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抗战”还是“十四年抗战”?
阅读提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起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这是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撰稿|白 翔
对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传统上一直习惯于称之为“八年抗战”,这种提法充斥于文艺作品甚至一些历史文献中,但“八年抗战”这个说法却越来越被认为会给人以误解,割裂了中国始自1931年的14年抗日战争历史,甚至有担心认为,这种提法会给人以日本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而中国自七七事变才开始抗战的印象,现在较成共识的提法是,“十四年抗战”。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九一八事变,14年抗战的起点
“八年抗战”的提法,其实是以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此后日军又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所谓的“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这样,位于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
卢沟桥事变被视为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的这段抗战一共经历了8年,这也就是“八年抗战”说法的由来。
然而,对于这一说法,不少学者却提出了异议,近年来较为统一的意见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止日期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历时近14年,也就是“十四年抗战”。
对于抗战历史,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我们不仅要研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8年的历史,而且要注重研究九一八事变后14年抗战的历史,14年要贯通下来统一研究。习近平的这番讲话,准确定位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限与历史阶段的划分,给抗战历史的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有利于我们走出认识的误区,统一共识。
不仅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应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而且,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局来看,“九一八事变”也是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大规模武装侵略的开端、是日本争夺亚洲霸权与发动世界战争的起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两个战争策源地之一的远东战争策源地的最早形成。
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 9月 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
对战争起点为“九一八事变”,日本国内也有一定的认识,比如,日本著名历史学家藤原彰在其编著的《日本近代史》第3卷序章中指出“本书是以日本开始发动了历时14年侵略战争的1931年为起点,概括地叙述从那以后的日本近代史”。
2015年1月1日,日本天皇在迎来新年之际通过宫内厅发表感言称,日本应该借二战结束70周年之际,借此机会好好学习以满洲事变(即中国称的“九一八事变”)为发端的那场战争的历史,思考日本今后应有的样子。
全国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重点图书——《正视抗日战争》一书指出:“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该书作者认为不应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只有局部意义的中日两国的地区性的一般军事冲突,而应把它看作日本企图建立军事独裁法西斯专政、实现其独占中国的“大陆政策”的第一步。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中国人民首先以武装斗争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武装侵略,从而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从九一八到日本投降,日本侵华和中国抗日就没有停止过。
1931年后,抗战从没停息
为更好地诠释正视“十四年抗战”的重要性,本刊选载《正视抗日战争》一书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可以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斯战争的序幕。虽然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时期(即从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近6年)还只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4省地区进行,但却从未停止过,这不仅为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日救亡斗争起了重要的准备作用,而且给日本侵略军以严重打击。仅就日本官方大为缩小的统计数字,14年里,日本关东军被我东北抗日联军等部毙伤俘者近万人。毫无疑问,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东北人民及广大爱国官兵反对日本侵略军的各种形式的武装斗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事业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以,毛泽东于1945年4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战争,还是在一九三一年就开始了。”
以国民党政府在九一八事变以后没有实行抗日为由,把抗日战争的起点定为七七事变是值得商榷的。就抗日战争的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在20世纪30-40年代进行的由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及各族人民参加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因此,我们在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时,就不能以国民党政府是否主张、参加抗战作为标准来评判。
历史的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是一个不断扩大、不断升级、由局部侵华演变成全面侵华的过程。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1932年制造一·二八事变,进犯上海;1933年1月进攻热河;1934-1935年制造张北、察东和河北事件,进而蚕食华北、分离内蒙,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和伪“蒙古军政府”……最后制订1937年度侵华作战计划,扩大增设在平津地区的驻屯军,准备随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同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由局部地区抗战逐渐发展到全国性抗战的历史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违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奋起抗日。例如:马占山部在黑龙江的江桥抗战;黄显声等指挥军警阻击日军侵略锦州;李杜、丁超等部在哈尔滨外围地区袭击日军……他们的抗日行动促进了东北义勇军的兴起及抗日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组建抗日武装创造了有利的群众基础。到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规抗日武装由原来的8个小游击队发展到11个抗日联军,共计有4. 5万余人,从而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体骨干力量。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蒋光鼎、蔡廷锴和张治中等率国民党第19路军和第5军奋起抵抗。1933年,日军进攻热河、察哈尔,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佟麟阁等率部组成抗日同盟军,给日军以严重打击。前后3次违反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抗战行动,都被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手破坏和扼杀了,而《上海停战协定》、《塘沽协定》、《秦土协定》、《何梅协定》等出卖国家主权的妥协投降条约则是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手支持下签订的。
卢沟桥事变,8年全面抗战起点
《正视抗日战争》阐述——中国抗日战争史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史。但是,有人偏偏提出因为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没有参加抗战,所以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作为抗战的起点,进而认为:“怎么可以把屈辱的‘九一八’当作神圣的中华民族抗战的开端?”然而,我们认为:要说屈辱,真正屈辱的是蒋介石国民党及其执行“绝对不抵抗”政策的溃逃官兵(从九一八事变前到西安事变,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直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内战国策),而不是部分爱国官兵、广大人民群众,更不是九一八事变后立即组织东北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侵略者以打击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武装。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向一切进攻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国民党军队提议:在停止进攻、保证民主权利和武装民众创立义勇军3个条件下停战议和,一致抗日,但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拒绝。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郑重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救国。同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936年9月,中共调整自己的政策,改变了过去“抗日反蒋”的口号,确定了“逼蒋抗日”的政策。西安事变后,中共又确定了“联蒋抗日”的方针。
总之,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不断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决定并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的完整的政治路线,以团结抗日和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为奋斗目标。如果不以九一八事变作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那么就等于自己抹杀6年来东北民众、部分爱国官兵、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第19路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所从事的抵抗日军侵略的英勇斗争。我们应该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来看待抗日战争的起点问题。
由上可见,如果以有的人所谓“中国政府”(即国民党政府)是否参加抗战为“标准”来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就难以“达标”;但是,如果以东北三省的广大民众、爱国官兵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作“标准”来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九一八事变无疑是界定抗日战争的起点和“路标”。
退而论之,假如按照以国民党政府是否参加抗战作标准来界定起点问题,七七事变也不能作为抗战的起点。这是因为:蒋介石在1937年7月17日的谈话中虽然表示“准备应战”,但又坚持说:“在和平根本绝望之前一秒钟,我们还是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卢(沟桥)事(变)的解决。”此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仍处于游移、动摇、妥协、退让的徘徊之中。直到八一三上海抗战爆发后,8月14日,国民党政府才真正转向抗日。照此推理,岂不把“八一三”或“八一四”作为中国抗战的起点更好吗?
所谓抗日战争的起点,简言之,就是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的开始时间问题。无论从逻辑还是从历史来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则是中国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扩大为全国性抗战的转折点。简言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战的起点,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起点。这是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得出的科学结论。
如果不承认中国的抗战是从九一八事变开始的,是14年,就会给人一种日本从七七事变才开始侵略中国的印象,有意无意地淡化日本侵华的罪行;就会给人一种中国是从七七事变才开始抗战的印象,认为在七七事变以前的6年中国并没有抗战,这对于宣传中国的抗战是很不利的。
值得欣慰的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和时限,现在国家已经明确从九一八事变算起,中国的抗战是14年,而不是8年。
这是非常正确的。
※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