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颜值靠边,AI上位!
阅读提示:沃森在人工智能上又迈出了令人惊叹的实质性一步。它实现了机器从“计算”到“思考”,再到“创造”的飞跃。
记者|陈 冰
高度人工智能(AI)的问世,在未来几十年是必然的,变数是“何时”,而不是“如果”——电影《机械姬》中的亿万富豪、机械姬艾娃的缔造者内森言之凿凿地告诉他的雇员——天才程序员加勒。在内森的神秘别墅内,加勒被要求对艾娃进行图灵测试。随着测试的一步步深入,加勒发现了更多让自己难以置信的事实……
艾娃在内森的打造下,成为一版比一版优秀的智能机器人,“艾娃不是只存在你或我之间的唯一个体,她是连续型号。我下载前面一版的心智,加入新的程式,将不需要的部分格式化,需要的记忆继续留存。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和她谈恋爱甚至做爱,她能体会到快感。”
加勒彻底迷失,他不仅爱上了机械姬艾娃,甚至成为机械姬逃出生天的完美工具。“将有一天,人工智能会回顾我们,就像我们回顾非洲平原的化石一样。”内森断言。
讽刺的是,还未成为“摧毁世界的死神”,内森就已经被艾娃借刀杀人,成为无法重启的“刀下鬼”。这会是人类宿命的终极隐喻吗?
人类再成AI手下败将
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引发人类毁灭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2015年初,特斯拉CEO马斯克和科学家霍金等人更是签署公开信,呼吁人们关注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马斯克多次表示人工智能很可能将召唤出恶魔,在五年内可能就会发生人类不可控的事情,他甚至还将人工智能视为超过核武器的人类最大威胁;而霍金则得出结论称:“彻底开发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灭亡。”
那么机器人究竟会在什么时候超越人类呢?Google总工程师科兹维尔认为,可能是2050年,计算机将进化到和人类一样聪明。而根据摩尔定律,在那两年之后,它们的聪明度还将翻倍。到那时,把世界拱手让给它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它们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而且还会不断进步。
这一进程从计算机“深蓝”在象棋比赛中打败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开始,就在不断加速。2011年,一台比“深蓝”更加智能的计算机“沃森”在名为《危险边缘》的电视游戏节目中打败了人类选手,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危险边缘》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一档长盛不衰的电视问答节目,自1964年开始播出,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游戏里的问题包罗万象,几乎涵盖了人类文明的所有领域。它的规则是答对问题可以获得奖金,答错就会倒扣。 对人类来说,规则很简单,但对沃森来说,则意味着众多挑战。首先沃森必须要听懂主持人的自然语言,这是深蓝不具备的;其次是沃森需要分析这些语言,比如哪些是反讽,哪些是双关,哪些是连词,随后根据关键字判断题目的意思,沃森进行相关搜索,并评估各种答案的可能性;最后选择三个可能性最高的答案,当其中一个可能性超过50%后,程序启动,沃森按下抢答器。
在三集节目中,沃森在前两轮中与对手打平,而在最后一集里,沃森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取得7.7147万美元的成绩,以三倍的巨大奖金优势把这个节目最聪明的两个人类选手远远甩在了后面。
这些得以实现靠的是90台IBM服务器、360个计算机芯片驱动以及IBM研发的DeepQA系统(深度开放域问答系统工程)。沃森实际上就是一个有10台普通冰箱那么大的计算机系统。它拥有15TB内存、2880个处理器、每秒可进行80万亿次运算。为了解词汇、语言和人类知识中的更复杂领域,沃森装载了大量图书、新闻和电影剧本资料、《辞海》、文选和《世界图书百科全书》(World Book Encyclopedia)等数百万份资料。每当读完问题的提示后,沃森就在不到3秒钟的时间里对自己的数据库”挖地三尺”,在长达2亿页的漫漫资料里展开搜索。
毫无疑问,沃森在人工智能上又迈出了令人惊叹的实质性一步。它实现了机器从“计算”到“思考”,再到“创造”的飞跃。也正因为沃森在处理海量数据方面的强大能力,它已经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商业前景。
卢卡斯·沃特曼博士是一名专攻白血病的肿瘤科医生,也是一名广为人知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2003年,卢卡斯被诊断出患癌并接受了化疗。2011年夏天癌症第二次复发,卢卡斯危在旦夕。
