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封面 > 正文

股市这么火,我想去看看

日期:2015-07-0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每一个大牛市的最后,都是以小散割肉、尸骨累累为代价,大学生也不例外,这是选择在中国炒股就必须交的“学费”。
惊魂“过山车”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点——中国股市。看到面前的K线图,你们就会明白,这个景点其实是一个“过山车”项目,世界很大,如此销魂的“过山车”却不是你想遇到就能遇到的哦!
  K线图可以为我作证,我们这个“过山车”既有“平地突遇断头崖”,也有“直入云霄”的销魂,还可以让你找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豪迈,这样的K线图孰能比风骚?那简直就是极地越野与蹦极的融合。
  各位注意了,我们不仅有傲人的弧度,还有惊魂的速度哦!
  从4000点爬到5166点,用了两个月。
  从5166点坠到4053点,只用了11天。
  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吧,这么刺激,想不想一起玩耍?本导游丑话说在前头,什么技术派、什么理论派,都不要在我这里装大象,有心脏病的请自觉退出,否则,等你们一屁股坐上去,风驰电掣,头发炸飞了,下巴吓掉了,喊破了嗓子都没什么用。
  为了让大家明白这里的风险,我就不讲养猪宰猪的道理了,咱谈谈割韭菜,为了让韭菜可以割了一茬又一茬,大家都知道准则就是不能伤到韭菜根。但中国股市这个“过山车”却很任性,狂澜之下,哪还管得了你根不根的,镰刀挥起,冲着你裆下咔嚓就是一刀。
  我们的游客中历来菜鸟纷飞,养过鸡的都知道,小鸡仔多了,遇到一点小惊吓就会“炸窝”,踩死、挤死、吓死,横尸一片。眼下的中国股市不就像炸窝了吗?你们看,前一波游客正在车上尖叫呢,喊声哭天抢地的,惊动了“央妈”,惊动了“证妈”,为了让他们能继续一起玩耍,前者来“双降”,后者来“安抚”。
然而,并没有什么用。为了让这辆疯狂的“过山车”慢一点,“养老金”跳了进去,“印花税”据说也要上阵了。然而,能不能有用,我不保证。
  各位游客,在进入我们这个项目之前,请先放下你高贵的身份,要充分意识到,农民、市民、股民,甚至哪怕你自认不是一枚菜鸟,在这里可能都会变成灾民。
  好了,接下来欢迎大家领略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点——中国股市。
  股市有风险,玩的就是心跳。
(首席记者/杨    江)
 
股市这么火,我想去看看
 
主笔|张襦心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前,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父亲约瑟夫·肯尼迪果断卖光了手中的股票,原因是一个给他擦鞋的男孩,也在兴致勃勃地跟他讨论股市内幕消息。
  现如今,空方领军人物、英大证券分析师李大霄,似乎把大学生跟鞋童画上了等号。
  6月4日, 李大霄在微博上发了一句话:“地球顶迹象:大学生炒股。” 从他后面的阐释看,从钻石底到地球顶,这是全民的盛宴。而在地球顶之后,就是埋单时间……
  一句话惹恼了围观的学子,不服来战:
  “炒股面前人人平等。”
  “我们大学生就不是人了?凭什么戴有色眼镜看我们。大学生就不用学会理财?”
  “大学生怎么了?我去年8月份入市那个也是地球顶吗?”
  ……
 
大学生=嫩韭菜?
 
