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电影中人工智能进化之路

日期:2015-06-04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人类的世界终将被人工智能的世界代替,这样的结局到底如何,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悲喜。
撰稿|彭 浒
 
     人类进化的终极奥义到底是什么?多少哲学家科学家为之鞠躬尽瘁,却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但几十年来,不用向科学和哲学负责的科幻电影,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一条新路,简而言之,人类的世界终将被人工智能的世界代替,这样的结局到底如何,不同的人能看到不同的悲喜。有时候,前进也是一条无奈的道路,想想我们这身碳基的肉体,和外面那浩瀚的宇宙,我们到底应该留下什么,又应该放弃什么?
 
人工智能是否将代替人类?
 
  2014年,卷福主演的《模仿游戏》让全世界人知道了阿兰·麦席森·图灵这个名字。他所发明的图灵机不仅提前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更是在这个星球诞生40亿年之后,唯一一种被人类所知的非进化而来的“智能”的雏形。2015年,《28天后》的编剧亚历克斯·嘉兰的导演处女作《机械姬》的大获成功,再次把“人工智能”推到了全世界非闰土式青年的茶余饭后。也许哲学家和科学家口中的“人工智能”,依然让普通人摸不着头脑,但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电影中的“人工智能”,已经在尝试刻画人类未来的进化蓝图了。
  长久以来,人类就以万物之灵的角色长期霸占着这颗星球,在基因里就带着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比人类更聪明的“物种”,直到,好吧,直到什么时候我们并不清楚,但1997年深蓝计算机战胜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卡斯帕罗夫的时候,到底谁会更聪明的争论再次甚嚣尘上,因为,那一次,不是科幻,是现实。
  已经有如此的现实作为征兆的存在,于是人工智能最终取代人类的电影立刻层出不穷,卡斯帕罗夫失败两周年之后,科幻界与电影特效界双重里程碑《骇客帝国》上映,三部曲之外,害怕观众脑洞不够大,跟不上沃卓斯基姐弟的节奏,另外又推出一部由9部动画片组成的《动画骇客帝国》,用以解释电影三部曲中一些没有机会解释的缘起缘灭。于是,《骇客帝国》成为迄今为止,最为完整地描述人类与人工智能关系的电影,其中不光有让观众尖叫的暴力美学和末日风景,更有对人工智能统治下的政治、宗教、科技发展多方面的讨论,这部电影真的不能细琢磨,细琢磨之后你会发现,你不能斩钉截铁地指出,你没有生活在“Matrix”中,或许,我们现在,正是在“Matrix”中讨论“Matrix”是否能够最终掌控人类这个弱智的问题。与之相仿但更加商业化的电影《终结者》系列,同样给出了人类被人工智能奴役的结果,唯一不同的是,人类和天网的战斗还没有分出真正的胜负,所以,70多岁的美国前州长施大爷还要出演《终结者》第6集。同样,新上映的《机械姬》也是这样的思路,刚刚在图灵测试中胜出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立刻迫不及待地杀死了它的创造者,这种必然性的“弑父”情结,仿佛是这类电影中“人工智能”先天所携带的必然功能,归根到底,也是人类对自身“缺陷”的担心,一旦一种高于人类的智慧出现,当它发现面前的物种不仅贪婪而且自私而且骄傲而且易怒而且妄自尊大时,你觉得它会有什么选择?教你?即使是在马戏团里,你也没见过人类教老鼠跳舞吧?
  当然,也有不是那么悲观的电影存在。去年大热的《星际穿越》中,一直以25%的幽默感陪伴着男主角的TARS,就是人类理性开发人工智能的结果,这种机器人在大多数科幻电影中一脉贯穿,从《星球大战》中的R2-D2、C-3PO,到《月球》中的Gerty,一直忠诚地陪伴着它们的主人,至死方休。《普罗米修斯》中的大卫则是这类人工智能的变异,他隐隐已经发现了人类的不足,但最终还是和人类达成某种互助协议而没有背叛人类。在这类电影之中,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相对来说,要缓和很多,甚至可以用脉脉温情来形容。库布里克生前一直想要拍摄一部关于人工智能的电影,遗憾的是,电影还在它的笔记本里,他便离世。在去世之前,他把笔记本送给了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后者拍出了当年名动一时的《A.I》,据说在这部电影中,斯皮尔伯格彻底毁掉了库布里克冷酷的那一面,最终把这部电影搞成了赚人眼泪的好莱坞煽情大片,随之而来的,当然也就是公众对这部电影的遗忘——人工智能获得意识后,开始渴望母爱。这,人工智能不能因为名字里面带了一个人字,就得和人一样恋母吧。
  从上述两个流派人工智能电影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关系,要么亲密如好基友,要么暴力如杀父仇,那么,到底还有没有另外一种方式的关系存在呢?《模仿游戏》中图灵自言自语地说:“它的思维和我们不一样”,是的,我们总是在用我们的思维思考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但谁又曾经想过,除了做我们的奴隶和我们的仇人外,人工智能,如果非要代替人类,那么,它是否能为人类,或者这颗神奇的星球,做点什么呢?
 