这时,华盛顿医学院一位杰出的医生兼科学家Timothy Ley博士与麦克唐奈基因学院的同事携手合作,测试了卢卡斯的全部白血病基因组,还分析了他的核糖核酸(RNA),发现了其中一种大幅过度表达的基因。他们找到了一种以前从未用于治疗这种白血病的药物,但预计可以阻止这种会促进白血病扩散的基因活动——它见效了。
“如今,利用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我们有可能更加有效地治疗肿瘤的病因。问题在于:我们无法轻松梳理海量的基因数据,发现排列模式和重要关联。但是,在沃森的帮助下,我们有可能将分析时间从以前的数周减少到数分钟。因为癌症治疗在与快速复制的细胞竞赛,所以速度至关重要。”卢卡斯说。
在麦克唐奈基因学院,卢卡斯和同事们开始利用沃森的认知计算能力,通过海量丰富的基因组数据快速获取洞察,针对患者的具体基因档案,利用沃森发现潜在的有效药物,让众多患者从中受益。“如果最终能证明我们的治疗是成功的,肿瘤学家将能够帮助大量别无选择和时日不多的癌症患者们。”卢卡斯的经历无疑让所有的癌症患者看见了重获新生的曙光。
IBM 副总裁、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合伙人詹森·凯利 (Jason Kelly) 指出,在医学领域,实际上沃森已经在美国一些地区获得了行医执照,可以通过口语对话方式,与临床医生诊断病情,甚至商议治疗方案。
在医疗项目中,“沃森”超级计算机的应用在于,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病人的疾病并能正确地回答医生的疑难杂问。“沃森”超级计算机被培训以掌握世界顶级医学出版物上的医学信息和资料;然后凭借这些信息和资料去匹配病人的症状、用药史和诊断结果;最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由于“沃森”超级计算机能够掌握现代医学的海量信息,所以这一技术进展的意义也非常重大。“医生这个职业一生需要学习很多,但是很多医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就没有时间读书读资料了,他的知识也可能会很快老化,尤其是那些研究、发展特别快的疾病。”鉴于强大的对自然语言的处理能力,沃森可以“帮”医生读这些书,而且读得更快更多,并且永远不会忘记。据IBM估计,如果想要与相关的医学信息和资料保持同步,一位人类医生每周需要花费160个小时阅读这些信息和资料。
“这种顾问是基于实证的,基于以往经验的:一旦医生提出一个疗法,沃森可以帮助医生查根据是什么,包括查询基因组和相关的病例,帮助医生证明这个疗法是正确的。沃森目前已经吸收消化2400多万个医疗上的文献,而且永远不会忘掉。”
虽然沃森已经可以充当“顾问”的角色帮助医生。“然而,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沃森’医生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出色的诊断医生,也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甚至预测。
中国最强大脑
在中文的世界里,也有一家企业从2001年就开始专注于人工智能,特别是机器人核心语义交互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应用。10年过去,这家企业几乎死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爆发的前夜,最终凭借在企业级市场上掘到第一桶金,成功度过难关,这家公司就是小i机器人。
小i机器人董事长袁辉回忆,从2006年为上海市科委推出全球第一个运用在政府领域的中文智能客服机器人开始,小i机器人已经打造了涉及通信、金融、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家电和汽车交通等多个行业的智能客服机器人,吸引了腾讯、阿里巴巴、微软、salesforce、中国三大运营商等重量级企业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小i机器人联合创始人、总裁朱频频说,小i机器人建立了包括学习体系、知识表示、语义理解和推理以及上层应用的完整架构,并针对不同领域相继推出企业级、标准级、SaaS产品和多种解决方案,具有为广大的企业输送了来自云端的、强大的类人智能交互服务能力,并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云服务平台,堪称“中国最强大脑平台”。
朱频频说小i机器人之所以敢称“中国最强大脑平台”,是因为小i机器人的用户已经超过2亿,拥有最先进的中文智能人机对话引擎,每年对话交互超过百亿次,拥有多项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关键知识产权,在多个行业沉淀了全球最大的领域知识库、语义库,智能客服交互的准确性超过90%,占据中国90%的市场规模,极大地推动了智能机器人在全球的产业化进程。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的机器人爬虫会在各种垂直领域深度抓取内容,再通过企业内部的知识库和机器人建立的大量交互日志学习各种知识和语音,并构筑了各种各样的模型,他们会标注一些“样本”,比如“老子还有多少钱”是一种表达,“还剩好多?”也是一种问法,它的表达可能有上百种。技术人员从中找出一些内在规律,其中可能包含几十种特征,构建出一个模型,让机器自己来学习。“小i就像一个聪明的小孩,你教他什么他就会什么。它不是通过写程序来实现的,它是特别有学习能力的机器。”