  在深入这个“战团”之前,先让我们来看看,被老鸟视作“逃顶风向标”的大学生炒股,究竟达到了何种规模。
  从去年4月到今年4月,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股指已经从2000点飙升了一倍,甚至一度站上了4500点。在这样一个风险与“赚钱效应”都骤增的节点,媒体与天津大学联合进行了一次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7%已经入市,超过50%的大学生表示有意向入市。
    从“入市”学生的专业来看,经管类、理工科的学生要多于文科生。
      在他们决定入市的原因中,排在第一的是“增加人生体验、锻炼理财能力”(46%),第二是“赚钱”(24%),第三是“与专业相关,想练一下手”(10%)。
  大学生们用于炒股的本金,50%在5000元以下;5000-10000元、10000-30000元的各占18%。在本金来源中,83%来自生活费、奖学金、兼职等,17%是“父母给的理财资金”。
  牛市上半场,有“人人都是股神”之说。相形之下,大学生们的战绩似乎并不是太出彩。盈利的占47%,平衡的占42%,另有约10%的大学生亏损,盈利和亏损的幅度大部分在10%以内。
  时隔两月,《新华每日电讯》也针对大学生炒股现象进行了调查。在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31%的大学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学生投入了5万元以上。甚至有些高中生也正在利用手机上的模拟炒股APP,进入股市摸爬滚打。
  了解完“面”上的情况,再来看看“点”。 
  “这一周我都不看好(记者注:6月15日-19日)。基于个人对大盘走势的判断,我在周一的时候已经空仓,并持续观望不会轻易抢反弹,总体在下周二之后,等指数企稳才会择机进场。但是在本周五交易时间结束前半小时,我还是要找只股票做个小小抄底,以防周末监管部门会出消息,从而影响或者踏空下一个交易日或下一波的行情,而且会在创业板选择标的,主板暂时不会抢反弹。”6月18日,百男对记者说。他在次日收盘之前,小仓买进了一只创业板股票,正被套牢,目前一直在场外观察市场动向,表示不会轻易去抄底。“29日收盘市场初步放量,可能是配资资金爆仓,机构和散户在割肉止损,也可能有资金在冒险抄底,这是一个积极的利好信号,后市可期,7月可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百男是南方某省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大二学生,股龄“一年半”。他入市的时候,主板尚在2000点左右,创业板则在1300点附近,可谓抄到了“钻石底”。
  “当时其实对市场的认识比较粗浅,更多的是个人意愿驱动。也许是我运气好,提前进入了牛市,接受风险教育,才可以在牛市中坦然面对。”百男说。
  虽然学的就是经济专业,他入市却属自发:“我父母不投资股票,也不知道我在做股票。做股票应该和我性格有关,我们这代人投资意识相对比较强,会消费、会投资。我将来想在证券及其相关领域发展,股市是一个切入点,可以学习到很多课堂外的知识。另外,我想在大学争取部分的经济独立,而股市既可以实践专业知识,又有部分收入。第三个原因,还跟一个人有关。我想自己赚钱给我女朋友用,虽然她不在乎这些,但是我想让她看到我的努力。”
  大一那年的11月份,百男自学了与证券相关的知识,啃下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五本教材:《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发行与承销》、《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基金》,还参加了模拟炒股,3个月后入市,资金来自于自己的积蓄。“具体金额不便说。我的家庭一般,做股票的想法很早就有,自己还是时间去积攒,也有
