和马桶盖风波,再次让“中国制造”陷入尴尬,您认为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李兆廷: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其实也是提高中国整个产业水平。听起来这只是一句话,做起来是最复杂的,涉及到整个人的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和企业的管理水平。日本每一个工程师、每一道工序都做到极致,精益求精。日本20年前就实行了5S管理。而咱们现在很多国内企业说贯彻了多少S,实际上整个系统性管理水平依然不理想。所以整个中国制造的问题,从最根本上说,是人的问题。
  《新民周刊》:东旭的核心产业是光电显示和新能源,也都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环保、低碳绿色领域。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践行绿色中国理念的? 
  李兆廷:我理解的绿色理念是“健康、和平、可持续”,没有绿色的中国,我们的经济发展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平时在石家庄和北京两地的时间较多,这两个城市都被冠以污染大市的帽子,一个是生我养我的城市,一个是事业发展的平台,我都非常热爱,我希望通过我的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人为“绿色中国”贡献一份力量。
  我是个生活简单的人,粗茶淡饭、深居简出,我认为一切过多的装饰、复杂的功能、奢侈的体验都是一种浪费,因此,除了工作,我的爱好就是运动。
  此外,我主张公司为员工准备班车、提供自制午餐且原料均来源于公司自己的一片山地种植和养殖,我们将种植的蔬菜和肉类以福利方式配送给员工和客户,这不仅能减少成本减低消耗,也是希望借此向员工和客户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新民周刊》:您今年50岁。工作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除了工作之外,业余爱好是什么?
  李兆廷:2015年,恰是我的知命之年,但东旭还是一名产业“青年”,我希望能将东旭带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完善东旭综合性高科技集团的布局。而就我个人而言,我喜欢读书和运动。我是技术出身,但并不是“技术男”,我喜欢读历史、看文学,这为我后来做企业管理,沉淀了很多东西。我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运动锻炼,和我的那群球友们打上几场球,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做好企业管理的前提。特别是游泳,它是一个人意志磨练的过程,我们的领袖邓小平同志就一直游到88岁。
  我还想去学习,走进校园也好,和企业家朋友交流也罢,我觉得一定要“活到老、学到老”……总之,有梦的人,才更有激情和活力。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