全球最具权威的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认为,小i机器人作为虚拟客户助手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在全渠道多媒体智能交互、智能知识库以及智能大数据等综合应用的解决方案上,走在了全球前列”。2014年,Gartner副总裁Hung LeHong将小i机器人协助招商银行打造的智能微信平台“小招”和IBM的沃森并举,作为经典案例向全球分享、推荐。
实际上,作为机器人最核心的部分“大脑”,小i机器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让“机器”变成“机器人”。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将这种类人交互能力接入到一系列的硬件产品中去,让这些硬件智能化起来,在各种场景中为人类提供服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小i联手交通银行发布了国内银行业首款实体智能机器人——交行“小e”,与微信合作了智能扫地机器人,未来还有可以运用至医疗上的微创手术机器人,教育类的考试机器人、学校导引机器人,家政类的清洁机器人、养老护理机器人等等。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看来,小i机器人的“中国最强大脑”云智能平台可以使各个单位、各个机构都可以利用这个开放的平台,迅速地发展各自的各种应用,同样地,把一般的机器人连到这样的平台上,就变成了智能机器人,不仅可以做更多更好的工作,还能给予更好的服务。
工业机器人抢“饭碗”
智能服务机器人来势汹汹,入侵各行各业。而随着工业4.0的来袭,工业机器人也开始大面积跟人抢“饭碗”了。
德国提出的工业4.0概念,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信息与物理世界完全融合的信息物理系统,从而让整个工业生产流程深度智能化。而4月下旬正式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也强调,“中国制造2025”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一是智能工厂,体现在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二是智能生产,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是智能物流,即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整合物流资源,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归根结底,工业4.0就是一个通过人、设备、产品的实时联通与有效沟通,最终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直连状态。
就在最近,富士康让媒体参观了工业4.0自动化智能生产线。在其中的一个生产流程中,15台设备在3名工人的看护下,一天就可以生产130万件中间产品,完全颠覆了以往几百名工人,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接力作业的印象。
智能化生产以后,已经建厂23年的富士康昆山工厂,由2013年的约11万人,裁减成6万人。富士康方面介绍说,减员的原因,一方面是公司发展战略的考虑,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劳动力成本攀升,使用机器人不仅降低成本,更能获得高效。机器人可以24小时工作,误差小,成品率更高。据企业官方统计,自2010年至今富士康投入3亿元对昆山厂区车间进行自动化改造,采用自主研发机械手臂2000余台。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近日发布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5.7万台,较上年增长55%,约占全球销量四分之一,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其中,国内企业销售16945台,比上年实际增长76.6%;外资企业在华销售约4万台,较上年增长47%。目前 ,中国南部沿海省份纷纷兴起机器人代替人工生产的势头。自动化生产有可能缓解目前中国各地面临的缺少人工的困境。