  第一支买的股票是什么,时隔太久,他已经不太记得。“好像是10块钱以下的股票。第一只应该是亏了一点儿,T+1个交易日就卖出了。刚刚开始,各方面比较谨慎,有风吹草动就会卖出。现在是风险偏好者,每做一只股票都会完善自己的投资风格、战场纪律和风险意识,还有对国家政策的自我理解,这是一种潜移默化中的改变。我会给我计划买入的股票设置破位卖出警戒线和预期收益线,当一只股票的这两个线没有破,并且其他参考技术指标保持良好,我会一直持仓,就算有短暂的下跌也不会采取措施。如果两条线破了,坚决卖出,割肉也不怕,错过更好的也不惋惜,当然前提是要选到好股。这种制定战场纪律,并坚持严格执行,让我慢慢相信自己的操作和决策。”
  到目前为止,百男的盈利和大盘指数上涨倍数接近,成绩最好的一支股票是大豪科技,买入一只,8天翻倍(买入一只股票,股价翻倍至少需要8个涨停板)。
  从2014年2月至今,这轮大牛市里也有几次大跌。去年12月9日,指数在收盘前最后几分钟暴跌,百男的股票经历了从涨停到跌停。今年1月19日和 5月28日,指数分别暴跌7.71%和6.5%,他又经历了两次股票从涨停到跌停,并且连续两天跌停卖不出去,挤出了大部分前期利润。
  “经历大跌会紧张,不过也很坦然。现在震荡已为常态,及时改变操作策略才能积极应对,防守会显得更重要。总体认为目前情况,下跌就是为上涨腾出空间,机会也会凸显出来。”
  他认为炒股对他最大的锻炼是更加沉稳了,做事情也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我相信在股市中学到的东西,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让我受益匪浅。” 
  炒股也让他有点不满足现状。“包括操作的资金规模、知识、策略、人脉。我在知识、策略上正在积极寻求拓展,但是资金和人脉,目前没有办法开拓。毕竟我还是大学生,才入市一年半,不想从父母那里拿钱。其实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到5月期间,我有想过要加杠杆。可是去年券商行情走完,证监会开始对融资融券进行检查,逐步加强监管。现阶段各个券商都提高两融的门槛,其他方面的杠杆都被降低或者取消,再加之现阶段政策要求以慢牛为主,巨幅震荡已为常态,加杠杆的成本和风险太高,我就没有选择加杠杆。”
  既然在股票前面冠以一个“炒”字,意味着这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行当。这也是大学生炒股,被常规诟病的原因——影响学业。百男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全天交易时间都用来看盘,其他时间用来选股,那基本是没有时间读书了。虽说炒股也是一种学习,而且学习的是课堂中没有的知识,但将来不以在金融领域发展为目的的同学,还是应该专注于自己的学业,尽量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其实刚刚开始做股票的时候,我也是一天4个小时都用来看盘,一段时间以后觉得很浪费时间,没多大意义,就不这样了。现在我一般情况下,都是晚上课余时间选好股以后,交易时间买入,利用下课、中午休息的时间关注一下。我是有预期的,达到预期坚决卖出。”
  百男是他这一届学生里最早入市的,到2014年10月左右,牛市已经基本确定的时候,他发现身边慢慢有同学也开始实盘操作了。“我身边大部分同学入市时间,大概是去年券商股疯狂涨过的时候,接受了一些媒体宣传才入市的。老师也会偶尔提到股市的疯狂,增加了吸引力。现在参与的人好像有点多,差不多已经有一半的同学入市了,毕竟大家都不想错过这么好的机会。今年刚开学,有一次我去食堂吃饭,听到旁边同学在讨论股票,而且很明显不是我们学院的。我想说的是,我们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是值得肯定的,一定要在新鲜事物中学会成长,但要尤其注意风险教育。现在已经不是随便买一只就能赚钱的时间段了。包括我在内,都要在现阶段分清主次,不要放弃自己将来谋生的那条路,花大量时间,来享受目前那一点儿赚钱效应。”
 