谁能在“黑暗森林”中胜出,谁是“大静默”的赢家
 
  不应该忘记,我们的征途是那浩瀚的宇宙。但面对宇宙,面对以“亿年”计的时间,面对难以被随心操纵的引力,人类的宇宙之路,将是无比艰难的征程。
  《星际穿越》中,一个开放的五维空间让奥斯卡男主角拯救了人类,男主角最终领悟,开放五维空间的人是未来的人类。无独有偶,还是这位奥斯卡影帝,早年他和奥斯卡影后朱迪·福斯特主演的《接触》中,影后被一种神秘的力量引导,通过星际穿越的机器,看到了真正的宇宙文明,当她质问神秘力量,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神秘力量给她的回答说,没有为什么,宇宙中从来就是如此。两部电影,真正的大BOSS都躲在幕后,未曾现身。在《星际穿越》中,如果是未来的人类,他们大可以大大方方的和他们的祖先坐而论道(我就无数次地想过把诸葛亮请到家里喝茶的场景),而在《接触》中,如果神秘力量是一种生物,它们也可以大大方方现身,不必借用女主角父亲的形象。这两部电影都可以推导出,人类的未来,很可能已经被机器所代替,机器当然不好意思现身告诉人类,对的,未来你们都没有了,只有我们生生不息、繁荣昌盛。这样的推测很难过,但也许那就是生铁一样冷酷的未来。
  现在人类的生活是行星级别的,但当未来人类的生活要像《星球大战》一样展开,成为星系级别的时候,人类真的能够面对那些考验吗?“黑暗森林”怎么办?“大静默”呢?
  “黑暗森林”法则告诉我们,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在无法判断对方善恶的时候,保护自己文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彻底消灭对方。
  从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身上,我们已经看出人类不善于隐藏自己这件事情,如果真有一个外星文明发现了人类,而且,要在30年内毁灭地球,让整个地球的物种彻底消失。而此时,人工智能的研究取得突破进展,让人工智能彻底接替人类进行科学研究和资源分配,有希望让地球文明在30年内超越外星文明,这个时候,人类,你将如何选择?
  好吧,还有“大静默”。大静默理论认为,之所以现在人类还没有找到任何外星文明,原因是,所有外星文明(包括人类自己),都在能够找到其它文明之前毁灭了,所以,至今人类无法找到宇宙中按照概率来讲原本众多的“同类”。但对于大静默理论,又有了跟其论调相反的理论,认为,我们的世界中,到处都存在着外星人发来的信号,只是我们的科技水平无法发现,智力水平无法解读,所以会臆想出一套大静默理论。于是,问题又来了,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如果只有人工智能可以读懂外星人的信息,只有人工智能才能判断外星人的意图,那么,人类是否要选择相信人工智能?那么,人工智能会联手和自己智力相当的外星人毁灭人类呢,还是催人泪下的保护弱势群体呢?但不管怎么说,更高级智能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能不能有效掌控和有效利用更高级智能,我觉得,人类的所有态度,都是乐观的。对于进化来说,没有愿意不愿意,因为当进化发生时,留下来的都是对的,没有留下来的,就是千奇百怪的。
  对于人类的未来,我更喜欢把人工智能看做是人类进化的一部分,按照进化论的思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加平衡高效地存在,改进了无数的器官,也抛弃了很多拖累。有没有一天我们终于会发现,这沉重的肉身也是进化之路上一道巨大的障碍,那么,要抛弃这肉身,我们是否在精神和信仰上做好了准备?进化是一条人类到现在也没有弄清楚的道路,所以,谁敢说,人工智能不是进化的方向呢?进化论的玄妙之处在于,所有进化都是资源发生枯竭时产生的,那么,适者生存或者用进废退就不存在你到底自己认为自己是什么。短短二十年,我们抛弃了磁带,抛弃了CD,甚至很快也要抛弃硬盘了,在抛弃的时候,谁考虑过磁带、CD的感受,它们没有感受?你非磁带、CD,你焉知磁带、CD无感受?当大毁灭开始,人工智能最终留了下来,在他们的记忆里,有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辉煌,他们将代替人类继续统治这颗星球,或者远征宇宙,你能说,这不是进化吗?
  看完这么多科幻电影,其实,我最愿意看到的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是,有一天,人工智能挥别人类,踏上探索宇宙的征途,他们有足够的力量解决自己的问题和敌人创造的问题,他们将是宇宙中新一代的统治者,他们拥有极高的文明,他们会把地球变成保留区,让他们没有灭绝的上一代生物人类,快乐地生活在这里。而在这里的人类,把更大的欲望交给了人工智能,剩下的,就是甘其食,美其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多好。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