全球领先的印制电路板(PCBs)制造商奥特斯集团就声称,在中国从未遇到缺少人工的困境。早在2001年于上海建厂初期,奥特斯就布局了高度自动化生产的理念,并将产业机器人的使用方面贯穿整个生产流程,即高科技印制电路板的制成过程。奥特斯全球移动设备及封装载板事业部首席执行官潘正锵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产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更高产能并提升产品质量,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奥特斯在其中普及率最高的部分,一是全自动上下板机,以机器人替代重复性、机械性的工种,提升生产效率;二是全自动检测设备,如全自动光学检测机、自动视觉检测机和全自动电性能检测等,机器人具备人力无法达成的高精密度以及可以确保品质的稳定性。” 除了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工业机器人还可以帮助制造业提高生产灵活性,加快产品生产周期。而智能制造中物料浪费的减少、能耗和废品率的降低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益,也有助于缓解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压力。
“以奥特斯全自动上下板机为例,一台机器,即机械手臂可以有效地替代4名操作工,即便加上维修成本,使用机器人的成本依旧较低。”潘正锵指出,产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涉及机器人本体,更需要对相关产业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由于初期一次性设备资金投入较大,需要企业管理层具备前瞻性的思维和魄力。
得益于智能化的生产线,使得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声称效率持续提升,奥特斯董事会主席葛思迈兴奋地宣布,“我们实现创纪录的盈利水平,成为全球盈利最为丰厚的印制电路板制造商之一。”
当前,全球正面临新一轮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将物、服务与人紧密相连,实现更智能、更高效的工业一体化,工业机器人将在其中扮演重要的一环。从上世纪70年代的“人机竞争”,发展到90年代的“人机共存”,再到目前的“人机协作”,预计未来将形成“人机共事”的新局面。
链接:在2015 CES Asia上出现的智能机器人
小鱼在家
号称全球首款家庭智能陪伴机器人。小鱼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宋晨枫告诉记者,小鱼在家作为家庭服务型机器人的开创者,打造了一种全新的碎片化实时通信体验,改变了人们和家连接的方式。通过手机端的小鱼在家APP,可以在3秒钟之内回到家里和家人视频聊天,还可以多台小鱼相连,让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家人形成一个紧密的家庭圈,让家庭聚会瞬间实现。
小鱼在家还拥有面部识别、动作识别和声音识别三大智能学习系统,可以帮助家人提供一系列基础生活服务,如查天气、菜谱、推荐餐馆、呼叫家政服务……需要的时候,只要“喊”一嗓子就可以了,感觉还蛮贴心的。
目前,小鱼在家在京东的售价是2299元,与其他智能硬件产品消费群体多集中在一线城市不同,小鱼在家的用户已经遍布中国180多个地级市,由此可见,家庭陪伴的需求是多么强烈。数据显示,超过50%的家庭每周至少6天会通过小鱼在家和家人见面,40%左右的用户用小鱼在家手机应用每天“回家”5次以上,这种高频次的使用,远超传统通讯工具。李开复、赵薇、李冰冰都是它的首批用户。郭台铭不仅拥有3台小鱼在不同的家,富士康更是小鱼在家的投资人和生产商。
图灵机器人
号称中文语境下智能度最高的机器人大脑,应用于家用服务机器人、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智能车载系统、智能玩具等领域。
聊天,像真人一样流畅
问答,匹敌人类问答能力
知识库,满足生活商业所需
炒菜机器人
由Moley Robotics打造,通过影像捕捉技术和特殊感应手套记录下厨师的每一个烹饪步骤与手势技巧,使得厨房机器人能够精准做出和厨师同样的美味。该款机器人预计2017年上市,售价9万元。
阿尔法智能人形机器人
优必选作为国内首家将智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高科技企业,推出的阿尔法机器人,可以实现行走、跳舞、踢球、打功夫、机器人互动游戏等娱乐功能,通过wifi智能搜索云端,可以实现自由的人机对话。最特别的是,它可以通过3D可视化编程的方式与人充分互动,而绝不仅仅是一台外形酷炫的呆萌玩具。
通用服务机器人
之前能有效实现机器人自主定位导航能力的激光雷达主要被德、日等国外公司垄断,并且价格都在万元以上,而上海思岚科技机器人公司采用了相对普通、更便宜的光学和机械部件,但利用先进的算法处理来弥补了激光雷达的性能,从而自主开发了目前国内首个面向消费类机器人的激光雷达和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它的成本只有国外同类雷达的1/10。
目前,这套系统已经被应用于酒店前台、商场导购、智能清扫机器人等领域。
Cellbot机器人
外观非常形似大白,可以自由移动,也是陪伴性机器人,可以远程视频,智能家居操控,智能问答,还可以让机器人为你牵线,大数据与智能匹配,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个人,售价在2000元以内。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