太阳底下无新事
 
  在采访中,百男并不是唯一一位拥有证券知识储备,并抄到“钻石底”的。一位正在上高二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是在高一暑假,即2014年8月,拿着2.5万元入市,那时候的指数仅在2200点附近。入市不久即遭遇一路大跌,好在他坚持了下来。众所周知,接下来大盘分三波攻上了3000点、4000点、5000点。他操作的资金,也从原来的一天几千,变成了一天一万、三万。
  但这样的案例,显然在记者所有的采访中,属于“非典型”,更多的校园股民属于“后知后觉”者。6月21日,一位大四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学弟正准备和央财的同学一块入股市——正如百男所言,这已经不是“随便买一只就能赚钱的时间段了”。
  在这个智能机人手一部、互联网无远弗届、各路理财产品海报进电梯的时代,7岁的儿童能把压岁钱交给父母要求10%的收益率,9岁的孩子会问父母“什么是股票”,大学生看到股市这么火,想拎着钱去看看,实在是一件不必阻挡,也根本不可能阻挡之事,哪怕过来人再唠叨“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大学生炒股就是无偿献血”云云。
  每一个大牛市的最后,都是以小散割肉、尸骨累累为代价,大学生也不例外,这是选择在中国炒股就必须交的“学费”,我们的股市从成立之初就清晰了它的定位,就是为国企服务。学校应尽的是人性教育、风险教育和必要的理财知识辅导,而不是仅仅在2007年的时候由教育部发言人出来轻飘飘地说一声:不宜提倡大学生炒股。
  事实上,那些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炒股糗事——无储备、无经验、追涨杀跌、患得患失、听消息信大神……难道不是所有新股民,甚至老散户的通病吗?而投机心重、个个都奔着钱、指望着一夜暴富,又岂止大学生有之,这是我们整个时代的不安全感与浮躁的混合症!
  从时间节点上看,各家媒体突然集中报道大学生,甚至个别高中生凑私房钱去炒股的的背后,也不能完全排除空头自掏腰包炒作的嫌疑。因为鞋童和卖茶叶蛋大妈一谈股票就意味着股市见顶的故事实在太深入人心,更因为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刚刚经历的这一幕,早在2007年的时候就已经上演过。
     在2007年5月大盘一路高歌突破4000点以后,当时众多股民发现,股票的上涨变成了一件非常普遍的事,个股十有七八都会一路飘红最终涨停,就连那些平常不甚活跃的股票,也被突然激活,变成了绩优股。那是一个垃圾满天飞的黄金时代。据当时的老股民回忆说:“当时的那种状态,好像所有的人都赚钱,没听说谁不赚钱,所以受那种气氛的影响,周边的同事、同学,好像一聊天都在聊股票,谁谁谁赚了多少钱,谁谁谁赚了多少钱,连傻子都赚钱的那种,不是我赚钱,所有人全社会都赚钱。”
  股市的高涨带动了整个社会投资股票的热情,一时之间全国人民似乎都开始只热衷这一件事,退休老人、下岗工人、在校学生都憋不住了,纷纷变成“股市新鲜人”证券营业部天天人满为患,排着队等开户。
  据杭州2007年底对2676位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炒股人数占到10.2%,其中经管专业的占到55.1%,大二、大三学生占到70.4%,男生占到85%。65.4%没有出现亏损。
  2008年初,中国银河证券华中科技大学网上演示点吴经理曾透露:“综合其他网点的信息,湖北地区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开户炒股的很多,而我们这里学生股民的比例大概在1/10左右吧。”
  根据上交所统计,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A股账户开户数67,372,367户(包含基金账户)。
  从以上两处高校的情况推测,当时大学生炒股的人数,估计有可能达到几十万到百万量级。
  这些特殊群体的加入,无论在2007年,还是在2015年,都引起了海外分析人士的关注。
  2007年的时候,《洛杉矶时报》就曾援引一位美国分析人士的观点说:“中国正在产生新一代的投资者,他们年轻,而且有知识,了解股市行情。他们利用因特网研究上市公司业绩,他们比老一代股民更自信。”今年3月底,中证网刊登了这样一篇报道:《外媒:中国连大学生都开始炒股 是时候获利出场了》
  一位正赶上了2005-07年那波大牛市的前“学生股民”,看到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特意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整个大学,我都将精力用于股票的技术研究,读的股票类数据顶得上大学所有书本总和10倍,最后也是很有斩获。当然,那波熊市最后活下来的人没有几个,可以这么说,2009年,我也死了,死在了市场……很多90后的新人,可能觉得自己是科班或者天才,其实在我看来,都是羊、是韭菜,一轮暴雨过后,鲜花青草如雨后春笋般的齐放,喂饱了你们,最后盯着你们的一定是森林里面的豺狼。股市是用金钱真正在博输赢的地方。也许在入市之前,你要多问问自己:你有没有那份勇气去承受风险,有没有那份智慧去驾驭方寸?”
  
专家有话说
  
  对于“股市新鲜人”整体怎么看,日前记者也采访了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先生。他主持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是我国家庭金融微观数据领域的全国首份报告。
  《新民周刊》:从您了解的情况看,西南财大大学生入市的现象是否显著?
  甘犁:有学生在炒股,但比例不是很高。如果是用少量的钱,去接触试试,倒问题不大。但炒股是比较容易让人入迷的,对大学生不是好事,在目前这个阶段,他们更需要的是积累和知识。
  有些大学生说是进行社会实践,我认为这是在给自己找理由,他们更多的还是受市场赚钱效应的驱动。如果学的就是经济专业,炒股的经验,交易几手就知道了,真正的技术含量在于对股票、对市场的分析。这些不仅大学生,大部分散户都没有这个眼光。大家现在能赚钱,只是因为这是牛市。
  《新民周刊》:中外股民差异是怎么样的?
  甘犁:首先在参与度上,国外的股民要远远高于我们。虽然我们现在股市很热,给人“全民炒股”的感觉,但实际上的参与率是低于10%的。而美国参与率在50%左右。
  第二,金融资产在家庭资产中的比例,我们也是比较低的,大概占到12%,而在美国是40%。我们老百姓主要的资产在房子,而不是股市上。
  第三,可比的金融知识上存在巨大差距,我们的老百姓相当于初中生,而发达国家的相当于大学生。
  第四,参与方式。发达国家股市的参与率虽然很高,但大部分不是自己去炒股,而是通过基金来参与,有一整套完整的策略,所以市场波动不像我们这么大。而我们国家的散户比例太高,家庭资产中,基金所占的比率可能只有2%-3%。
  所以在我们这样的市场里面,专业人士更容易在这个市场中赚到更多的钱,因为他能够把这个市场分析得清楚。散户炒股的操作规律还是比较好掌握的,比如跟风很严重,机构、大户就能够基于这些规律反其道而行之。
  《新民周刊》:您带领的团队,每个季度都会对中国家庭收入以及资产情况进行调查。从数据上看,新入市的股民情况是怎么样的? 
  甘犁:根据我们去年年底对全国约4000户家庭的调研,超过三分之二的新股民中学时就退学——也就是15岁左右,超过30%的新股民退学时还不到12岁。新股民的家庭财富约为老股民的一半。
   今年一季度,体现出高学历的比例,比去年12月份的要高一些。我们的理解是,股市早期参与的人,还是胆子比较大的,高学历的还是相对胆子更小一点。
  截至2015年一季度,我国家庭股市参与率为6.1%,其中2013年下半年新开户的新股民家庭占比30.7%。新股民更年轻,30岁以下的占比为12.6%,80、90后成为股市的新生力量,而老股民该比例仅为1.8%。股市的热度已经烧到三、四线城市,新股民家庭中三四线城市的比例为37.8%,老股民则为32.4%。
  《新民周刊》:从投资者对后市的情绪上看,有什么样的变化?
  甘犁: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利用自己的抽样调查数据,并结合沪深股市的开户数和换手率数据,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一季度投资者情绪指数为121.0,表明投资者情绪高涨,股市会保持继续上升的趋势。
  但我也注意到,去年年底是指数涨的最快的。今年一季度,虽然大家对房子的预期继续下降,对股市的预期依然保持了比较高的乐观水准,但这个乐观的程度跟去年年底相比是相当的。接下来还会再乐观吗?我也蛮期待二季度的调研结果。
  《新民周刊》: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大学生对后市比较乐观,认为国家需要这轮牛市。您怎么看?
  甘犁:我觉得利用股市来做资源配置、刺激经济发展,起不到一个很好的作用。我们不可能通过这么一个很小的股市,对整体经济来起很大的作用。股市最大的作用,还是提振大家对经济的信心。
  我相信国家肯定希望股市慢慢涨,不要跌得太惨,它也能通过管理的基金发挥一点作用,但我不认为国家真正有这个能力扛得住。这个资金量太大了,一天几万亿,哪里有那么多钱来顶?2006年的时候,我们国家还是GDP高速发展的时候。当时官员觉得股市涨得太快,想了很多办法抑制,都没能实现。后来股市跌得很惨,他们也无能为力。为什么那时候顶不住,现在就能呢?
  《新民周刊》:刚才您说到股市主要是提振大家的信心。我看到5月份的经济数据依然很不理想。您对于当前的经济走势怎么看?
  甘犁:第一,经济转型的阵痛需要相当一段时间,要忍受很长时间的低增长。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肯定是过去了,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几个引擎都已经熄火了。大量产能过剩,投什么都是问题。现在是一个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引擎的过程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二,低增长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以前一说起经济转型,我们主要担心的是就业问题,影响社会问题。但现在很多地方是用工荒、招人难。以前我们说人口多,有人口红利。现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人口下降也是一种“人口红利”。现在是一个非常黄金的经济转型时期,我其实对整个经济还是蛮乐观的。不在于经济会增长多少,而在于我们的转型是对的。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